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明之歌嘹亮尼罗河
尼罗河碧波荡漾,三角梅热烈绽放,恰似埃及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浓烈的友好热情。在中埃友好年之际,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赴埃及文化交流代表团一行,从11月1日踏上埃及土地,到8日圆满凯旋,不仅领略了埃及五千年灿烂的文明,更是感受到了中埃人民世世代代的山高海深的友谊。
在埃及期间,诗人朗诵家们马不停蹄,转辗开罗市,亚历山大市,卢克索市和赫尔格达省的赫嘎达市,参观了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埃及国家博物馆,曕仰了尼罗河西岸的法老的金字塔群、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和帝王谷,游览了亚历山大港,乘座帆船畅游了红海,并在尼罗河东岸参观了卢克索埃尔卡纳克神庙遗址,坐费卢卡(Felucca)帆船徜徉在波光粼粼的尼罗河上观赏两岸景色,傍晚乘法老船夜游尼罗河,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以及阿拉伯文明,在尼罗河两岸留下的一处处遗址,一座座神庙,一幢幢建筑…互相交相辉映,在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无不震撼着诗人们的心灵。
特别是在开罗市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汗·哈利利市场,熙熙攘攘的世界各国商贾,琳琅满目的中亚乐器服饰、珠宝手饰以及丝绸织品,让人们仿佛听到了驼铃声,看到了长长的驼队走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又进入撒哈拉大沙漠,把中国的丝绸霞光铺展到了非州大陆。
诗歌音舞不分国度,不分种族,是地球村人人都能懂的最美的语言,一部《荷马史诗》和《诗经》便两国诗人的心灵相融相亲。当中国诗人在尼罗河的法老船上,与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载歌载舞时,世界人民亲如一家,咚咚咚响的非洲鼓令人心潮澎湃,非洲美女的肚皮舞,还有黑人兄弟的狂歌劲舞,让中国诗人的心与他们融为一体,灵感如泉喷涌,一首首赞美埃及文明和中埃友谊,呼唤世界和平的诗歌见诸《北京头条》《中国作家》《今日头条》,据不完全统计,诗人们创作诗歌58首。并在文化交流期间,举办了《丝路文明之光诗歌朗诵会》和《董发亮大美中国摄影展》,受到了埃及朋友的喜爱。
代表团团长王芳闻说:欧州最早的诗集《荷马诗史》就诞生于古希腊。荷马,是一位盲人诗人,是欧州文学的鼻祖,《荷马史诗》约从公元前12世纪到8世纪,收集了这一时期的民间短歌,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神话。成为古希腊文明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成为欧州文明的源头。 而我们中国最早的《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由孔子编辑,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诗歌,共305篇,其中140篇诞生于三秦大地。 诗歌标志着人类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我们作为唐长安人是幸福的,无论是《诗经》,还是唐诗,陕西都是诞生地和传播场。弘扬中华诗词和唐诗,我们责无旁待,要继续舞动丝绸之路这条诗意的纽带,弘扬中华诗词的魅力,助力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之,我们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丝路文化完,在大家的支持下,在弘扬中华诗词和传播唐诗方面,正在扎扎实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向世界,也逐渐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力。今年美国纽约华文报《综合新闻》4个版刋登了《中国当代诗歌简史》,其中国提到丝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和《世界诗人》杂志,标志着我们己进入了诗歌史。

在埃及期间,诗人们诗如泉涌,创作诗歌五十余首,等相继在《人民视频》《中国作家》《今日头条》《北京头条》《丝路诗刊》等媒体予以报道。还举行了《董发亮大美中华摄影展》和《埃及丝路之光之光朗诵会》,朗诵会上,诗人分别朗诵了自己创作的部分诗歌,其中王芳闻朗诵诗歌《金字塔畅想》《飞吧,飞过红海》,董发亮朗诵诗歌《有只鸽子为我而来》《丝路之光》、孔裔章子朗诵诗歌十四行诗一至十六首中的《瞻仰吉萨大金字塔》《参观埃及国家博物馆》、卞启忠朗诵诗歌《埃及金子塔》《埃及红海》、春天朗诵诗歌《我的灵魂和太阳神同步上升》《这里神思,这里祈愿》、贞礼朗诵《跨越金字塔的畅想》《庞贝古城的猫》,一首首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了对世界古老文明的由衷敬佩,抒发了中埃人民的深情厚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