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艺苑】3711 勐罕印象 作者║于彦博(黑龙江)主播║小黎 主编║渔舟唱晚、紫薇

【诗与大地║艺苑】
勐罕印象
——走进傣家生活
作者║于彦博(黑龙江)
主播║小黎
主编║渔舟唱晚、紫薇

我退休后成了候鸟,从东北黑龙江“飞”到西南云南。万里行程栖息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罕镇。
这里是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国家园林城镇,AAAA级景区西双版纳傣族园就位于镇内。
勐罕镇,又称橄榄坝。在傣语中,勐罕意为“将布卷起来的地方”。传说释迦牟尼到此讲经时,村民因布匹长度较短,只能边铺边卷将释迦牟尼迎进村寨,由此而得名勐罕。

这里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最低海拔仅530米,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21.8度,即使在入冬的现在,最低气温仍保持在零上十五度左右。这里总是清爽的微风习习,没有狂风大作,不见尘土飞扬。处处给人以惬意,不失为北方人越冬居住的好地方。
在这里领略着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椰林、香蕉林、橡胶园……让我这个北方来客大开眼界。
放眼望去,青山环抱,绿树成荫,奔腾的澜沧江水从镇子中心穿过,道路两旁椰树、油棕树笔直整齐排列成行,一路观赏到村民家家院中花草飘香。
大自然与人相拥。 我漫步在镇子的大街小巷,采风走进了傣族人家。主人非常热情,端来自产的水果招待着我。用有些生硬不标准的普通话和我攀谈,通过聊天,我了解着傣家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点滴。

傣族,一个居住在吊脚楼,展示建筑艺术与智慧的民族。一个传统中女主外男主内、女婚男嫁的民族。女人在家庭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在勐罕镇,傣家妇女给我留下的印象只有两个字:勤劳。拿我们东北话说:放下扫帚就是簸萁。皮肤有些黝黑,身材瘦小的傣族妇女,身着深色傣族筒裙,斜背着用传统织锦制作的称作“筒帕”的挎包,有的挑着担,更多的是驾驶着农用电动三轮车,到大小农贸市场摆摊做小生意。这里不乏七八十岁的老妪。她们好像不知道什么叫疲劳,好像忘却了年龄,每天都在奔波劳作着。

这是一个有着宗教信仰的民族。他们虔诚的信佛、敬佛、拜佛。每个村寨都有由村民自愿出资出力建成的寺庙。
这里的人把 孔雀视为吉祥物。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都饰有孔雀图案。
还有泼水节,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恶魔,它做尽了坏事,百姓都很恨它。它还霸占了七个美丽的姑娘做它的妻子,七个姑娘决心为民除害。
一天,在恶魔酒醉的时候,用话套出了杀死恶魔的秘诀,趁恶魔熟睡的时候,杀死了恶魔。不料,恶魔的头一落地,大地就燃起熊熊烈火,只有把恶魔的头举起来,大火才会熄灭。于是七个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劳,轮流举着恶魔的头,并相约在每年傣历新年这一天交换。傣族人民举行泼水节仪式是为了洗去七个姑娘身上的血污,并表示对她们的感激和祝福。
美丽的传说逐渐演变成了节日,过节时人们都走上街头,互相泼水,表示以后的日子吉祥如意、百事亨通。 这里的人都热爱生活,充满快乐,经常能欣赏到他们载歌载舞。傣族舞以其质朴、含蓄、灵巧、舒缓的风格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尤以孔雀舞最负盛名。
美丽的西双版纳, 俏丽的勐罕。 这是一个旖旎风光的地方,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令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 明年我还要来这里!

【作者简介】于彦博,笔名 渔舟唱晚。呼兰区萧乡文学社会员,黑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璀璨星光艺苑主编。作品见于多家报刊 平台。

【璀璨星光艺苑 主播团成员】
【主播简介】宋富黎,网名小黎,鲁冰花,中学高级教师。哈尔滨室落实协会会员,多家平台主播,愿做一个声音传递美、传递爱、传递正能量的文化志愿者。未必光芒万丈,但温柔有光。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