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的梅兰竹菊
——自然风骨,人文情怀
天 琮
七绝·四君风雅
梅花迎雪傲霜寒,兰瓣清芬馥宇宽。
竹影筛风留雅韵,菊黄秋水共长安。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然万物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和深刻寓意的载体。特别是梅、兰、竹、菊,因其独特的品性和风貌,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共同被誉为“四君子”,成为中国传统美德与文人理想的化身。
梅、兰、竹、菊,这四种看似平凡却又非同凡响的植物,以其各自不同的生命状态和自然属性,反映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关于高洁、贤达、谦逊及超然四大境界的追求。梅,不畏寒冬,傲霜斗雪,展现坚韧与勇气;兰,幽谷独立,香气袭人,象征智慧与纯洁;竹,中空有节,刚柔并济,寓意坚韧与高洁;菊,秋日盛放,淡泊宁静,代表着淡然与从容。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美丽景观,更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前行,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自古至今,无数文人骚客以诗、画等形式歌咏它们,借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念与道德情操。
梅花 —— 凌寒独秀,傲骨铮铮
当隆冬将至,万物沉寂,唯独梅花绽放枝头,于冰雪覆盖的世界中独领风骚。正如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仅是对其坚韧品质的真实写照,也是众多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化身。陆游描写一身傲骨、凌寒开放的梅花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人借梅言志,梅花从不与百花争春,即使凋零,也会在世间留下一缕清香。王安石的《梅花》描写了梅花孤独而又壮丽的姿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词人以梅花自喻,在寥寥数字间,梅的高贵与坚韧跃然纸上,它不只是自然界的一员,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引领着人们勇往直前。
兰花 —— 隐逸佳人,静水流深
兰花深藏于幽谷之间,悄然散发其清雅芳香,那是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高洁。其花香清远,花形雅致,常被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比如才华横溢的文章被称为“兰章”,情深义厚的朋友被称为“兰友”。诸如此类比喻,无不体现了兰花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宋代杨万里的《兰花》诗曰:“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此句道出了兰花与众不同的特质,它不需要绚烂夺目,而是以内在的高洁赢得人们的赞赏。韩愈在《幽兰操》中亦言:“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传达了兰花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心境,如同一位遗世独立的君子,无论世人如何看待,依旧保持着那份纯粹与淡定。
竹子 —— 坚韧不拔,气节高尚
竹子挺拔于大地之上,坚韧且刚毅,其特有的质感与声音,让人顿感心境开阔。历史上,竹子不仅因其实用价值受到推崇,更因其象征意义备受青睐。清代画家郑燮有诗《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赞美竹子的坚韧与毅力,彰显了竹子在逆境中仍能蓬勃向上的精神。苏轼的名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则进一步凸显了竹子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即便物质贫乏,也不能缺少竹的陪伴,因为竹代表着高雅与清净。
菊花 —— 淡泊名利,高洁自守
秋季的晚风中,菊花悄然绽放,装点着略显荒凉的季节。然而,在文人眼中,菊花却是别具一番风味。杜甫曾感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借菊花抒发离愁别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将菊花与隐逸生活相结合,成为千古名句,也赋予菊花一份超然物外的情怀,让菊花成为了与世无争、悠闲淡然的隐士象征。而唐代黄巢笔下的菊花,则展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气势:“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在他笔下骄傲霸气和感伤的情绪、归隐的心态,一点儿都不沾边,不再是脆弱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菊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更是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情感载体,它的形象随着观察者心情的不同而变化万千。
通过对梅兰竹菊的深入剖析,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人文精神的独特诠释。这些经典之作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致,更启发了人们对美好德行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凌寒独放的梅花,还是静谧优雅的兰花,抑或是坚韧挺拔的竹子和淡泊自守的菊花,它们皆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引导着后来者探索内心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这四君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华夏文明中独特的情感符号。它们的存在,让人们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感悟人生的哲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不懈奋斗,追寻心灵的净土。正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纯洁不染尘埃;送别时刻折赠的柳条,寄托着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些自然之物,经由文人的笔触,成为承载中华民族深层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透过梅兰竹菊及其他象征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对于美德的执着追求,以及对高洁情操的永恒向往。它们跨越时空的限制,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不仅丰富了中华艺术的内涵,也为全世界展示了一幅幅鲜活而立体的东方画卷。每一株花木之下,每一滴露珠之中,都流淌着古老智慧与现代思考的交融,引领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寻那一抹久违的纯净与安宁。
梅兰竹菊拙作收笔之后,笔者仍然意犹未尽,激动不已,便有了本文开头那首藏头诗。
写于2024年12月1日/甲辰十一月初一

作者: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干部,现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山东老年大学燕山校区书画协会副会长,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知青书画院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