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腐:汉中面皮的神仙配搭文/老悟
在陕西汉中的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独特而诱人的香气。那是汉中料理独有的味道,是当地人味蕾深处最温暖的记忆——汉中面皮与菜豆腐的完美融合。这两种小吃,如同天作之合,相辅相成,共同书写着汉中美食的传奇篇章。
汉中面皮,软糯香辣,口感爽滑且十分筋道。它采用米浆为原料,经过精心磨制、蒸制而成。有时,智慧的厨师们也会用面粉直接调浆,或在米浆、面浆中混入土豆淀粉或红薯淀粉,以增强其韧性。将浸泡好的大米细细地磨成浓米浆,加入适量清水后,放入竹笼里蒸制成薄皮。待其冷却后,切成条状,调入盐、醋等调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面皮icon便呈现在眼前。趁热抹上菜籽油,再配上黄豆芽、土豆丝、黄瓜丝、胡萝卜丝等丰富的配菜,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油辣子、味精、精盐、醋、酱油、蒜泥水等佐料,拌匀后即可食用。那滋味,香辣中带着一丝清爽,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若不急于品尝,还可以将其晾干后油炸食用,或是烩、炒等多样吃法,各具风味。
而与汉中面皮相得益彰的菜豆腐,更是汉中美食中的一绝。菜豆腐又称菜豆腐稀饭icon,口感清淡美味,略带甘甜。它的制作同样讲究技艺与耐心。将磨好的豆浆烧开,放入汉中特有的浆水菜,待豆腐成型后,小火煮三五分钟,让酸菜i充分融入豆腐之中。再下入大米或玉米珍,煮至米熟透即可出锅。点豆腐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需要用上好的酸浆水每隔四五分钟点一次,一勺一勺慢慢地点入豆浆中,性急不得。如此数回之后,豆花一层层结块,水和豆腐泾渭分明。轻轻捞起豆花,用纱布包裹稍稍挤压成形,腐块间杂青菜,色泽清白如玉,一股酸香气扑鼻而来。
吃菜豆腐时,原本的吃法是用各种调料拌匀入盘下饭。但当它与面皮同食时,则别有一番风味。先呷一口热滚滚的菜豆腐汤,吹一吹品品香气,再夹一筷子汤里的豆腐放油碗里涮涮,送入口中细嚼慢咽。那一刻,浓香悠长弥漫鼻息之间,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而美好的世界。这种吃法与火锅油碗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应运而出了一种菜豆腐火锅,更是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关于这两道美食的起源,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无论是东汉时期曹操部下衡志四发明的面皮还是盛唐时期赵山顺为妻子做的菜豆腐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汉中美食的文化内涵也让这两道小吃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汉中面皮与菜豆腐的搭配已经成为汉中地区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尝。它们既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承载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在汉中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汉中面皮与菜豆腐将继续书写着属于它们的传奇故事。
作者: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诗文创作者,居汉中。(编辑: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