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足迹》〈一〉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十二年前的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了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江南乡尝梅村的薄雾,卢有英老师站在尝梅小学的讲台上,目光坚定而温暖。他的声音在简陋的教室里回荡,传递着知识的火种,点燃了山区孩子们的希望。卢老师,这位尝梅小学的教导主任,用他毕生的精力,默默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崔志刚等一行,带着对山区教育的关切,踏上了这片土地。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尝梅村的山水,记录下了尝梅小学的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记录下了卢有英老师那坚定而温暖的目光。采访结束后,卢老师受到了邀请,前往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经验交流会。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卢有英老师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与期待,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离开大山,第一次踏上人民大会堂的台阶。在北京的街头,他看到了与尝梅村截然不同的繁华景象,看到了那些高楼大厦,看到了那些忙碌的人群。他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大城市的好奇,也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在交流会上,卢有英老师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他的声音颤抖,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讲述了尝梅村的故事,讲述了尝梅小学的故事,讲述了那些山区孩子们的故事。他的话语虽然朴实,却充满了力量,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故事,就像一股清泉,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们看到了山区教育的希望。
在交流会结束后,卢有英老师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他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仰望着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心中涌起了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他想到了尝梅村的孩子们,想到了他们那渴望知识的眼神,想到了他们那对未来的憧憬。他知道,他的责任重大,他要将这份自豪感带回尝梅村,带给那些山区的孩子们。
在故宫的红墙绿瓦间,卢有英老师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他想象着古代的皇帝们在这里指点江山,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他想到了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但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山区孩子们的命运。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孩子们的未来,可以让他们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畔,卢有英老师看到了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他想到了尝梅村的山水,虽然不及这里的壮丽,但却有着独特的韵味。他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这湖光山色,各有千秋。他要用心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去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在北京的街头,卢有英老师看到了那些忙碌的人群,他们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梦想而奋斗。他想到了自己,虽然生活在大山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让山区的孩子们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能够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知道,这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他愿意为了这个梦想而奋斗。
当卢有英老师踏上归途,他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知道,这次北京之行,不仅让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更让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要将这次经历,将这份感动,带回尝梅村,带给尝梅小学的孩子们。他要告诉他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条件如何,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有可能实现。
回到尝梅村,卢有英老师又站在尝梅小学的讲台上,他的声音更加坚定。他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要相信自己,相信知识的力量。他鼓励孩子们要努力学习,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相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可以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岁月如歌,卢有英老师在尝梅小学的讲台上,已经度过了无数个春秋。他的头发已经斑白,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他知道,他的一生,都将奉献给这片土地,奉献给这些山区的孩子们。他的故事,就像一首动人的诗篇,激励着每一个山区的孩子,让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梦想可以照亮未来。
在尝梅村的每一个清晨,当阳光再次穿透薄雾,卢有英老师依然站在尝梅小学的讲台上,用他那坚定而温暖的目光,照亮着山区孩子们的希望。他的故事,就像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山区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相信,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梦想,就有可能实现。卢有英老师,这位山区教育的守望者,用他的一生,书写着山区教育的传奇。
夏日的回响
文/韦恩祥(广西大化)
当冬日的寒风在北方肆虐,广西的大地却披上了夏日的余晖。我在这不合时宜的温暖中醒来,手机的闹铃声打破了晨曦的宁静。我揉着惺忪的睡眼,屏幕上播放的是一段久远的记忆——崔志刚在尝梅小学的采访。
那是十二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崔志刚带着他的团队,穿越了蜿蜒的山路,来到了这个被群山环抱的尝梅小学。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他们背着一周的干粮和用品,踏上了求学的旅程。镜头缓缓移动,记录下了这个山区小学的点点滴滴。
尝梅小学,一个名字里都带着甘甜的地方,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孩子们的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简单食物,中午不用加热,直接食用。他们将洗好的大米放入蒸锅,从清晨开始烧火,直到下午,锅里的米饭才会蒸熟。崔志刚在镜头前尝了一口拌上猪油的米饭,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味道,但孩子们却吃得津津有味。
宿舍里,五六十年代的木架子床上挤满了孩子。他们几个人挤在一起,床铺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尽管如此,孩子们的眼中没有抱怨,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崔志刚问他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简单而真挚:“我想成为一名老师,帮助更多的人。”“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治病人。”这些梦想,如同山间的野花,虽然不起眼,却顽强地生长着。
镜头中,孩子们的笑脸如同初升的太阳,温暖而明亮。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但他们的心灵却如同这片土地一样宽广和纯净。崔志刚的采访,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报道,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我们看到了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用坚韧和乐观,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岁月流转,十二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但那段视频,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回想起那个清晨,那份感动依旧如初。尝梅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故事,如同山间的歌谣,流传在每一个听过的人心中,激励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希望,坚持梦想。
在尝梅小学,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的种子,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简朴而艰辛。但这些孩子们,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走出这片大山。
崔志刚的镜头捕捉到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专注,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一笔一划地写着汉字,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知道,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可能是他们通往未来的钥匙。
在体育课上,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他们的笑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他们在娱乐中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竞争,也学会了友谊。这些简单的娱乐,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成长的一部分。
在尝梅小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了坚韧和希望。有一个孩子,他的家离学校有十几公里,每天他都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他的鞋子早已破旧不堪,但他从未抱怨,他知道,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个孩子,她的母亲生病了,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但她从未放弃,她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助家里做家务,照顾母亲。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她知道,只有坚强,才能战胜困难。
这些孩子们的故事,如同山间的清泉,纯净而有力。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梦想,有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尝梅小学,梦想是一种力量,它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进。他们知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梦想,可能是成为一名医生,救治病人;可能是成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也可能是成为一名科学家,探索未知的世界。
这些梦想,虽然遥远,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最真实的存在。他们知道,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他们的故事,如同山间的歌谣,激励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希望,坚持梦想。
在尝梅小学,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希望的种子,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他们用他们的坚韧和乐观,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我们有梦想,有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岁月流转,十二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但那段视频,那些孩子们的笑脸,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我回想起那个清晨,那份感动依旧如初。尝梅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故事,如同山间的歌谣,流传在每一个听过的人心中,激励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希望,坚持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