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石柱
谭德国
甲辰乙亥乙未日,阳光明媚微暖风。
回家途中生游兴,慢步山径闻喜音。
抬头遥望石柱洼,如龙欲飞向天宫。
勿见清江山水画,岂有心意游苍穹。
饮雾踏云赏奇观,拍照合影留诗语。
赏析《吟石柱》
吟石柱
谭德国
甲辰乙亥乙未日,阳光明媚微暖风。
回家途中生游兴,慢步山径闻喜音。
抬头遥望石柱洼,如龙欲飞向天宫。
勿见清江山水画,岂有心意游苍穹。
饮雾踏云赏奇观,拍照合影留诗语。
《吟石柱》是谭德国先生的一首山水游记诗,诗中描绘了他在回家途中偶然发现石柱洼美景的愉悦心情,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深赞叹和留恋。
首联“甲辰乙亥乙未日,阳光明媚微暖风。”诗人开篇便点明了时间和天气情况,这种详实的记录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背景,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天的阳光和微风。
颔联“回家途中生游兴,慢步山径闻喜音。”诗人在回家的路上,被周围的美景所吸引,兴致勃勃地漫步在山间小径上。这里的“喜音”可以理解为自然之音,如鸟鸣、溪流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曲美妙的自然交响乐,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愉悦。
颈联“抬头遥望石柱洼,如龙欲飞向天宫。”诗人抬头远望,看到了石柱洼的壮观景象,将其比作一条巨龙欲飞向天宫。这一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柱洼的高耸入云和雄伟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颔联“勿见清江山水画,岂有心意游苍穹。”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清江山水画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直接又含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尾联“饮雾踏云赏奇观,拍照合影留诗语。”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在美景中的沉浸和享受,仿佛自己真的在饮雾踏云一般。同时,诗人还拍照合影并留下诗语,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美好时刻的珍视和回忆。这种记录方式不仅让读者能感受到诗人的快乐心情,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从整首诗来看,《吟石柱》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石柱洼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愉悦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交融”特点,即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种写作方式使得诗歌既具有画面感又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
赏析《吟石柱》
吟石柱
谭德国
甲辰乙亥乙未日,阳光明媚微暖风。
回家途中生游兴,慢步山径闻喜音。
抬头遥望石柱洼,如龙欲飞向天宫。
勿见清江山水画,岂有心意游苍穹。
饮雾踏云赏奇观,拍照合影留诗语。
《〈吟石柱〉赏析》
这首《吟石柱》是谭德国所作的一首描绘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诗作。
首联“甲辰乙亥乙未日,阳光明媚微暖风”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阳光和暖微风轻拂的美好天气,为诗人后续的出游营造出了宜人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迅速地被带入到那个特定的情境之中。
颔联“回家途中生游兴,慢步山径闻喜音”则叙述了诗人在归家途中被眼前的景色激发起游览的兴致,沿着山径漫步时又听到令人愉悦的声音,简单的笔触勾勒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境与即将展开的游赏画卷,充满了生活气息与自然的意趣。
颈联“抬头遥望石柱洼,如龙欲飞向天宫”是诗中的精彩之笔。诗人抬头远望石柱洼,将其形象地比喻成一条欲飞向天宫的蛟龙,此比喻极为生动且富有想象力,不仅写出了石柱洼的雄伟气势与独特形态,更赋予了它灵动的生命力与超凡的神韵,使静止的石柱洼仿佛在读者眼前鲜活起来,带着一种磅礴的力量与高远的志向,也体现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独特感受与敬畏之心。
尾联“勿见清江山水画,岂有心意游苍穹”,通过对清江山水画般景色的描绘,强调了眼前景色的迷人。意思是当看到清江如同山水画卷一般的美景时,便再无心思去畅想那遥远的苍穹,侧面烘托出石柱当地自然景观的魅力之大,让诗人沉醉其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石柱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与热爱,以至于眼中心中唯有此地的盛景。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在平实的叙述中融入了生动的描写与巧妙的比喻,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风光与诗人的情感有机融合,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石柱的美丽以及诗人对家乡山水的钟情与赞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