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乡”——澄城,我的家
一一写在澄城“中国诗词之乡”揭牌十周年的日子
文/王世达
时光的步履在黄土地的坡道上
踩踏的印迹总是格外的深沉
壶梯山下,洛河之滨
可爱诗乡,我的古徵
育出一辈辈把一生交给诗和远方的人
听着黄河岸风儿送来《诗经》古老的歌声
“澄城老哥”把字与韵,律与情,爱与恨
一路描摹,风风火火,刻进诗的年轮
夜灯下,写沧海桑田,绘大海星辰
一代代守初心,为诗痴狂,忘我而行
我是读着《咏鹅》鹅 鹅 鹅韵脚,学着写诗
敬仰着《沁园春.雪》把中华融进诗情
读《满江红》立志,悟《乡愁》把思念寄给亲人
学着《我爱这土地》为泱泱大国礼赞
“诗乡"的传人,爱中华古韵,代代薪火相承
是谁把绵绵不绝的古韵,留在精进寺塔的风铃
停在"神楼"的晨钟暮鼓,让古芮国春秋编钟空灵声声
倚在茫茫洛水,藏在龙首大坝奔腾的浪花之中
是谁把诗情定格在千载生生不息的窑火
这份古韵,古朴,总在古徵人记忆,日久弥新
古徵人,善抒情,离不开美食中的汤汤水水
“水盆羊肉”千年炉火,开启百姓新一天的光景
“麦子泡”,“辣子豆腐”,“铜刀凉粉”
一把柴火,半勺辣油,半碟柿醋点染诗情
诗中有美食,美食中有诗,都汇成别样的风韵
再回首,十年书香,诗韵悠扬,十年情深
金灿灿的“牌匾”为追梦人插上梦的翅膀
“澄城名片”为古老的土地,再添新景
说不尽的澄城故事,澄城诗韵,芝草无垠
闪亮的文化符号,融入这人世间的缕缕温情
忆前辈,弄墨人苦苦求索,书国运昌盛
颂党恩,歌苍生,平凡一生为生命铸就诗魂
写不尽,“牧羊人”以羊为伴,笔尖向下
写花好月圆,写乡亲冷暖,写不尽幸福乡村
写人间烟火,把日子过得像年画一样温馨
你,蓝天下历经磨难,守望平仄,平淡一生
你,厚土上方寸之间,大写春秋,默默耕耘
你们,青丝变白发,写尽人世间的不易与浓情
写世态生死离别,守大爱,写致善致真
写乡村春播秋收,写坚守,写五谷丰登
一大把的年龄,老有所养,还是老有所为?
“三尺讲台”持教鞭,传绝律,讲古风,说古韵
不一样的学生,发白,眼花,却听得认真
一群雕琢诗行的人,搭平台,守阵地,甘守孤灯
为文学梦,为家乡,为“诗乡”业精于勤
夜深人静,灯下,伴着沁人心脾的茶香
读着册册带着泥土芬芳的诗集,亲切,如数家珍
心上家山梦底歌,眼前花树碧婆娑
关西秦客皆乡党,渭北澄人是老哥
郑老先生桑梓情怀,已刻骨铭心,至美至诚
岁月悠长,看一代代笔耕不止,歌我火热古徵
《诗咏澄城》百花放,《红叶集》秋叶正红
《三余吟草》青草劲,《壶阳逐梦》追梦人
《怯向东风》凌云志,《风雨兰馨》暗香生
《更漏蛩声》吱吱鸣,《吾歌吾咏》吾琴声
更有《一个矿井的记忆》情深意长,铁汉柔情
物是人非的“老井”啊!悠悠摧泪,依依牵心
《苦旅吟草》《墨玉斋吟章》《苇园拾集》
《漫泉咏叹》《太阳石之恋》
让我更尊重黄土地一路打拼,一群追赶太阳的人们
唯美诗意,句句感动直抵我心,似老酒越久越醇
诗乡十年,诗行里斧头镰刀的旗帜更红
诗乡十年,诗词中政通人和经济繁荣
诗乡十年,伴着诗韵赏千里麦浪,灿灿如金
诗乡十年,诗行里百业兴旺,向荣欣欣
再多的十年,也读不完,写不尽,我富美澄城
徜徉在乡村,我又在红红的苹果间听见诗韵
我又在甜甜蜜蜜的樱桃里触到诗的感情
金色的田野里,把农人和丰收的故事听了又听
在宽畅四通八达的路桥上,寻找诗的踪影
蓝天下,我向风儿问好,我向白云深情地致敬
站在城南路口,巨大的“诗碑”让我湿润了眼睛
家在“诗乡”,我要用笨拙的笔把诗写在朗朗乾坤
刻在骨子里的情怀,抒不尽我“诗乡”澄城
看“诗乡”自有后来人,文质彬彬,依旧满腹经纶
我想告诉美丽的雪花,告诉傲雪报春的红梅
告诉高高的红灯,告诉下一个万紫千红的阳春
告诉下一个十年,古徵大地新的故事
更加动地感天,异彩纷呈,诗韵犹存
作者简介
王世达,笔名书童,四川巴中人,中共产员,曾在武警咸阳市支队服役。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会员,陕煤集团职工作协会员。代表作有《初心百年》,《太阳石之恋》,《夏日,我徜徉在中国煤炭之都》等,著有个人诗集《太阳石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