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 哈,小 喇 叭
作者:陈治文
哈哈,小喇叭!
小喇叭是谁?是一个人的绰号,也是对一个人的爱称。因为他知识广博,机智幽默,能说会道,嗓音宏亮,人缘又好,长得又帅气,逗人喜欢,故被人们赋予他这一美称。其实他现在已经不小了,早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当初认识小喇叭,已经是50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高邮的周巷公社广播放大站搞自办节目,整日里的任务是下农村采访写广播稿子。由于经常和公社办公室打交道,便和常驻党委政府办公室工作的小喇叭有了密切的往来。头一次见面,方才知道,这人人都喊的小喇叭,竟是我曾经就读的临泽中学的一位校友。
小喇叭原来是临泽镇上人,中学毕业后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知青下放,落户来到了周巷。由于他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人长得聪明伶俐又帅气,还能说会道头脑灵活善于打交道,很快被调入公社文教队伍里任业余教育辅导员,并在公社党委政府办公室工作。很奇怪,当时在周巷公社,上上下下,从党委书记社长到各科室干部,从大小队干部到普通社员乃至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从大人们到小孩子,人人都喊他小喇叭,以致于不少人对他的真实姓名并不太清楚。就连我一开始也稀里糊涂不知小喇叭究竟是何许人也。直到见了面方才知道。哈哈,小喇叭原来竟是他!
小喇叭很是勤奋好学,除了做好农村业余教育工作和公社办公室繁杂的日常事务外,还热衷于宣传工作。为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写新闻报道,经常向上级广播电台和报纸发稿。县内不必说了,就连扬州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省市电台,也经常刊播他的稿件。他有一个剪报本,剪报本上剪辑了他许多曾刊登在扬州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上的文章,令我非常羡慕和钦佩。要知道,一个苏北里下河偏僻不起眼的水乡小镇,能在地区党报,特别是在省委党报乃至全国性报纸上登一篇稿子那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他当时在公社里仍至县里知名度很高,深得公社领导们的信任和喜欢,在大小队干部和群众中有相当高的威信。甚至有人能与他说说话也感到兴奋一阵子,我也自然而然地打心眼里佩服他。经常就如何写好新闻报道,怎样向上级新闻单位投稿向他请教。他也谦和得很,和我知道多少说多少,让我获益匪浅。並由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小喇叭有一个特长,他善于模仿秀。擅长模仿各种地方的方言土语,会模仿身边人的说话口音和行为动作,往往模仿得唯妙唯俏,逗得人们哈哈大笑。高兴起来,他还喜欢时不时地嗨上一段老淮调,清唱淮剧《贫农下中农一条心》是他的拿手好戏。由于他的俏皮和活泼,至今仍有不少的周巷人还留有深刻的印象。小喇叭的性格直率,待人接物热情真诚,行为大方。因而他在周巷时间不算太长,但大大小小的朋友很多。不仅仅是公社领导,大小队干部,就连小镇上普通的老百姓,也几乎都成了他的朋友。他成了所有周巷人的小喇叭。后来,县里招干,小喇叭经推荐参加考试,被调到了县城工作,在县政府办公室担任秘书。至此,我和他的交往少了很多。偶尔上城开会或办事碰到数得过来的几次。不过知道他由于工作踏实勤奋认真,工作能力又相当强,因而职务不断得到升迁,任过基层乡镇党政一把手,后来又回到县城就任局级主官直至退休。如今一晃,50多年过去了,我也退休住到了县城,和小喇叭久别重逢交往又多了起来。人还是那么热情大方,不忘故交旧友。他当时相当长一段时间,是退而不休,抓紧晩晴留住夕阳红,担任市扶贫三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还在为高邮的农村振兴和经济发展奉献余热,直到年逾古稀才到扬州和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即便这样,他还经常回高邮参加一些经济文化研究方面的公益活动。
哈哈,小喇叭,他到底是谁呢?周巷人乃至不少高邮人都知道,他就是我临泽中学曾经的老校友陈庚林!
陈庚林,哈哈,小喇叭!!
【作者简介】
陈治文,江苏高邮市人。退休教师。爱好文学。退休后笔耕不止,涉小说,散文,诗词等。时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现为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