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天下为局弈无赢
——《三国演义》欣赏(十八)
文/乐天(北京)
一百二十六
马超起兵⑤
——大败张郃(押阳韵)
本是峥嵘雄北陆,
何因惨澹败西凉。
颓垣邂逅佳骐骥,
废垒招邀美栋梁。
注:“大败张郃”,于禁逃回阵后,张郃挺枪出马,二十回合后力感不支,大败而归;“北陆”,北方之地。喻曹军;“颓垣”、“废垒”,喻衰败;“骐骥”,骏马。
一百二十七
马超起兵⑥
——枪挑李通(押寘韵)
少将沉枪取穴疾,
无馀羽箭归田睡。
乘云岁暮陌头歌,
驾鹤天涯垆畔醉。
注:“枪挑李通”,张郃败逃后,李通拍马出阵,战不几合,被马超一枪刺死。马超长枪一指,西凉军杀入敌阵;“少将”,喻马超;“无馀”,没有剩余;“归田”,退职、告老还乡。喻死亡;“岁暮”,年终。喻死亡;“陌头”,路上。喻死亡;“垆”,黑色坚硬的土。喻土地;“醉”,喻死亡。
一百二十八
马超起兵⑦
——大败曹操(押萧韵)
白衫甲胄精神抖,
玉麈丸泥洒落消。
壮士何忧从啸傲,
衰翁有癖任招摇。
注:“大败曹操”,马超连败曹军三将后,率军冲进敌阵。曹操在曹洪的死命保护下,侥幸逃脱。曹军溃不成军;“白衫甲胄”,指马超的装饰;“玉麈”,玉柄拂尘。喻曹操手中的兵器及马鞭;“衰翁”,喻曹操;“有癖”,对某种事物的特别嗜好。
一百二十九
渭南之战①
——扼守潼关(押纸韵)
雄兵十万扼潼关,
故垒千寻临渭水。
笑赏弹冠叹不回,
愁思赐履悲难止。
注:“渭南之战”,是曹操为夺取关中,在渭水以南地区击败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的作战。自公元211年3月开始,于当年9月结束;“扼守潼关”,曹操欲借道关中讨伐张鲁,却遭到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的联合反抗。联军集结十万大军扼守潼关,与曹操对峙;“临”,喻屏障。
一百三十
渭南之战②
——关中十将(押漾韵)
关中劲旅俱豪杰,
陇上精兵多放浪。
燕雀伤心正别离,
烟霞举目空惆怅。
注:“关中十将”,又名关中十部。以韩遂、马超为主要代表的凉州反叛势力。分别是马超、韩遂、侯选、杨秋、李堪、张横、成宜、马玩、梁兴、程银。
一百三十一
渭南之战③
——声东击西(押庚韵)
潼关对峙分兵渡,
渭水中流借箸行。
万籁无声成故事,
群峰绝影令人惊。
注:“声东击西”,两军对峙中,曹操发现关中各军已集结完毕,于是暗中派徐晃、朱灵,率步骑四千人渡过浦阪津,据河西为营,准备接应大军由河东进入河西;“箸”,读zhù;“借箸”,喻谋划。
一百三十二
渭南之战④
——水筑沙城(押寘韵)
隐士出山筑土城,
高人入座开天地。
三更偶得尽如时,
一枕休言知此意。
注:“水筑沙城”,曹操与马超对阵,由于没有城池安营扎寨,一度影响了官兵的士气。著名隐士娄圭向曹操献策,建议利用冷峻天气有利条件,运土泼水筑成冰寨城墙,从而保存了实力,稳定了军心。
一百三十三
渭南之战⑤
——离间关中(押愿韵)
用计深知间断情,
攻心莫怪别离恨。
干戈不尽却空悲,
羁旅难消颇自困。
注:“离间关中”,马超之父马腾,与韩遂挚交。马腾死后,曹操用离间计分化瓦解,使马超与韩遂分道扬镳;“羁旅”,长期寄居他乡。喻军队难以出征。
一百三十四
渭南之战⑥
——赤膊上阵(押虞韵)
兵戈自是无成败,
水火何须报鲁虞。
渭曲空明珍怪甚,
潼关往复世人殊。
注:“赤膊上阵”,许褚与马超大战二百回合,不分胜负。二人连换数匹战马,许褚更是甩掉上衣,赤膊与马超大战。
一百三十五
渭南之战⑦
——收复关中(押麌韵)
轻兵得策虎狼吞,
大智如山鸿雁舞。
海内何堪恶客生,
关中已是神州土。
注:“收复关中”,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轻兵得策虎狼吞”,指曹操先用轻兵诱敌,然后以虎豹骑围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