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晒干菜
文/崔和平(河北)
晒干菜,作为一种古老而实用的食物保存方法,自古以来便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这种方法不仅延长了蔬菜的食用期限,还赋予了食材独特的风味与口感。
晒干菜的过程,实则是对自然馈赠的精心呵护。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人们将新鲜的蔬菜洗净、切好,然后均匀地铺展在水泥房顶或河槽平坦的干净石头上。随着阳光的照射和微风的吹拂,蔬菜中的水分逐渐蒸发,留下的是浓缩的精华与浓郁的香气。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选择在晴朗的天气晒干菜,否则干菜会发霉、发烂,轻则影响口感,重则干脆不能食用。
晒干后的菜品,其色泽、形态与新鲜时大相径庭,但风味却更加醇厚。这些干制品在烹饪时能够迅速吸水膨胀,恢复一定的鲜嫩度,同时释放出独特的香气,为菜肴增添别样的风味。无论是炖肉、炒菜还是煲汤,晒干菜都能成为点睛之笔。
另外值得特别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晒干菜还蕴含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尽管在干燥过程中部分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但保留下的部分仍然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例如,某些晒干菜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依然可观,能够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求。二是晒干菜不仅是一种食物保存手段,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许多地区,晒干菜的制作与食用已经融入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与节日庆典之中,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春末夏初,冬藏的新鲜蔬菜几乎消耗得差不零了,于是晒干菜便起了很大作用。节俭的农家家庭主妇们取少许晒干菜,放在盆子里泡上一段时间,恢复“元气”的晒干菜被当作调节人们食欲的重要菜肴,用来炖菜、炒菜、做汤、熬粥、包饺子、包包子,是它无怨无悔、始终追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向着美好生活阔步前行!
言尽于此,晒干菜以其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自然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见证。
作者简介:崔和平,网名古榆苍劲,河北省平山县合河口乡桂林村人,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专栏签约作家,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平山县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龙吟文化编辑部执行总编,曾被授予“感动平山十大人物”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