史诗品格的地域性审美表达
—— 读刘敏卓长篇小说《三水云烟》
杨焕亭
读刘敏卓的《三水云烟》,整个心神漫步在翠屏山下,汃河岸边,穿越风云变幻的历史隧道,有一种“诗万首,酒千殇,几曾著眼看侯王”的阅读快感,作品以史诗品格,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有清以降至现代中国历史变迁为背景,以唐氏家族的兴衰为主体,纵横交织地反映了渭北高原腹地三水县及其生命群体兴衰哀荣的命运历程,实现了对生活的审美表达。
史诗性是《三水云烟》最基本的品格。黑格尔说,所谓史诗,必须对某一民族、某一时代的普遍规律有深刻而真实的把握,对某一时代、某一民族的反映是具体的,同时又是全景式的,必须将某一民族、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各阶层人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同时要把这个时代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自然的,人文的风物景观以及民族风俗描画出来;必须有完整的杰出人物。《三水云烟》正是这样一部具备史诗品格的作品。
首先,从时间维度看,它跨越了自唐贞观年间到新民主义革命长达1319年的岁月,在这期间特别是有清以来发生的太平天国、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回民起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本书宏阔的历史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从侯定远兄弟到后代侯君集;从唐景忠到唐廷铨,从唐彝瑞兄弟到唐云涛兄弟等几代人的命运,他们或叱咤风云,或货贸兴业,或诗书继世,或醉生梦死,演绎出迥然各异而又极具个性的人生风景,从而赋予作品以鲜明的历史纵深感;
其次,从空间维度说,地处渭北高原腹地的三水县,在某种意义上,乃是传统中国伴随着世界变局缓慢转型,走向现代的拓片,反映着农耕文明与商品经济相刃相靡的雨痕足迹,虽然故事是地域的,然而,他却蕴含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中的矛盾普遍性 ,这正是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所在。从文化维度看,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细致入微,层次有序地再现了渭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对许多蕴于民间的礼义仪式的刻画,无疑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当下的意义,从艺术维度看,作品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三水地面上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史上留下印记的侯君集、唐景忠、唐廷铨等风云人物,从而构成一部旋律激越、基调沧桑的历史交响。正如黑格尔所说,他应该有“宏大叙事品格,漫长的叙事历史,它是阔大的场面,庄严的主题……”
有论家认为:“诗性是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突出特征。作家要艺术化地处置现实,提升小说作为故事性文本的艺术含量,从而使其抵达更高层次的诗性彼岸。”唐氏家族及其苦心经营的唐家庄园,在这方土地上爱爱恨恨,生生死死的人物,他们并不是单个的抽象物,而是历史的中国与近代中国文化滋养的生命肌体。在三水这方舞台上,他们的生命曾经叱咤风云,曾经起伏跌宕,曾经冯虚御风,也曾经风光无限。然而,最后仍然没有摆脱衰落和破败的命运。唐廷铨的生死悲歌与唐彝性的沉沦堕落,表面上看来, 是两辈人完全不同的命运旋律,然而,当我们将之置于人在其现实性上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思维下去透视的时候,让正是此在“在世之世绽出”的诗性表达,是曾经给予了他们肌体和生命的那个时代的挽歌,是一部用岁月打磨和灵魂裂变交织的生命诗学。这种命运与现实的强烈冲突,大大强化了《三水云烟》的抒情性。改编三水人命运的根本在于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义革命。
《三水云烟》人物形象丰满。在任何时候,人物在小说叙事中都居于核心地位。看一部作品的价值,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看它能否为琳琅满目的文学画廊增添一个“毫无重复之弊”的人物,用杜勃罗留波夫的话说,就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如果说,《白鹿原》对于文学的贡献正在于塑造了白嘉轩这样一个承继着农耕文明文化基因,而又不自绝地赓续儒家传统文化,不同以往作品中“富人”的独特形象,那么,《三水云烟》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立体地刻画了“唐廷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复杂,具有近代实业家品格的艺术形象。他恢廓大度,“有着谁也比不了的友情圈子”、“他义气,胆子也大,做事情也很细致”;他外柔内刚,“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平和儒雅,但骨子里脆弱暴躁”;“刚强的气性”是他的性格主导。所有这一切,都是的他的思维能够冲破传统的束缚,躇踌满志地走过汃水河,走出翠屏山,满腔热情成为商品经济的弄潮儿,书写了不同于“廷”字辈同侪的人生华章,作者对这个任务赋予了强烈的感情色彩,特别刻画了他同庄园内穷人之间那种命运依存关系以及他对于穷苦人的人文情怀,着意于对其传统文化传承的发掘。这样,作者笔下的唐廷铨就是一个立体的,有着鲜明的性格主性和性格丰富性的人物,当作品将之与唐廷辅等人置于比较地位时,更可见其光彩照人。
作品中另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是唐廷辅的夫人文玉芳,她端庄大气,多次协助丈夫处理矛盾冲突,调节下一辈人夫妻间的情感纠葛;他与人为善,以宽厚的态度对待穷人;她大义凛然,当唐廷铨身陷囹圄时,她挺身而出,直面县府,巾帼不让须眉。所有这些,都使得文玉芳成为同类作品中毫无重复之弊的“这个”。作品中其他人物也都写得有声有色,各具个性。
语言老辣,是《三三水云烟》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得益于作者多年主持县志编纂工作,锤炼出深厚的文字功力,作品对于民俗风情描写的钩沉探微,细致入微,乡间情趣,盈盈入目;对于重大战争场面的恢弘展示,写意纵横,硝烟弥漫,跃然纸上。读来如临其境。
热烈祝贺敏卓新作问世,期待有更多的好作品以飨读者!

杨焕亭,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原咸阳市作家作协会主席。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作品近500万字,出版有《烛影墨影》《山月照我》等四部散文集,长篇小说《往事如歌》,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武则天》,学术专著《秦始皇与秦都咸阳》(与雷国胜合著)、长篇人物传记《茂陵卧牛之谜》(与雷国胜合著)、长篇纪实文学《无定河的女儿》等。《汉武大帝》《武则天》以纯正的历史品格和文学底蕴深厚、情节丰富生动、历史场景广阔、地域文化特征鲜明,被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星先生认为是当今中国文坛历史小说的重要收获,赞誉作者“无愧于当代历史小说大家。”作品入选《海峡两岸学者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论文集》《百年陕西文艺经典》《西部散文家》《五月:中国的震颤之诗》《国殇•民魂》《不屈的国魂》,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电视诗歌散文专辑等。《汉武大帝》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