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田园都市 历史文化名城
——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启动
刘兰玲
12月3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漳州行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官畲村举行。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阿根廷、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8个国家21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来到漳州参加“行走中国”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以“田园都市 文化名城”为主题,由中共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共同主办。
12 月 2日晚,参加活动的各国海外华媒记者步入漳州古城,开启了一场文化之旅,先后参访了漳州城市记忆馆、非遗展示馆、灯谜艺术博物馆和木偶艺术表演馆,亲身领略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年间,至今已有 1300 多年历史,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杰出范例。城内古街古巷交错纵横,明清石牌坊、文庙等历史建筑保存完好,传统的闽南骑楼式建筑风格独特,见证了漳州的岁月变迁与商贸繁荣,被誉为“闽南第一街”。古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漳州生活的延续,传统小吃、手工艺品店林立,充满着浓郁的烟火气息。
漳州城市记忆馆坐落于古城核心区域,是一座集中展示漳州城市发展历程与历史文化记忆的综合性场馆。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老照片、文献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漳州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演变轨迹,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到漳州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犹如一部生动的漳州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故事。
非遗展示馆则聚焦于漳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漳州作为非遗大市,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该馆以实物展示、现场演示、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木偶头雕刻、漳州剪纸、漳浦竹马戏等非遗项目的独特技艺与艺术魅力,使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漳州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非遗展示馆则聚焦于漳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漳州作为非遗大市,拥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该馆以实物展示、现场演示、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木偶头雕刻、漳州剪纸、漳浦竹马戏等非遗项目的独特技艺与艺术魅力,使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展示空间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到漳州非遗传承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灯谜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首家灯谜专业博物馆,其收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灯谜资料、谜作手稿、谜具等,全面展示了灯谜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与独特魅力。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领略到灯谜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漳州作为“灯谜之乡”的深厚文化底蕴,还能参与现场猜谜互动活动,亲身体验灯谜带来的乐趣与智慧挑战
在木偶艺术表演馆内,海外华媒代表们首先欣赏了经典的木偶剧目《大名府》。演员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将木偶们的动作、表情演绎得栩栩如生,人物形象跃然台上,生动展现了漳州木偶戏的高超艺术水准。其细腻的表演、精美的木偶造型以及独特的音乐伴奏,让观众们沉浸其中,不时发出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不少团员还饶有兴致地亲身体验了木偶表演,在专业演员的指导下,感受木偶操作的精妙之处,领略到了漳州木偶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传承意义。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中央重点外宣媒体,中国新闻社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持续深化同华文媒体的合作,创新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华文媒体始终关注中国的发展变化。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也始终在发展中创新求变。华文媒体借助多元中华文化符号,找到更多中外情感共融点和理念共通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漳州是千年古城、台胞主要祖籍地、闽南文化重要发祥地,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文化遗产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对台、对外文化资源优势。漳州与海外华文媒体一直保持紧密联系,积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
为期5天的参访活动中,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将前往华安、南靖、平和、芗城等地探访漳州特色文化资源,领略福建土楼这一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感受漳州坚守文化根脉、推动土楼活化利用的“闽人智慧”、“中国智慧”。
刘兰玲简介:
笔名虫二,毕业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专业。曾就职《信息时报》责任编辑,记者。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广州黄埔创作基地主任、岭南微文学传媒编委、广东岭南诗社社员、印尼《千岛日报》中华文化专版编委。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老干部(老年)大学《文学创作与赏析》班教师。
由星岛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诗集《听风吹雨》。诗歌《一座丰碑》获“华侨华人与改革开放”征文二等奖;《紫金之歌》获得首届“永安杯″诗歌大赛优秀奖;《月圆之夜 隆平与稻花》获“家国情怀”诗歌大赛优秀奖;“写给广州的诗”诗词大赛《扶胥之口》获优秀奖。
代表作有长诗、组诗《黄木之湾》、《苍穹下的洱海》、《德庆印象》。
《山里的村庄》、《荷塘的蜻蜓》、《光阴怎能老去》等多首诗作入选《南方优秀诗选》。
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侨星》杂志、印尼《千岛日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