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 事(小小说)
耿志平(甘肃)
“人家娃娃二十七八,娃都两个了,我孙子不缺鼻子不缺眼睛,咋了找不下媳妇,都怪你们两个不给娃娃操心。”顺德老汉弯着腰,把旱烟锅用力在桌子上磕了几下,剧烈地咳嗽了几声。
“爸,给你说不能抽烟,你看天天咳嗽,”儿子埋怨起来。
“咳嗽了半辈子,一下两下死不了,阎王爷还不收我。”顺德没好气地回怼。
“我说娃娃的婚事,你打啥岔,我赶死还想抱抱重孙呢,你看你三爸比我小五岁,人家重孙子都三个了。”顺德梗着脖子训斥儿子小明。
媳妇赶紧打圆场:“爸,我托人给说着呢,你再不着急了,”边说边给小明使眼色。
一向话少的小明跟着说:“亲戚给说了一个正谈着呢。”
顺德说:“让娃主动点,脸皮薄了可不行。”
媳妇偷笑了一下,心想,老爸这么大年纪了,说话能冲倒墙,咋还懂这一套。
几十天过去了,不见孙子领回来女孩子,顺德老汉知道儿子儿媳骗了他,气不打一处来,整天耷拉着脸,好像谁欠了他八百吊钱。
儿子和媳妇也着急啊,可不知为啥,自己的娃长得乖,又学了做铝合金门窗的手艺,咋就找不到对象呢?有人说姻缘没到,到了自然就成了。
背过老爸,两口子为儿子的婚事没少吵吵。媳妇嫌老公不托人给说媒,老公又说自己又不当家,我让人说的又入不了你的眼。两口子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看见村子里或者亲戚娃娃结婚,羡慕的要死,路上遇见婚嫁车,都要定定地看着,直到车走远。人家娃娃的命咋那么好啊!
说来也巧,一个人盖了新地方,在小明儿子那里去订做门窗。他看娃娃手艺好,人又聪明伶俐,回去给老婆琴琴说了。老婆立马想起自己的娘家外甥女二十五岁了还没有找到婆家,第二天就以看门窗的样式为由去店里与娃娃拉话,装作不经意地问男孩有没有媳妇,家是哪里的。男孩红着脸告诉他暂时还不想说媳妇。
外甥女东挑西捡好几年,始终没一个如意的,自己看上的,人家不愿意,别人看上的,她又各种挑剔。一来二去也就耽误了。家里人眼看女儿一天大似一天,心里也很着急,怕别人说闲话。
琴琴立马给妹子打电话,说他见了一个男娃娃有多好多好,给外甥女说下再好不过了,有手艺,姐姐出嫁了,就他一个男娃,父母还年轻,正是干活的年龄,到哪找这么好的对象。男娃娃有手艺,一辈子不愁吃喝。
她妹子一听,立马来了兴致,让姐姐当媒人,说成了好好谢谢她。
“看你说的,给自己亲外甥女说媒还谢啥,只要婚事能成比啥都好,”琴琴笑着对妹子说。
琴琴办事雷厉风行,说办就办,第二天就给小明儿子说了,他起初不愿意说,说他还小再过一两年再谈婚论嫁,禁不住琴琴软磨硬泡,答应见一下人,应付一下,算是给对方一点面子。
约定了时间,见了面,谁知绿豆对王八——看对眼了,男女双方都没意见。琴琴高兴坏了。
娃婚事有了眉目,小明老婆高兴得不得了,走路脚下带风,盼着早点见到未来儿媳。下一步就是双方父母见面,全凭琴琴操持。大家坐在一起问了对方家里的情况,问了娃娃的生辰八字,属相相合。两家大人喜形于色,恨不得立马叫亲家。知道女方只有小学程度,小明媳妇换颜换色,一脸不高兴,心想我娃高高大大,又有手艺,最起码也得找个初中毕业生吧,小学生将来算个账都不行,自己一辈子吃亏就在没念过书,是个睁眼瞎,说话口气就不好了“我们家我说了算,娃娃看上过不了我这一关就不顶用。”一句话说的大家面面相觑。琴琴妹子也不示弱说:“我们女子不缺胳膊少腿,多少人求着说,我都没答应。”琴琴一看说不投机,场面有点尴尬,立马就说“亲事不成仁义在,你们再考虑考虑”。第一次家长见面不欢而散。
半路上小明就开始埋怨老婆,“你平时在我面前强势就罢了,咱们娃都那么大年龄了说不下媳妇,好不容易有人说一个,两个娃娃愿意,你一下把话说的过分的,谁敢给你家做媳妇。”
小明媳妇不甘示弱,“人都说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那女子就是个子高,苗条,再图她的啥。”
“那你也不能那么说话呀,把人弄的难看的,脸上挂不住,”小明破天荒发起了火。
两个娃娃本来都愿意,被对方的妈那么一说,都生了气,不再来往。男孩心想离了你我还能打光棍不成;女方心想,离了你,我又不是嫁不出去。
亲事没说成,小明媳妇着急了,天天托人给娃找媳妇,只要听到哪里有大姑娘,骑着电摩,立马找熟人发媒。
小明家找了几个月,路没少跑,钱没少花,人介绍的对象条件越来越差,气得半死。小明老婆又想起了那个女孩,说,不行就把那个女孩说下算了。小明说你不是能的很么,要说你去说,我不去。
小明老婆找到琴琴的电话,求琴琴再给好好说说,上次她说话鲁莽了。媒发成了好好谢谢琴琴,媒人该拿的报仇一样不少。媒人可是跑断腿,磨破嘴的活,谁让自己起这个头呢!
琴琴只好又给妹子说,谁知琴琴妹子不愿意了,说:“那婆婆那么厉害,事还没成就给我们来下马威,我们又不是吓大的,再说我女子从小娇生惯养,我还怕女子受气,人都说,婆娘当家驴耕地,那男人一看就是妻管严。”一脸的不开心。
琴琴两口子好言相劝,说只要娃娃能过得来,又不和老婆婆天天一个锅里吃,她厉害能咋。费了好大劲才说服了她妹子, 随后个人劝个人娃,娃娃说通了,就来男方家看家,看了女方没啥意见,就说彩礼。
琴琴和妹子两口子商量了一下,说最低18.6万,衣服随买随穿,买得多了还不流行了,零碎钱给上些就行。
小明媳妇不答应了,“我们村里最多16.8万,还有14.8万的,18.6万让人笑话,我儿子又不是聋子瘸子,你是结亲又不是卖女子。”嘴像炒豆子一样,一脸的不屑。
琴琴赶紧说:“啥事好商量,哪有一口价的买卖。”
两个娃娃异口同声地说,又不是卖商品,说的难听的。她姨笑着说:“大老粗,说惯了。”
小明把媳妇叫出房间,商量说人家要多少给多少行了,有个啥高低哩,只要娃能说下媳妇,你再不敢跳腾了。媳妇恶狠狠地说:“钱又不是天上掉下的,张嘴就18.6万,就像她有个女子哩,还勒掯人哩,咱们女子才卖了多少钱吗?”“那都是几年前的事了,和现在能比吗?”小明反驳道。
琴琴老公看双方僵持不下,就说先叫这事搁着,你们再考虑一下,回头再说。
女方的家人满脸的不开心,开车走了。小明老婆气愤地说:“一顿饭花了一千多,看个家来那么多人,张嘴就要那么多,把人当瓜子哩。”小明气得牙痒痒,没敢说话,生怕把老婆惹毛了,有他的好果子吃。
啥事就怕人多事多,琴琴家的一个亲戚说:“跟上当官的当娘子,跟上杀猪的翻肠子,咱这女子这么乖,啥样的找不下,一个做门窗的,又脏又累,婆婆又那么强势,跟那干啥。”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眼看就要成的亲事又黄了,双方都不开心。谁也不让步,让各找各的。
小明老婆不甘心,又跑前跑后找人发媒,原来自己看不上的那些女孩子都已经结婚了,没结婚的都去外面打工了,说是以后找外地的男孩,他们体贴媳妇,不大男子主义。
没想到事情这么不顺利,小明媳妇气得睡了几天,脸也不洗,头也不梳,饭也不做,只能小明做,老公公顺德敢怒不敢言,自己去喂猪喂鸡喂狗。
有人知道了小明儿子的事,就劝小明媳妇,现在女娃娃少的,只要人家愿意,多两万也没啥,两个娃又没意见,你快答应了去,娶一个媳妇哩么,也不在乎那两万,只要娃娃来了好好过日子,你娃有手艺,一年还挣些钱哩么……
小明媳妇思前想后,答应了算了,人家的女子,人家说了算咱们能咋?于是又厚着脸皮去找琴琴,琴琴拉着脸,一脸的不高兴,你们把我当猴耍哩。小明媳妇陪着笑脸好说歹说,生拉硬拽,琴琴才答应了,说为了我外甥女,我再给说木,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谁让我当初拉这干嘴哩。
“媒婆婆,嘴吃的油嚯嚯,事成了亏待不了你。”小明媳妇满口的好话。
看男方又来提亲,琴琴妹发话了:“彩礼24.8万,三金5万,离娘钱18888,买衣服3万,再准备10万元买房子钱,必须在城里买一套房子,我女子可不能在农村生活,轿车看的买,贵贱我不管。答应了就成事,不答应就拉倒,没有商量的余地。”
等琴琴把话传到小明家里,小明媳妇傻眼了。这简直就是趁火打劫,和抢钱没啥两样了!
事情又一次搁浅了。小明媳妇后悔不迭,小明气不打一处来。
两家大人再没提整这事,各忙各的去了。
一晃半年过去了,有一天,小明的侄女告诉她婶子,小明娃和那个女子把结婚证领了,她在朋友圈看到的。
一家人无比惊讶,娃不声不响地,以为和那女子分手了,谁知娃还有这手段,给咱来了个先斩后奏。
小明爸高兴地说,我能抱上重孙子了,豁豁牙笑得合不拢,皱纹里都是笑,腰杆也挺直了。
既然生米做成了熟饭,那彩礼不用给那么多了,小明媳妇偷着乐,直夸自己娃有手段有头脑。谁知亲家母一分不少,说当初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不叫你大出血,你不知道马王爷几只眼,琴琴妹一脸的傲娇。
那既然娃娃自己谈成了,媒婆就没作用,不用给钱了。小明媳妇暗暗寻思,还能节省几千块。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给人当初说的啥,现在不给了,把媒人放空,你能说出这话,我坚决不做忘恩负义的人,你不给,我坚决不答应。”小明终于硬气了一回。
小明媳妇捶胸跺足,这都是啥事嘛!脸上哭笑不得。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网红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