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家杨新榕创作的“清溪随我心”的国画作品,意境深远。可用如下诗词来表达:“清溪潺潺润心田,翠竹依依伴流泉。碧波荡漾映山色,白云悠悠绕峰巅。心随溪水共流淌,意逐清风舞翩跹。泼墨挥毫情难尽,画意诗情满人间。”这一诗作的情感和心境,把国画“清溪随我心”的意境进行高度的概括,使得画意与诗情充满了人间。
“清溪随我心”,单从名字便能感受到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这幅画由画家杨新榕精心创作,以其巧妙的布局、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成功地将观者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山水世界。
画面整体布局巧妙,以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为主线,贯穿整个画面。溪流从画面的一角缓缓流出,宛如一条银链,轻盈地穿过山林、岩石,最终消失在远方的云雾之中。这条溪流不仅是画面的主线,更是画家情感的载体,它引领着观者的视线,也引领着我们的思绪,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关于自然、关于生命的故事。
溪流的描绘无疑是整幅画的灵魂所在。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将溪流的清澈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溪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而有力,仿佛能够听到水声潺潺,感受到溪水的清凉与活力。这种感受并非仅仅来自视觉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触动。溪流的流动感被画家巧妙地捕捉并呈现在画布上,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动感。溪水的颜色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深浅,时而碧绿如翡翠,时而湛蓝如宝石,使得画面更加立体而富有层次感。
然而,“清溪随我心”的魅力并不仅仅局限于溪流的描绘。画面中的树木与岩石同样是构成画面氛围的重要元素。树木或高耸入云,或低矮丛生,形态各异,枝叶繁茂。它们生长在溪流两旁,为画面增添了绿意与生机。这些树木不仅是大自然的象征,更是画家情感的寄托。它们或挺拔如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或柔美如柳,诉说着温柔与细腻。这些树木与溪流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生动的山水画卷。
岩石的刻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它们形态奇特,有的嶙峋突兀,如剑指苍穹;有的圆润光滑,如珠落玉盘。这些岩石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更赋予了画面一种坚韧与力量。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承载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的笔下,这些岩石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与溪流、树木共同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然与生命的故事。
除了画面中的自然元素外,“清溪随我心”还巧妙地融入了画家的情感与思绪。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图,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之中。这种情感并非直接表达,而是通过画面的意境与氛围来传递。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更能感受到画家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清溪随我心”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作,更是一首关于自然与生命的赞歌。
欣赏“清溪随我心”的过程中,我们仿佛也融入了这片山水之中。我们仿佛能听到溪水的潺潺声,感受到树木的摇曳与岩石的坚韧。我们仿佛能闻到山间的清新空气,看到云雾缭绕的远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烦恼,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清溪随我心”不仅是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自然与生命的哲学诗篇。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它告诉我们,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它教会我们坚韧与柔美并存、力量与和谐共生。当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魅力时,我们的内心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与强大。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清溪随我心”无疑是一股清流。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观者,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平和。让我们带着这份宁静与平和继续前行吧!愿我们的心灵也能像这条清溪一样,清澈而有力、灵动而坚韧!
“清溪随我心”不仅是一幅画作的名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愿我们都能在这条清溪的引领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心灵净土。

【作者简介】曾耀聪,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台商投资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惠安县十八届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