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96》「飘舞的剑」(7043辑)

晨间寄语
作为一种杂文或随笔的写作形式,《寄语》已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要做的事情。人的做事风格,常以自己喜欢而成为习惯,这类喜欢容易导致自己行为走向。不知不觉,智能手机已在我们手中游走了快20年,几乎成为所有人的依赖,生活中的必备,
小小孩也比我们这些老头玩得直溜转。
我第一次用智能手机是女儿教我的,说是要取个微信名,这是在网络里自己的虚拟形式。那个时候给网络的定位,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稍带有些飘渺,所以也叫网名。进入网络你就要在手机上学会书写,什么五笔、拼音、汉字笔画的直接手写等。年纪大点的人大多早已被拼音遗忘了,也就选择了手写。本来都是用手来写,但是一种模式,是你进入网络的打门锤。虽然已经适应,毕竟我们汉字在“方块字”的定义中,笔画犹如游龙,地阔方圆,变化无常。汉字里最多的一个字,有172画,由27个字形组成,没有几十秒钟你写不完,读音为“皇”,在手机写不成这个字,这就是汉字的神彩与韵味。
手机的反应比人灵敏,你胡乱画上几笔,它就给你一个字,如果你疏于仔细检查,难免在你的语句中失错,我常常犯这样的错。网络上有不成文的方法,有人在书写中以汉字的声母代替某个原字,有时还用了符号,道理很简单,他相信读者懂了他的原意思。网络既然有它的飘渺,不是汉字不严谨,而是所有的声母或符号,是在寻求一种理解和原谅,也含有少许小幽默[OK]。这不是为别字辩护,想是有同理之处。
我们常用回头看来检索自己做过的言和行,总有缺陷失错,所谓完美,圣人也做不到。我写《寄语》每过一段时日,又给朋友们作个[合十],只能贻笑自己[OK],想是看官们懂了我的意思也[抱拳]。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