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我家明湖上,门前水粼粼:
记清代大明湖上名士刘伍宽
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万顷碧波,景致秀丽的大明湖上,自古为济南名士居住之地。清代康雍乾年间,则有济南名士、诗人刘伍宽居于水粼粼的明湖岸边。
刘伍宽(约1681—1748),字蒲若,号此亭。其先观城人,父亲刘国恩迁居济南府历城县。少聪颖过人。十八岁,巡盐御史刘灏观风取第一,招入署读书,补诸生,名声大噪。此后乡试却屡荐不遇。清雍正七年(1729)拔贡。晚年选教谕,不就。著有《海右堂遗诗》。

书影:刘伍宽《海右堂遗诗》
刘灏,道光《济南府志卷三十七》有传。字波千。陕西泾阳人。进士。康熙三十九年由翰林擢巡盐御史。疏通有法,人不能欺。按视山东,有兴革利弊二十二条。
刘伍宽生平资料:清乾隆《历城县志》卷四十,道光《济南府志》卷五十三有传;《海右堂遗诗》有申士秀《序》;清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卷五十四、王钟霖《国朝历下诗钞》卷一,均录刘伍宽诗四首并附宋弼所撰小传。
之一,命途多舛,考场蹭蹬不亚蒲留仙
刘伍宽空有满腹才华,而乡试屡屡受挫,其命运与比他年长约四十岁的蒲松龄蒲留仙极为相似,还有,是比他年长二十岁的济南诗人王苹王秋史可以相提并论。
济南名士、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周永年恩师申士秀在《海右堂遗诗·序》(下称《诗序》)中说:“(刘伍宽)其诗足与秋史相颉颃,而其所遭何其与秋史相类也!”
刘伍宽参加山东乡试你道有多少次,十余次,皆铩羽而归。(《诗序》“顾先生名动一时,而厄於数,又多与人情龃龉。其应省试凡十余次,或不一荐,或垂得矣,已而复失。”)你看,有时竟是快要到手的鸭子又飞了,好不令人伤怀也!而且,他比老乡王苹遭遇更惨,王苹半生坎坷,晚年毕竟中进士得一官,而刘伍宽竟以选贡终其一生,“其迍邅视秋史殆又过之。”

申士秀《海右堂遗诗·序》
没有功名,刘伍宽便只能依靠设馆授徒与作县邑之幕僚,来养家糊口,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堪称困苦受尽,终不得一遇(《诗序》:“不得已,借脩脯之入以糊口,遍历齐鲁诸郡,复之燕、之赵、之吴、之越、之楚、之江右、岭南,率所遇不合而归。”)更兼家有病妻稚子,其苦况自不待言。清乾隆间济南府德州名士宋弼便曾叹息他的命苦。(“卒老牖下,信乎名之穷也。”,见《国朝山左诗钞》宋弼所撰“刘伍宽小传”)
之二,“过人不独以诗”,乃在伟岸之人格
刘伍宽尽管贫穷,然其诗名重一时,又不惟诗好,其识量高远,胸襟萧散,尤其是,其忠厚、仗义的人格力量,适足令人敬仰,此真彰显济南之美好传统、遗风流韵也。
清乾隆《历城县志》“刘伍宽传”,为周永年弟子郑铭采访所得,其中记有刘伍宽轶事几则,颇为生动感人。

大明湖小沧浪王琴摄影
其一:刘伍宽作诗力追眉山(苏轼),敏捷不打草稿。曾在京师观剧,有钱的观众大都抛掷金钱作为缠头赠给演员,刘伍宽取来十多个纸扇,每个纸扇上各作绝句一首,生动描绘每个演员的声音相貌。“曲未终而毕,一时传为美谈。”
其二:刘伍宽家贫穷,性孤峻,然大诗人、显赫高官王士禛却恭称其为“高士”。尤其是,王士禛子姓到济南赴试,必然住在刘伍宽家,王士禛且要嘱咐他们:“刘君高士,又能诗,得款接为幸,勿厌所居之仄耳。”意思是,不要嫌弃刘伍宽家里贫穷,那可是道德高尚的名士。其倾慕如此!
其三:刘灏死于京师,刘伍宽感念当年知遇之恩,千里远奔京师吊唁,脚上磨满老茧,并再走博山,请名人赵执信为其作墓志。又作《扣扉集》哀悼他。赵执信在《通议大夫前掌河南道监察御史泾阳刘君神道碑》中,详细记载下刘伍宽感恩图报、不畏千难万险的事迹:“使君门生济南刘伍宽,持行状走千余里,至于太山之阴、乱山之中,请君执友赵执信文其碑。”

书影:赵执信《通议大夫前掌河南道监察御史泾阳刘君神道碑》
太山之阴、乱山之中,疑为赵执信在莱芜之别墅红叶山楼。
之三,苍郁悲壮,穷而后工:刘伍宽诗美分析之一
清乾隆间学者桑调元在论及刘伍宽诗的价值时说:
刘氏善言情款,迭作商讴。中年涉历哀乐,雅欲归诸温克,不失正声。晚似下邽洒落,幽趣腾涌,乃无意学杨朱矣。
(《历城三子诗序》)
而申士秀在《诗序》中则指出:
先生一生所际之境遇,与所经之山川风土人情,遂无不於诗发之。其古体苍郁豪荡,不受羁勒;其近体新丽凄清,神游象外,殆所谓穷而后工者耶!
刘伍宽身在下层,涉历哀乐,其诗犹如夜莺一般,真实动人地咏歌着自身的现实遭遇与窘迫生计,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别内》:
汝病方在床,我马已到门。
逝将弃汝去,凄恻愁我魂。
汝弱不成坐,何以度朝昏。
三百青铜钱,留办饔与飨。
双丫小女儿,权作婢与阍。
奁侧置药裹,服时待微温。
窗前设风幔,卷时待日暾。
为汝覆衣裳,为汝拭泪痕。
饥寒苦为累,割情事逐奔。
努力且加餐,慰我荒山村。
(清道光九年刘登桂刻本《海右堂遗诗》一卷,下同,不注)

刘伍宽《别内》
病妇在床,小女年幼,可刘伍宽为了生存还是要离家远走。他在离别妻子时写下这首声泪俱下的诗作,他为妻子留下菲薄的“三百铜钱”作为全部的生活费用,而照顾母亲以及全部家务都落在年幼的女儿身上,“为汝覆衣裳,为汝拭泪痕”,这是父亲对女儿的叮嘱,“拭泪痕”三字,下得令人心酸落泪。还有,母亲的药,一定要在“微温”的时候喝下;而窗帘,一定出了太阳后再拉开,以免母亲受凉。这细心的嘱托,又让我们于凄苦贫寒之中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与可贵。
所谓的康乾盛世,那是标准的无稽之谈!在那些不堪回首的岁月里,广大百姓所面临的只是饥寒与冻馁之苦而已。
《寄书》:
早起向西郊,欲觅寄书人。
亦知无相识,强与陌路亲。
晓日明禾黍,熏风荡红尘。
荷笠者谁子,云向明湖滨。
长揖婉致辞,珍重达双鳞。
我家明湖上,门前水粼粼。
黄茅盖我屋,破寺作我邻。
门有饥女啼,室有病妇呻。
不问自可知,行矣莫逡巡。
前村人已远,伫立怆心神。

刘伍宽《寄书》
离家了,可对家里的病妻幼女终是放心不下的。于是要“寄书(信)”,他对于寄书人的陈述,使我们仿佛亲见他在大明湖上的茅屋、饥女与病妇:
我家明湖上,门前水粼粼。
黄茅盖我屋,破寺作我邻。
门有饥女啼,室有病妇呻。
刘伍宽说,看到这样的状况,你就不必再打听了,这就是我的家了!
刘伍宽还有《还家》一诗,三首诗相加,真的让人想起杜甫的“三吏三别”了:
出时每愁出,归时亦愁归。
入门寂无人,女病卧床帏。
记我昔还家,有人为拂衣。
今来徒彷徨,谁问腹中饥。
抱女失声哭,茕茕两相依。
之四,瓣香东坡,每饶佳趣:刘伍宽诗美分析之二
刘伍宽诗作并不是一味凄苦的。
宋弼曰:
此亭颖敏通脱,落笔甚健,每饶佳趣。
而申士秀则称:
盖先生之诗,素瓣香东坡,故其神明亦遂与之相似,而洒然自适也。
《游泉时方重修》:
复阁廻廊一旦新,栏前日日涌冰轮。
我来六月无烦暑,童子知为避热人。
《游泉》写趵突泉刚刚重修,诗人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前来观看,而“我来六月无烦暑,童子知为避热人”,则有着丰富的潜台词:来这里消暑纳凉的人很多,连作为仆役的童子都已经见惯不怪了。趵突泉不仅景致优美,而且是一个夏日休闲的清凉世界。诗人不明说,却通过童子的态度委婉地告诉了人们。令人感到余味无穷。
“趣”,是此亭先生的标志。刘伍宽诗思敏捷,每饶佳趣。此一例也。
《登白雪楼》:
凉秋九月号北风,月魄旁死光朦朦。
我来重寻旧游地,浊流散乱荆棘丛。
狐狸鼪鼯相叫啸,荧荧如豆青灯红。
推门大叫陟层梯,蛛丝乱络沧溟翁。
破窗半闭旋落叶,神橱姓字尘埃封。
呜呼公昔在明代,雄才大略惊儿童。
奔走中原众才子,后掩弇州前崆峒。
岂料今遭世冷淡,诗钵借为僧饭钟。
浮饰耳目已可鄙,倨傲且欲逞枭雄。
俗子只足败人意,睥睨宁能掩冬烘。
公卧楼上尔地下,对面不识宁非矇。
叹息无言出门去,白雪楼高空复空。

宣统《山东通志》“刘伍宽传”
此诗则是另一种风格与情绪了。它给人的感受是四个字:大呼猛进。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经山东巡抚张鹏、布政使黄元骥修葺的泺源白雪楼,如今又破败不堪了,楼中“狐狸鼪鼯相叫啸,荧荧如豆青灯红”,令人惨不忍睹;尤其不能容忍的,是这体现着济南风雅正宗的高楼竟然变成了僧舍:“岂料今遭世冷淡,诗钵借为僧饭钟”,且这些只足败人意的俗子,只是些知识浅陋而又自以为是的“冬烘”,把白雪楼实在折腾得不成样子了,于是,愤怒、呼吁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诗人显然想以此激励官员们和有志之士能够行动起来,修葺白雪楼,使其重放光辉,以告慰雄才大略、长眠地下的济南先贤李攀龙。此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对文化的深爱。
刘伍宽为世人称道的还有他的大明湖诗,如《明湖柳色》:
鹊桥两岸近清明,点逗春光翠叶生。
古寺楼台时隐现,画船箫鼔半阴晴。
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着雨轻。
莫向人间绾离别,一枝留取待新莺。

刘伍宽《明湖柳色》
柳色,是美的,而明湖柳色,因为一湖春水、古寺楼台、画船箫鼓的映衬,自然是美上加美,尤其是,明湖景色因了烟雨的相伴,更有朦胧的诗意之妙,在这样一番衬托之下,明湖柳色方才姗姗登场:“平铺鸭绿和烟重,淡染鹅黄着雨轻”,怎么样,鸭绿,鹅黄,前者平铺,后者淡染,色彩足够丰富,但这依然表达不出柳色的娇艳,还要“和烟”“着雨”方妙,而且,这春柳的存在,不是为了告慰人间的离别,它在等待着一个灿烂的临场节目:柳陌听早莺,所谓,“忽来枝上啭,还似谷中声”是也。
刘伍宽还有两首《湖上》诗,亦颇有风采、姿致。
其一:
荷叶亭亭欲作花,楼台又换几人家?
平生阅尽河干路,不改容颜剩鹊华。
人事短暂,山河常在,禾黍之叹焉!
其二:
俗人久不过西湖,湖上荷花半已枯。
惟有渔洋旧秋柳,临船拂水几千株。
只眼前物,摇曳古今诗情!
申士秀论刘伍宽:“识量高远,胸襟萧散,更往往呈露於笔墨之表。”良有以也。

大明湖春柳图李瑞勇摄影
可惜刘伍宽诗有洋洋十二卷,今之所见仅百余首(见刘伍宽曾孙刘登桂《海右堂诗·跋》:“曾大父此亭先生以诗名重于时,全集十二卷,易箦后,门弟子转相抄阅,竟失所在。今家笥所存仅百余首。”)
读之,令人叹惋不已。
刘伍宽尚有《此亭老人文稿不分卷》,钞本,南京图书馆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