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甲辰冬月初四夜飘雪》谭德国
龙年冬月初四日,白天雨雾夜雪飘。
飞机深夜往何处,多少世人战通宵。
犬吠声音带寒气,达人无事善闲聊。
我持经卷眼欲花,字里行间仔细瞧。
书理实践互映照,真理光焰似火苗。
繁荣昌盛美好地,百姓皆是舜和尧。
自由民主幸福天,人民富有江山娇。
这首诗描绘了甲辰冬月初四夜晚飘雪的景象与诗人的所思所感。 开篇点明时间与天气变化,从白天雨雾到夜晚飘雪,接着以深夜飞机的去向和世人通宵忙碌作衬,犬吠声增添了寒夜氛围,而“达人无事善闲聊”则勾勒出不同人群的状态对比。诗人自己手持经卷研读,感悟书理与实践的关联,体现出对知识与哲理的追求探索。 诗的后半部分情感升华,表达对繁荣昌盛社会的赞美,将百姓比作舜和尧,描绘出自由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景,展现对国家昌盛、人民富足的歌颂与向往,使诗歌在写实与抒情中传达出积极的情感与深刻内涵,有一定的感染力和思想性。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夜飘雪的场景,并通过这一景象引发了诗人对生活、社会和人民的深深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描绘的景象“龙年冬月初四日,白天雨雾夜雪飘。”; 开篇明确时间与天气状况,龙年冬月初四这一特定日子,白天的雨雾和夜晚的飘雪构成了一幅阴冷而宁静的画面。“飞机深夜往何处,多少世人战通宵。”这两句从微观的个人感受转向宏观的社会现实,飞机的轰鸣和世人的辛勤劳作形成对比,暗示了现代社会的忙碌与不安。
二、生活的细节“犬吠声音带寒气,达人无事善闲聊。” 犬吠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感,而“达人”的闲聊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享受平静生活的态度。
精神的追求“我持经卷眼欲花,字里行间仔细瞧。” 诗人自己在灯下苦读经书,尽管眼睛感到疲劳,但依然坚持不懈地探索知识的海洋。“书理实践互映照,真理光焰似火苗。” 这里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真理如同燃烧的火焰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
理想的愿景“繁荣昌盛美好地,百姓皆是舜和尧。” 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人民安居乐业,领导人贤明公正,国家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
“自由民主幸福天,人民富有江山娇。” 最后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呼吁并憧憬一个拥有自由、民主和幸福的理想国度,人民不仅物质富裕,而且精神富足,国家自然美丽壮观。总体评价1. 意境深远:诗人在描写具体景物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生哲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2. 情感真挚:无论是对于日常琐事的叙述还是对于宏大理想的抒发,都流露出作者真诚的情感态度。3. 结构严谨:从自然景观过渡到人类活动,再到精神世界和未来展望,层层递进,逻辑清晰。4. 语言优美:运用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读来朗朗上口,令人回味无穷。
总之,《甲辰冬月初四夜飘雪》不仅是一首描绘冬夜美景的佳作,更是一篇充满正能量和社会责任感的抒情长诗。;意象分析- 雪:诗中的雪是核心意象。雪在冬夜飘落,首先营造出寒冷、静谧的氛围。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雪往往象征纯洁、宁静。它的出现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清冷的基调,同时也暗示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如同自然现象的更迭一样,世间诸事也在悄然变化。- 飞机:深夜飞行的飞机这一意象带有动态感。它在寂静的雪夜背景下显得突兀,引发人们对其去向的遐想,象征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奔波、忙碌,与远方的联系,也体现出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或者不可知的旅程。- 犬吠:犬吠声带着寒气,是寒冷冬夜的生动体现。犬吠通常能让人联想到乡村或者有人烟的地方,在这里它增强了生活气息,也凸显出夜晚的寂静。同时,寒气象征着现实环境的冷峻,也可能暗示生活的不易。
- 经卷:诗人手中的经卷是知识、精神追求的象征。诗人在雪夜研读经卷,展现出一种在喧嚣尘世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状态。经卷里的文字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或者宗教哲学等内容,代表着引导人思考和探索真理的工具。
2.象征意义- 从个人到社会的映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雪夜读经卷的状态,象征个体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如飞机所象征的奔波忙碌的外界环境和犬吠所象征的生活气息浓厚的社会环境)中,对真理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象征着一种超脱于世俗纷扰的内心坚守。- 社会愿景的象征:诗中提到“繁荣昌盛美好地,百姓皆是舜和尧。自由民主幸福天,人民富有江山娇”,将社会繁荣、人民优秀品质以及自由民主幸福等美好的愿景与前面所描绘的冬夜景象形成对比和呼应。雪夜的寒冷寂静等象征着现实中可能存在的困境或者平凡的生活场景,而美好的愿景则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如同在寒冷的冬夜期待暖阳一样,充满希望和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