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查干湖畔的守望
一一读《美丽查干湖》
刘鸿鸣
《美丽查干湖》这本散文集,是在晚宴的餐桌上收到的。顺富先生还在扉页上签名盖章。
匆忙打开欣赏了一下,就有《铁锅炖鱼》《清蒸鱼》《烤鱼》《黑鱼》《鲫鱼》《怀头鱼》《嘎牙子鱼》等多篇映入眼帘,仿佛让我又参加了一场全鱼宴,又一次走进了查干湖。
记不清去过多少次查干湖了。每次从查干湖大桥向北走去,都会瞭望一下右侧湖水北面的一个美丽的村庄。
那个清一色蓝瓦、红瓦覆盖的村子叫马营子,是顺富先生从小生活过的老家。
说来有点遗憾,我到过查干湖东侧的羊营子、三不管、莫日格其、西山外、大青山头、小青山头、粱店、十家子,就是没去过马营子。正是这部散文集弥补了一下,让我在酒足饭饱后走进了马营子所在的湖畔,走进了顺富先生心灵深处守望的家乡。
首先让我喜欢的一篇,是《红骏马》。这匹与内蒙古的蒙古马杂交所生的儿马子,跑得飞快、还有长劲儿,多次在全县的那达慕大会上为马营子赢得荣誉。与这匹马在纸上相遇,我仿佛翻身上马,奔驰在西山脚下那片辽阔的原野,看到了成群的《绵羊》和空中排成“人”字阵北飞的《大雁》;仿佛看到了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的湖上,有鲤鱼和胖头鱼跃出水面;仿佛走进了古朴宁静的马营子,见到了《大嫂》《二哥》和《杨老师》,仿佛听到了顺富先生说:“去马营子看看吧,提我好使。”
查干湖畔一个小小的屯子里能走出一位知名作家,是查干湖的骄傲。说明查干湖畔有文化底蕴,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而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作家不负这方山水的养育,创作了这部《美丽查干湖》,这更是值得查干湖光荣和骄傲的事情。
因此,作为前郭老乡,我们要向顺富先生道一声:谢谢!谢谢你真情地记录了湖区百姓的峥嵘岁月,深情地描绘了湖区创业的当下,还有对查干湖未来激情洋溢的畅想。
查干湖畔,是渔猎文化、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并存之地。在这部《美丽查干湖》中,作者以个人视角,尾尾道出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尽显了查干湖地域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马营子,向南望着一湖圣水,让我想到在《冬捕》《烤鱼泡》《鱼》等篇什中,说的都是湖中的渔事。
在马营子的西部,是青山脚下的草原湿地,让我想到了《红骏马》《火狐狸》《碱蓬草》等篇什,都是草原游牧文化的力作。
在马营子东面和北面,是大片耕种的黑土地,让我想到《向日葵》《高粱》《西瓜》等篇什,反映的都是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当然,还有写这片土地历史的文字,如《春捺钵》中就记叙了辽代帝王在查干湖畔驻跸的往事,并提到马营子就是当年春捺钵的行营之地。
当然还有很多描写生态的散文,如《荷花》《芦苇》《大雁》《蝈蝈》等佳作,让人过目不忘。
靠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亲历的故事支撑全篇,是顺富先生散文创作的特色。
如在《谷子》中,写到了1944年爷爷一家用小米饭和小米粥,喂养患病的中共嫩江地区中心县委负责人谷向阳的事儿。
如在《绵羊》中,写到1958年我家的那只“马营子羊王”,归集体后不服羊倌管教,最后又被领回家,还带回了五只母羊。
如在《红骏马》中写道:“一出发,红骏马四只蹄上白色绒毛像雪花快速飘洒一般,神速翻飞;红骏马额头黄色鸡心犹如一盏明灯,一路遥遥领先其他骑手二三百米,轻松冲到终点。”等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顺富先生的散文,清新、洗练、自然,不做作,如聊家常。但又平中见奇,篇篇感受独特,有自已的发现。
这是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到的生活浪花,是他对故土一腔赤诚的自然流露和真挚表达,读后就如三伏天渴得难受,喝到了一瓢冰凉的井水,那叫一个字:爽!
在《美丽查干湖》中,大部分篇章都是以马营子为生活原点,向湖区四周辐射的。独特的视角,显示出文本的不可复制,是创作中难得的“这一个”。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有五百多平方公里,周边生活着前郭县、乾安县、大安市的几十万人口,要写的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祝贺顺富先生的同时,也期待在他的守望中,会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我还没去过马营子。也期待能与顺富先生一同走进他守望的老家,看看他的旧居和亲人,看看小屯前面流向库里泡和嫩江的湖水,看看西山脚下的湿地草原和成群的牛羊,最好能看到他家的那匹红骏马,然后上马沿着湖畔溜上一圈儿。
作者:刘鸿鸣 2024年11月29日写于松原市

作者简介:
【刘鸿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文联原副主席。在《人民日报》《诗刊》等国家重要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数百篇(首),作品多次获得孙犂散文奖、吉林文学奖。】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