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旅时光
文/章跃明
一九七六年的冬天,天气寒冷,大雪纷纷扬扬,田野房舍白茫茫的一片。坐在车里的新兵望着家乡渐渐远去,各自思绪不一:有依依不舍的和亲人惜别之情,有初离家的忐忑不安,有憧憬军中未来美好的向往之心,也有复杂的思绪……
军车从皖南向浙东一路行驶,再乘海轮向目的地进发,海上风急浪涌,很多人晕船躺在床铺上休息,忽然广播里放出“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的歌曲,虽然这是首老歌,但第一次听这样的歌,顿时倍感新鲜又令人振奋!那个时代听惯了《样板戏》的我们,这首歌无疑像一阵春风吹过,我们静静地欣赏着品味着洪湖赤卫队的光辉岁月,为了新中国,多少英雄儿女受尽磨难,追随红色军队扛枪打仗,前仆后继走过千山万水,最终取得胜利。今天我们继承传统,成为部队中的一员,去肩负使命,感到无尚光荣。
我们县一百四十五个新兵来到黄岩某地的马铺农场,要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从百姓到蜕变成军人,首先须练好走路的姿势再到行为规范,从言行举止到军队条例的熟悉,完成一个质的飞跃。下到连队的班里,融入一个集体,在班长的帮助下,知道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人,不仅要军事技术过硬,组织纪律严明,还要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做到内务统一整洁,团结友爱互帮互敬,思想作风过硬;在各种比赛、检查中展示自己的水平,体现集体的荣誉感;政治学习,体能锻炼,严格执行作息号令、部队的各项军事条例,打造出一个真正合格的战士。
下连的第二年,全军恢复一九六四年的大练兵热潮。通过强化训练,全面提高单兵技术和班排协同作战本领,以点带面,各连迅速成立了“尖子班”,通过考核,连长亲自送拔,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尖子班”有八人,班长姓郁,江苏启东人,有四个上海人,我来自安徽,还有一个山东和河北的。这些来自各地的战士从陌生走到了一起,是部队的召唤形成了一个战斗团体,我们在一起生活相处了三年。
训练和付出是成正比的,每次的军事各项考核,我们班均是单项操作第一,总分第一。“尖子班”也成了各排各班瞄准的目标,向“尖子班”看齐,超越“尖子班”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个斗志昂扬的赶先进甩落后的练武高潮到来了。全团把各连的“尖子班"集中在靶场,进行实弹比武,现场一决高下。通过几天的比赛,我们班成绩优异,勇摘桂冠!
第三年,军里组织各团“尖子班”优胜者在某靶场进行几天的训练,军训股覃股长亲临现场,和我们吃住在一起,军首长也时常来看望鼓励大家,就这样,靶场上炮声轰鸣,我们五连一班高歌猛进,又分别获得军对抗赛以及东海航队高炮单班实弹射击比武的第一名,获得数面锦旗和奖品。
当我们凯旋时,受到了连、团的表彰和欢迎,也赢得了战友们的称赞,为连队赢得了荣誉,连里给我们班每人嘉奖一次,并号召全连向“尖子班”学习!
一九七九年,南疆形势紧张,越寇屡次进犯,是可忍孰不可忍,邓大人发出声音,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我军势如破竹,给越军以沉重的打击。为了让全军得以战火的检验,上级决定从各部队抽调尖子分队上,于是我们“尖子班”奉命一级战备,待命开跋前线。那几天,我们每个人理了发,照了像,检查枪炮诸元并做好保养,以旺盛的精力不但白天训练,借着月色晚上还练两个小时,毫不谦虚地说,就是闭着眼,凭日常训练的听觉感觉,我也能操作上佳,我们班个个技术精湛,期待能上战场大显身手。
……

时间流逝很快,转眼四年过去了。一天,连长找我谈心,希望我留下来,做专职教练,但我考虑父母年事已高,依然选择了退役。那天离开部队的时候,战友们难舍难分相拥而泣,此情此景至今难以忘怀!军车缓缓地开着,我和战友们挥手告别,想不到这一别竟是整整四十三年!
那时通讯尚不发达,很多战友失去了通联,近几年才有了战友群,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很多战友早已面容变老,不再年青,几乎不敢相认,但叙起过往,依然忆起旧事,掺杂着几份欣喜几份唏嘘,言语切切中勉励各自珍重来日相聚等殷切的期望。
从部队退伍回家,娶妻生子,走上教育岗位,几经碾转奋战在基层,无论成功失败,在岁月中沐浴人生的风雨,始终牢记我曾是一个兵,不忘初心,保持部队的优良作风,做一个弘扬正能量的人。
天有情但人亦老,如今已是爷爷的我已是发稀鬓白,在闲暇之余写点杂文发表在网络平台上。莫道夕阳红,晚霞尚满天。有生之年过好自己的日子,和老战友们一起相守岁月,祝愿他们别来无恙,身体安康。珍藏那段难忘的军旅时光,留给美好的记忆,待来日相见再叙衷肠。每日的微信问好,仿佛又回到了连营。在流逝的年华里相守岁月安好,这份战友情伴随着时光流转愈加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章跃明,笔名:星语。作品在纸刊和多加平台发表,世界作诗歌协网金V诗人,华夏诗歌等平台签约诗人、作家。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