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灵的深处,总有一方净土,那里山水相依,清音袅袅,宛如我的这幅小品《山水清音》所呈现的世界。
展开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的山脉。它们像大地沉稳而坚毅的脊梁,以一种雄浑壮阔的姿态横亘在天地之间。山峰高低错落,有的峻峭挺拔,直指云霄,似在向苍穹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高远的志向;有的圆润温婉,像是大地母亲轻柔的臂弯,庇护着山中的生灵。山体被深浅不一的墨色晕染,浓处如铁铸一般凝重,那是岩石历经风雨后的坚韧;淡处则若轻纱拂面,恰似山间的薄雾,给群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石缝间,偶有几株苍松顽强地生长着,它们扭曲的枝干像是岁月镌刻的痕迹,而那翠绿的松针则是生命不息的象征,在山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宛如一曲古老而悠扬的乐章。
山脉之下,是潺潺流淌的溪流。水是山的灵魂伴侣,它自山间的泉眼中涌出,一路欢歌,向着远方奔腾而去。在画面上,那溪流以灵动的线条勾勒而出,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在山谷之间。水是清澈透明的,清澈到可以看见水底圆润的石子和随波舞动的水草。阳光洒在水面上,折射出点点金光,如同细碎的宝石散落其中。水流撞击在石头上,溅起朵朵白色的水花,发出清脆的声响,这声响如同山间的精灵在欢笑、在歌唱。它与松涛声相互呼应,奏响了一曲山水之间的交响乐,那清音,似能洗净尘世的喧嚣与烦恼,直抵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沿着溪流两岸,是一片葱郁的树林。树林里的树木种类繁多,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春天的气息似乎在这片树林里永远停留,嫩绿的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像是一群活泼的孩子在嬉戏。偶尔有几只飞鸟穿梭其中,它们五彩斑斓的羽毛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耀眼。鸟儿们欢快地鸣叫着,它们的歌声和着山水的清音,让整个画面更加生机勃勃。树林里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那是树叶的芬芳、泥土的醇厚和花朵的甜香混合而成的味道,这味道仿佛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忘却一切疲惫与忧虑,只想沉醉在这山水之间。
在这山水之间,还有一座小小的茅屋。茅屋静静地坐落在溪边的一片空地上,它是那样的质朴、那样的宁静。屋顶的茅草被风吹得微微倾斜,却依旧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淡然。茅屋的墙壁是用泥土和石块堆砌而成的,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让它更具韵味。透过那扇小小的窗户,可以看见屋内简陋的陈设,一张木桌、几把椅子、一盏油灯,简单却又充满生活的气息。或许,这里住着一位隐士,他远离尘世的纷扰,在这山水之间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他每日听着山水的清音,与飞鸟为伴,与草木为友,过着一种诗意而纯粹的生活。
站在这幅《山水清音》前,我仿佛能走进那个山水交融的世界。我能感受到山风的轻抚、听到水流的欢歌、闻到泥土的芬芳。在这个喧嚣的尘世里,这片山水就像一座心灵的避风港,让我在疲惫时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慰藉。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生命的奥秘与和谐。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我对山水的热爱与敬畏,希望它能像一阵清风,吹进每一个观者的心中,带去那一抹清新的山水清音。
作者简介:杨新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民盟泉州市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泉州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泉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丰泽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丝海听涛》等四部散文集,长篇小说《都市猎蝠》《那年秋天》,长篇纪实文学《赤子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