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五十五)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太极阴阳文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华夏始祖文化
有人说国家与国家的战略竞争表现在军事、贸易、金融、科技等硬实力上,此言本身就是战略目光短视的表现!当然昔日很多帝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提出过“军事兴国或科技强国”的口号,如蒙古帝国的金戈铁马以及大英帝国的工业科技都曾名震天下,不过帝国仅仅百年风光就被时间无情打回原形!国家硬实力仅仅是参天大树枝叶花果之多寡而已,而文化软实力才是真正的巨树根本!世界昔日多少民族及其建立的帝国一旦灭亡,这个民族及其建立帝国就从此消失不复存在,由亚历山大建立的马其顿帝国就是先例!为什么汉人建立的国家曾被周边民族瓜分为南北朝时期的五胡十六国而最终又归于统 一?为什么蒙古帝国灭宋、大清帝国灭明之后中华民族反而出现了两次民族大融合?为什么日本帝国占据台 湾后实行日式教育?这一切我们必须从东方文化上寻找原因!文化的重要性由此豹窥一斑。当东方文化“潜雨无声润遍世界”时,美国以军事为后盾推行的美式文化及价值观在北非、中东、东欧及东亚部分地区都遭遇到“滑铁卢”。这也是“一分为二”西方文化与“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首次世界性碰撞。
太极阴阳文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华夏始祖文化,也是世界唯一一部无字天书,其伟大之处在于仅用两个阴阳符号来诠释宇宙的本质及其大千世界的运动规律。《易经•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国文化用一“生”字而不是“分”字来承继文化的血缘性!太极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儒道法较为突出并为后人广泛应用。儒家思想代表有为进取,道家思想则代表无为而治,此两者皆注重个体生命的自觉、自修、自律,而法家思想则注重以社会有形标准进行他律、外律、国律!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从此四仪思想影响中国二千年,前述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什么是四象思想?中国的四象思想即儒道法佛思想。太阴法家思想,少阴儒家思想,少阳道家思想,太阳佛家思想,至此中国文化思想史的四象思想完全形成并在灵魂建设与社会建设中形成相互推进之势。
其实自伏羲氏时代起,儒家刚性的有为政治与道家柔性的无为政治就在东方舞台上同台竞技,形成儒道两仪局面。儒家崇尚人文,道家崇尚自然;儒家以人为本,道家以道为源;儒家积极乐观,道家淡泊处事;儒家讲究仁义道德,道家讲究道法自然。然而两者却阴阳互补,遥相辉映,共同构筑了东方特有的“天人合一”的阴阳理论大厦。也是自伏羲氏开始,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部落领袖皆采取了儒道结合的治国安邦方略,在上层建筑领域他们采用道家的无为政治,在社会发展中他们又采用儒家的道德建设。三皇时代已无从查考,但从五帝黄帝开始到尧舜,儒道互补政治在尧舜禹时期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自夏朝开始的统治者在治国安邦中就采用“以德配天”之方略,德代表仁德行事,而天代表自然规律,实际上仍然是儒道互补的政治路线。但从古文献记载看,相对于古人的“道法自然”路线,这时的统治者更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周朝时期“以礼治国”自此确立了儒家思想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周末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导致天下诸候纷争,此时乱世用重典,以国家强力维护社会秩序及抵御外来侵略的法家、兵家脱颖而出登上政治舞台,各诸侯国纷纷建立法度改革图强,当时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李斯等,而兵家就是著名的孙子及孙膑。
中医有句话“重病用猛药”,但用完必须“休养生息”,然后七份养三分治。秦朝法家人物所犯的错误就是用“法家打天下”,还要用“法家治天下”,太极中很难只阴不阳!因此违背了阴阳相生相克的自然规律即违背天道,所以秦国灭亡应是太阴气数已尽,故而返阳之故,从而汉初采用少阳黄老思想亦属阴极返阳之现。
若把儒道佛法四家思想按阴阳四象分类则如下,法家属于太阴,儒家属于少阴,道家属于少阳,佛家属于太阳,其中阴气代表收敛凝聚,阳气代表散扩条达。宇宙间万事万物若想恒久发展,阴阳必须在运动中保持平衡!不能阳刚盛极,也不能阴敛闭通。一切事物包括人类社会若走少阴少阳互补之路则最为长久,为什么夏商周三朝当政约两千余年?以德配天,无为有为儒道共治之结果!
周朝灭亡之后,秦始皇以太阴法家思想立国治国,对于其它思想以“焚书坑儒”形式进行压制从而使阴阳失衡导致两代而亡。西汉初期统治者采用少阳道家的“黄老思想”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后西汉中期又以“孔孟思想”的少阴儒家思想为主引领大汉崛起开疆拓土。自此“德主刑辅”的封建社会管理模式影响中国两千余年!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