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真的是这样吗?在香港城社区有这样一个人,她数年如一日精心照料患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将身患重病的婆婆接到家里精心照顾,她的名字叫杨丽。

杨丽今年54岁,原是某养老院的院长。三姊妹中的老幺,两个姐姐因为特殊原因无法兼顾,照顾母亲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杨丽一个人的肩上。母亲已84岁高龄,患有心衰,瘫痪在床已十年。婆婆也已八十有三,身体多病,频繁住院,离不开人,自此杨丽开始承担起了照顾两个老人的任务。

在身体上,照顾老人就像体力劳动,如协助老人上厕所、洗澡、进食等,这些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杨丽的身体也逐渐出现了肩膀韧带拉伤、膝盖疼痛等问题。在精神上,随着老人自我掌控感的流失,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固执、不合作、情绪不稳定或认知障碍,这是一场持续的挑战,也给杨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据了解,在常年照顾老人的高压环境下,杨丽在疫情期间被查出重度抑郁症。朋友得知后,建议先请护工照顾母亲,带她出去散散心。谁知刚上高速,就接到了母亲来电,哭闹着让她赶紧回家,杨丽也哭了,在朋友的劝说下,杨丽将手机关机,全身新投入此次出行。经过一个月心态调整,她从抑郁的阴霾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照顾母亲的生活。她总是说,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责任在身,她们养我们小,我们就要养她们老,自己的父母必须得悉心照顾。
左手房间里是养育自己长大的母亲,右手房间里是养育丈夫长大的婆婆。饮水思源,回报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杨丽,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心无涯、孝心永驻,也为香港城社区居民树立了尊老爱幼、孝亲敬老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