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五字经 越轻松轻松
古人云:“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
人生无法重来,生命仅有一次,应当且行且珍惜。我们不只是要养好身体,延长生命的长度,远离疾病苦痛。更要富养内心,活出生命的宽度,让身心丰盈,福泽绵绵,才不枉来人间一趟。以下这5个字,最是养人,看看你做到了几个?
01 动,养身
《诸病源候论》有述:“运动骨血,气自强盛。”虽人的体质源于天生,但强健的体魄却可通过后天努力而获。运动,是激活气血、增强体质、舒缓心情的绝佳途径,堪称养身的至上法门。东汉时期,华佗不仅在医术上造诣深厚,于养生之道亦是独树一帜。他匠心独运,创制了五禽戏,每日勤练不辍,以此活动筋骨,锻炼体魄。据《后汉书》记载,华佗虽年近百岁,却仍保持着壮年般的容颜,时人皆赞其为仙人下凡。运动不仅滋养身体,更能驱除疾病。华佗晚年时,步履矫健,精神矍铄,便是运动之功。就连他的弟子吴普、樊阿,因勤练五禽戏,亦是耳聪目明,寿近期颐。范仲淹曾言:“活动有方,五脏自安。”平日里,持之以恒地运动锻炼,便是最佳的养生良药。只要坚持下去,身体与心灵必将焕然一新,疾病自会远离,寿命得以延长。
02 静,养心
《素问》有言:“气血需动以养,精神宜静以修。”养身之道在于适度运动,而养心之法则在于内心的宁静。静,乃是滋养心灵的至上之法。当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前途渺茫,理想受挫之际,他初时心绪难平,迷茫沮丧,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为了寻得内心的安宁,苏轼筑起了一座雪堂,邀请匠人在四壁之上绘制片片雪花。他常于闲暇之时,静坐其间,凝视着那洁白的雪花,让躁动的心灵逐渐归于平静,重新寻回了内心的清明与宁静。正是这份静谧,让苏轼得以在逆境中保持从容不迫,不急不躁,泰然自若地度过人生的低谷,安然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古人云:“养心之要,在于静。”
拥有一颗宁静淡泊的心,不为荣辱所动,不为去留所扰,方能享受岁月的宁静美好,品味人间的清欢雅致。
03 忍,养性
《荀子》有云:“性情之忍,修身之基。”人生在世,情感纷繁复杂,难免遭遇情绪激荡之时。唯有学会忍耐,不轻易动怒,方能修身养性,此乃个人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回溯至公元前99年,李陵将军在与匈奴的激战中,粮尽援绝,无奈投降。汉武帝闻讯震怒,群臣更是趁机诋毁,唯司马迁挺身而出,为李陵仗义执言。然而,这一举动却如同火上添油,导致司马迁身陷囹圄,更遭受了屈辱的宫刑。身为堂堂男儿,面对这等奇耻大辱,内心怎能不悲愤交加?然而,司马迁并未因此沉沦,他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屈辱、悲伤、痛苦与愤怒,坚持创作,最终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燕山夜话》有言:“君子能忍人所难忍。”世间从无绝对的坦途,亦无永恒的顺遂。唯有学会忍耐,承受他人难以承受之重,方能成就他人难以企及之业,达到生命的更高境界。
04 善,养福
《道德经》深刻阐述:“天道无私,善者恒助。”天道冷漠,无分亲疏,却常常倾向于那些心怀善意之人。行善之举,实则是在积累福祉,心地纯良的人,福报已在悄然降临的路上。西晋时期,有一位名叫顾荣的官员,性情豁达,心地善良。某次,他受邀参加宴会品尝烤肉,注意到一位负责烤肉的仆人正偷偷吞咽口水。顾荣心生怜悯,便将自己的一份烤肉赠予这位仆人。尽管在场的其他士人对此嗤之以鼻,顾荣却淡然回应:“常烤肉之人,怎能不知烤肉的滋味?”数年后,永嘉之乱爆发,都城失守,晋帝遭擒,众多王公贵族纷纷南渡避难。乱世之中,盗贼横行,杀人放火之事屡见不鲜。然而,顾荣在逃亡路上却总能化险为夷,原来,每次护佑他脱离险境的人,正是当年那位接受烤肉的仆人。
《三国志》有云:“善无大小,行之则益。”善待他人,实则也是在善待自己,但做好事,不必问其结果如何。一个乐于助人、广结善缘的人,必将拥有深厚的福泽,最终这些善行也将回馈于自身。
05 笑,养寿
常言道:“一笑解千愁,青春永驻留。”那些常挂微笑、心怀喜悦的人,气息顺畅,心境开阔。忧愁与祸患难以侵扰他们的身心,自然能够享有长久的寿命。在宋代诗坛中,若要论及长寿之冠,非享年85岁的陆游莫属。他自幼体弱多病,却奇迹般地活到高龄,甚至“白丝犹存黑发间”,令人称奇。陆游养生的一大秘诀,便是乐观开朗、笑对人生。有一次,狂风肆虐,暴雨倾盆,他的屋顶被掀,墙壁欲倾。面对如此困境,他非但没有愁眉不展,反而吟出一首乐观的诗篇:“昨夜风狂掀屋瓦,今朝雨猛溃墙泥。炊烟虽断米粮尽,野歌犹长笑声齐。”万千烦恼,不如一笑置之。笑容,是最神奇的护肤品,最顶级的长寿秘诀。心怀阳光,面带微笑,方能一生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越活越年轻。
谨防“全民弱智”时代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已经进入“全民弱智”的信息时代。为什么这么说?
有的人,从早上一醒来,就打开手机刷短视频,刷到搞笑的,跟着哈哈笑,刷到骂街的,跟着骂,刷着刷着,几个小时过去了。
吃完饭接着刷,心情不好也刷,开心也刷,刷到手机砸脸,刷到昏迷入睡。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啥事都没干。
不可否认,互联网快速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缺少常识的弱智越来越多,已经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有的人脑袋已是晚期,无药可治,有的人还勉强可以救治。极少数人有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的短视频的就好比百年前的鸦片。
它的最大后果,是让一群低学历、低素质、无底线的人成为舆论的主流,让谣言、仇恨、戾气替代真相、正义、文明”。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拒绝不了短视频?
短视频的算法推荐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不停地收集我们的数据,挖掘你内心深处的癖好,根据你刷短视频的行为,算出你喜欢的内容,然后不断推荐给你。
你点赞了一个猫咪打哈欠的视频,它会给你推送更多可爱的猫咪。
你在小帅和小美的视频解说停留了很长时间,后续就会刷到更多的小帅和小美。
你在美女视频上停留一会,接下来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的美女。
短视频越刷,越会出现你喜欢的东西,而且每个人的信息流刷起来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算法精妙之处,基于算法,短视频会呈现千人千面。
最后让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根本就停不下来。
浪费的不仅仅时间,大脑也会被慢慢地侵蚀掉。
为什么短视频会让人变的弱智?
有以下4方面原因:
1、认知范围变得更狭隘。
你会发现,越无知的人越偏执,和认知水平相差甚远的人争论问题时,往往是驴唇不对马嘴,再扎实的知识储备也没有用武之地。
认知水平越低,越坚信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想法,而不会思考完整的事物运转逻辑,更不会在意客观的“正确性”。
有人肯定会反驳:短视频明明是让用户增长了见闻,学习了知识啊?怎么会和“无知”扯上关系呢?
你想,你喜欢看的东西,大数据的算法就一直推给你。刷美女就一直给你推送美女,刷机车就一直给你推送机车。
从这个角度看,短视频“投其所好”式的推送机制,显然并不能帮助提升用户认知,反而会让用户深陷“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2、知识变的极度碎片化。
有的人手机里下载好几个app,逢人就说能学到知识,视频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
并且每天忙着“充电”,这个成功学,那个心灵鸡汤,这个企业家,那个生意发财密码。
最后,其实啥都没学会,实际不过是给你铺设一条“智商滑坡”的康庄大道,看完没有任何质的改变。
所有的“深度”,都被无数个“滑稽”的小片段填得满满的,剩下的,就是一堆没有营养的垃圾。
3、让人失去思考能力
长时间刷短视频,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懒,懒得去深度理解,懒得去独立思考,懒得去推敲问题。
渐渐的,你只能接受那些简单粗暴能调动你情绪和欲望的内容,相反,那些需要思考、逻辑、情绪没有那么强烈的内容,你就显得没有耐心。
到最后演变成标题不够耸动的话,你连看都懒得看。
你以为自己是在选择娱乐,实际上,是娱乐选择了你。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随便刷刷,拿点碎片信息就能消化理解。
但其实,这样的“零散”思维模式,正在消耗你最宝贵的能力——深度思考。
你在快速的“享乐”中,完全丧失了“探索”的能力。
这种趋势,远比你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4、让人变得更加焦虑
你曾经有没有在短视频里看到一个人生哲理的视频,心里一阵激动,觉得自己要改变人生了?
可是三天后,当你翻看自己收藏的那些视频时,发现自己根本不记得那些哲理的内容,也找不回曾经的那股动力。
这不就是“信息焦虑”吗?
你总在追逐信息的量,却根本没有去思考信息的质。
这种“焦虑”是你被短视频不断刺激的结果,时间久了,焦虑感会逐渐蔓延,最后让你忘了真正该做的事。
你说,你刷了那么多短视频,学到了多少?你真能做到知行合一吗?别做梦了,短视频不可能给你带来深刻的思维改变,它只会把你从一个内容的吸食者,变成“过期食品”的制造者。
正如网友的一句评论:“短视频已泛滥成灾,变成了某些人愤世嫉俗、造谣传谣、泄私愤、攻击他人的阵地和舞台。”
网络让个体迅速融入群体,而群体往往缺乏理性思考。
我们更容易被情绪裹挟,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形成独立见解。
结语
最后话说回来,要避免“全民弱智化”,教育体系的优化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填鸭”,而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娱乐本没有错,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娱乐。但如果娱乐的方式不合理,就会反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