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品质和价值最公正的评论家,也是最可靠的试金石。李元洛先生问世历时近四十年的《诗美学》,就是一部久经岁月洗礼、耐受时间检验的诗学巨著。《诗美学》,1987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稍作修订,即为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刊行且不断再版;2016年复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近年,经著者再度精心校阅,订正讹误,润饰文辞,适当删削,复增写二万余言,由上海东方出版中心于2024年9月推出第四版。近60万言的新版《诗美学》,从里到外,面貌焕然一新。内蕴:精益求精,更臻佳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布局合理。外表:开本加大,装帧考究;高雅别致,美观大方。总之,一卷在手,令人心驰神往!
《诗美学》,是李先生十几种诗学论著中的代表作。他在新写的“后记”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诗美标准:
一是应有基于真善美之普世准则的对人生(生命、自然、社会、历史、宇宙)之新的感悟与新的发现;二是应有合乎诗的基本美学规范(鲜活的意象、巧妙的构思、完美的结构、精妙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的新的艺术表现;三是应有激发读者主动积极参与作品的艺术再创造的刺激性(作家完成作品是初创造或一度创造,读者的非功利的主动欣赏是再创造或二度创造,任何真正的佳作,都是作者与读者乃至时间与历史共同创造的产物)。(P612)
围绕诗美标准这个核心,全书共分十五章。它从诗的审美主体之美开始,到诗的思想美、感情美、意象美、意境美、想象美、时空美、阳刚美与阴柔美、含蓄美、通感美、语言美、形式美、自然美、中西交融之美,最后归结到诗的创作与鉴赏之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美学体系。
在这里,我想就自已研读《诗美学》的一些感受,略作介绍。
在《诗美学》中,著者以其贯穿东西、打通古今的学识和气魄,对诗歌的种种美学特征与艺术风格,作了全面、系统的观照。他以深厚的东方美学背景为基础,又广泛涉猎了西方的诗学及多学科理论,让中西理论实现了水乳交融的汇通。他在论述诗美学的每一个命题时,都游刃有余地从这个命题的源头出发,从中外两条路径理清其历史发展线索与轮廓,且旁征博引,条分缕析,以大量的中外古今经典的或优秀的诗歌作例证。
试以第二章《论诗的思想美》第一节为例。在理论方面,著者从《尚书•尧典》的“诗言志”切入论题,由“志”到“意”到“气”,先后征引了屈原《惜诵》、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曹丕《典论•论文》、杜牧《答庄充书》、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魏庆之《诗人玉屑》、葛立方《韵语阳秋》、谢榛《四溟诗话》、叶燮《原诗》、鲁迅《摩罗诗力说》中的相关论说;诗人和作品方面,则以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为例,涉及他们的经典作品数十首。这就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雄辩地说明了“真正的诗人,并不仅仅是一个写诗的人,而应该同时也是胸怀博大的思想家和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驱”这一深刻的道理。然后,将目光转向世界诗歌史,征引、分析了歌德、普希金、雨果、佛罗斯特、拜伦、雪莱、席勒、海涅、惠特曼等域外诗歌巨擘,用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实践,进一步印证了这节的主要论点:“重视思想,追求诗的思想之美,是古今中外优秀诗人共同的美学主张,也是古今中优秀诗作的共同美学特色。”经过这样的充分论证,就使得他的诗美学研究闪耀灵光,呈现深厚博大的风采。据粗略统计,全书每一章涉及的古今中外诗学理论著作均达数十种,引用和提到的古今中外诗歌作品则多至数十乃至百余篇。
李元洛先生晚年曾经自述:
我生平作文,因为面对的是文学,而且是文学中的新诗尤其是古典诗歌,而且是新诗佳篇和古诗妙品,故总是要求自己的文字不要太愧对那些纷呈的珠玉,而要努力传扬中华文论的美学精神,在现代的思想与艺术的光照之下,重温和发扬文论之古典美,笔端有审美之感情感悟,笔下有母语之血脉文采,而羞为老八股与洋八股。(载《名作欣赏》2024年第5期主笔头条)
可见,注重讲究文采,是他一贯自觉的学术追求,为当代的文学论评著述所少见。李先生的诗学语言诗意盎然,雅俗共赏,学界早有共识。我认为他的文笔之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心结撰质文兼备、声情并茂的语句语段,做到数行之内,必有如珠似玉之句,篇章之中,多见灵采焕发之段。二是让生动的形象进入诗论,使平面的语言立体化,平常的语言变得新颖奇异。如:“在诗国的天空中,为什么许多诗篇就像一闪即逝的流星,也许一刹那间它也炫耀一时,但很快就熄灭在人们的记忆里,为什么许多诗篇却像永恒的星座,千年万载也辉耀着它们的光芒?”(P66)又如:“在大千世界里,美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要求春兰与秋菊具有同样的色彩与芬芳,也不能要求黄鹂与雄鹰具有同样的歌喉和翅膀。”(P286)生动的形象思维和诗性语言使其论著如山之有烟云,春之有草树,生机灵动,引人入胜。三是善于取譬用喻,这是最具特色的。如:“在诗歌作品中,美的思想,像夜空中指示方向的北斗,抚慰人心的月光,像黎明时令人振奋的早霞和光芒四射的朝阳”。(P32)又如:“在诗歌创作中,美的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意象,其构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如秋日晴空上的流云,虽然同是云,却能开出千姿万态的云的花朵”。(P121)——诸如此类的比喻,书中比比皆是,有如春日百花园中照眼的繁花,秋夜长空中闪烁的星斗。这些比喻,不乏独创性、新颖性和准确性,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这些比喻,有一种令人惊喜的神奇魅力和震撼心灵的强烈美感,在调剂行文节奏,增强说服力、缓解阅读疲劳和激发阅读兴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诗美学》,凝聚着李先生数十年来的人生体验、理论思考、实践探索和学术积累,是一部含蕴丰富、博大精深,出类拔萃、特色独具的诗学巨著。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对于普通读者,它是解读诗歌的一位卓越导师;对于新旧体诗歌创作者,它是讲授诗道与诗法的一本优秀教材;对于诗评者和诗歌教学者,它是一个重要的参照坐标。我们相信,早已被《中华文学通史·当代卷》(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著,华艺出版社1997年版)定评为“既是李元洛本人研究诗学的集大成的成果,也是当代诗学研究成体系的代表性著作”的《诗美学》,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大浪淘沙近四十载仍“永葆青春”的《诗美学》,必将历岁月而常新,行天下而不止,永远嘉惠学林,沾溉后世。
——转载自2024年1l月21日北京《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