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条用钱法则给大家,这条法则是我经历过无数次验证的,也是改变我人生财富的关键。而过去我一直在运用它,只是自己没有归纳总结,也没有深入思考过为什么要那样做。在过去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总是凭感觉行事,而没有靠逻辑推理来支撑。这也导致我时而遵循这条法则,时而又忽略它,没有把它当成一条人生的法则规律来运用。然而,经过不断的实践验证和反思总结,我终于得出了这条用钱的财富规律法则。
所以说,人生除了不断在行动以外,也更加需要不断的反思与总结。这正是我人生之路的另一条规律法则:“思中行、行中思”。我之所以说了这么多还没分享那条用钱法则,就是在引人思考。我们要清楚,这些规律法则的背后是需要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而不是上来就告诉大家。不明白背后的前因后果,说再多也没有意义。事实上,即使我分享出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也毫无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有所经历和感悟的人,一旦听懂了,将会影响终身。就像我一样,能走到如今,就是因为我一直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这条规律法则。
这条用钱的准则,认真听好了“小钱要舍(施)、大钱要思”。这听起来够简单的吧?但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这样?真正领悟这背后的含义?我发现,很多人在小钱上总是会舍不得,算来算去;而在大钱上,却动不动就冲动被骗。而这背后,是人性的本质。
我们看一下抢红包这件事。一个红包抢个几块钱、十几块,就开心得不得了;而为了面子,花几千来买个包或手机,却说买就买。再看人们在外打拼,省吃俭用,也舍不得住个好点房子;却回老家花几十上百万建个一年到头不住五天的大房子。这是为什么啊?这些问题我们先思考。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小钱而让自己变差的;而大多数都是突然花了大钱,让生活发生变化的。
小钱要舍得(施),这背后是需要一个人有胸怀和格局的。小钱花给别人,自己会积累到很多人脉资源,会得到很多人对自己的信任。人性是自私的,人都喜欢占便宜。所以,小钱能为自己积累更多人际关系,得到更多信任。而我所说的小钱要舍(施),背后是有标准的,是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来定的。没什么钱的时候,平时十几二十块,想都不用想,不要去计较那几块、十几块的事;条件好点,几百上千块,想都不用想;一个月多花一万八千块,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那就花在他人身上。总之,条件越好,越要把钱花在别人身上,特别是对自己有价值的人身上。
而大钱要思,花所有大钱一定要思考:花这个钱将给自己带来什么价值?这笔钱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是花在增值上,还是花在消耗上?如果能明白什么是延迟享用,就明白这个法则了。大钱要深思熟虑,判断过再做选择。如果自己很普通,不懂如何判断该不该花这笔钱,就去问身边一直在变好、有结果的人的意见,最好多问几个。就像现在要不要买房?要不要换车?我的建议是能租就租,能不换就先不换。因为要先活下去,因为这些都会一直贬值。
绝大多数人是没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都是随波逐流的。从而导致人生总在他人给自己挖的各种坑里面,一次又一次被收割。钱是最好收买人心的工具,给人花钱是最好建立人际关系的工具。懂的花钱给有价值的人,越花越有钱。
关于这条法则的核心观点,我还想补充一些。小钱舍得花,不仅能积累人脉和信任,还能培养自己的慷慨和大气。这种品质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能让人更愿意与你合作、交流。同时,小钱的花费也能锻炼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在大钱上,我们更需要谨慎和理智。因为大钱往往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和生活质量,一旦决策失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要深思熟虑,判断这笔钱的价值和对我们的影响,避免冲动消费和盲目跟风。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大钱并不是因为真正需要,而是因为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这种消费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只会让我们陷入更深的财务困境。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区分清楚“需要”和“想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不断行动,还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用钱法则也是如此。通过实践验证和反思总结,我们得出了“小钱要舍(施)、大钱要思”的财富规律法则。这条法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财务,还能培养我们的品质和能力。在小钱上,我们要舍得花,积累人脉和信任;在大钱上,我们要深思熟虑,判断价值和对我们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