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墙秋风扁豆花
文/刘韬
秋分一过,老家院子里满墙的扁豆角,仿佛突然间醒过神来,进入了开花结果的旺期。这种“恋秋”的蔬菜,在秋高气爽气温转凉时,串串白花吐蕊怒放,果实盈盈累累,把乡村深秋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清代诗人郑板桥有名联对扁豆角赞赏有加。每逢秋收过后,漫步于村子里,无论房前屋后、墙边篱笆旁,还是瓦砾堆上、草垛上,都闪亮着扁豆角清新优雅的身姿。目之所至,那妖媚可人的花朵,色彩炫目的豆荚,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自然而写意,浓重而热烈。
乡亲们称扁豆角为梅豆角,因外形呈弯月状形如峨眉,也有人称“眉豆角”。这种豆角在农村特别常见,有绿色和紫色两种,开粉白色花的结绿色豆角,开紫红色花的结紫色豆角。扁豆角适应性强,土质及土壤肥沃程度要求不高,种植管理十分简单,结果率和产量深受人们喜爱。据《日华子本草》记载,扁豆角有“补五脏益脾肾”的食用价值。
每到春播时节,母亲会照例拿出一个白色发黄的纸包,把珍藏一冬的扁豆种子放入温水里浸泡。吸足了水分的种子,在母亲眼里就是一颗颗寄托着希望的小精灵。尽管扁豆的整个生长过程,不需要人工一滴水一粒肥的付出,母亲还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精心照管,用大爱帮助这种植物顺利完成人们预设的使命。
种子播下去,在墙跟处靠上几根树枝,扁豆丝毫不会辜负人们的期盼。干旱了就浇水,有虫子就打药,缘于母亲的精心管护,扁豆没日没夜地使劲生长。一串串心形的绿叶,相互交错上下重叠,向上舒展;一条条丝状的藤蔓,相互缠绕各个抻拉,向上攀爬。扁豆茎蔓的分生侧枝能力强悍,攀爬能力也比起其他植物确实更胜一筹。不多日,整面墙的底色完全成了扁豆秧搭建的盎然绿意。
整个夏季,许多娇嫩可口的果蔬争相揽入人们的筐篮,生性倔强的扁豆却一副不屑争宠的模样,淡定地固续根基,肆意地拉长秧藤。发胎于院子墙根处的扁豆,长长的秧子爬出了墙头,又借着树枝爬到了墙边的石榴树上。待到大多数时令蔬菜罢园枯萎的初秋,扁豆便开始怒放串串花蕊,吐出累累果实。那晶莹剔透的扁豆花,碧绿饱满的扁豆角,掩映在满墙的绿叶间,默默地表达着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青扁豆无论清炒,还是放点豆糁、花生碎炒,都别有风味。白露过后,园子里很难找到新鲜的蔬菜。天刚刚亮,母亲就端着小竹筐来到爬满扁豆角秧子的东墙边,稍一踮脚稍一举手,新鲜的扁豆角就落入了小筐里。她把扁豆角择洗干净,在案板上切成细丝,再切上一两个辣椒,一起放在锅里烹炒,扁豆角的清香就溢漫到院子里。她还要把芝麻盐撒在炒熟的扁豆角上,这是母亲拿手的家常菜,现摘现炒的扁豆角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
扁豆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大量植物蛋白,有生津补血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小时候过年,吃上一顿母亲做的扁豆角炖肉,别提有多么“拉馋”了。进入腊月,母亲提前泡好自家晒制的扁豆角,将肥肉切块在热锅中煎出大油,有时会加些白菜一起炖煮,经济条件宽裕时还会放些粉条。那时候物资匮乏,这道最有年味的家常菜,一直让我心心念念。偶尔去农家乐或回老家,吃上扁豆角炖小酥肉这道菜,既开胃下饭又回香生津。
霜降来临,扁豆藤蔓上的叶子已渐显枯萎,仍有成串的角果依然缀于枝头,甚至还能发现一些小花傲然风中努力地开放。母亲敬佩扁豆坚韧的生命力,毫不犹豫地采摘一些风干的扁豆角果,小心翼翼地用纸包裹上,悬于梁头的篮子里。母亲在黄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用艰辛的劳作收获了喜悦,为风雨飘摇的家捧出了其乐融融的人间烟火。
贫瘠处固根生长,秋阳里藤叶曼妙,白露时角果盈盈。母亲如日月轮回般地坚持数年种扁豆、收扁豆,饱含着坚守乡村的田园恩情,恪守着对生命周期了然于心的美好心愿。每每想起秋风满墙的扁豆花,内心深处就会充满温馨……

作者简介:
刘韬,河南遂平人,驻马店市驿城区人民武装部经济师。作品散见《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前卫报》《河南日报》《河南法制报》《黄河文学》《奔流》《牡丹》《三角洲》等,著有个人作品集《鹊鸣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