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缘分天注定
文/刘津香
我们每个人都是两个异性身体精华的结合,才造就了我们的生命,他们是我们今生今世最大的缘。他们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他们的恩情是我们用一辈子去报答都报答不完的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乘上人生的列车,开启了我们人生的旅程。我们会在这趟人生列车上看到很多人上上下下,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我们的旅途有坦途大道,也会经历沟沟坎坎;我们的旅途会有阳光明媚,也会在狂风暴雨中穿行;我们会看到很多风景,有鲜花盛开也有冰天雪地;我们尝遍人间美味,也会有酸甜苦辣伴随;我们的人生有幸运、如意和快乐,也会有无奈、纠结和痛苦。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外公外婆来天津了。他们的到来,虽然是暂住也给爸妈减轻了很多家务负担。那时小学生只是上午半天课,下午在家写作业。我完成作业后就缠着外婆讲故事,我很爱听外婆说话。外婆说:这人先造死后造生,你这一辈子遇见谁,享多少福受多少罪都给你安排好了才让你出生呢。说好话做好事就给你增加好的;说坏话做坏事就给你增加坏的。外婆的话让我牢记一生,如今我已是古稀之人,回顾大半生的经历验证了外婆的话是千真万确的。
爸妈生了我,又生了大妹、弟弟、小妹,这就是我的手足。我们一起长大经历童年 ,长大后我们各自有了工作和家庭。我们相互爱护,帮助,支持到永远,这就是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缘。
1960年我八岁,父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我家从天津河北区的部队大院搬到了和平区的一个小二楼 。记得搬家那天 ,妈妈抱着两岁的弟弟,我领着六岁的大妹。我家门口有好几个婶娘和孩子们,其中一个娘娘和妈妈说着话 ,并且对旁边的一个小哥哥说:这是妹妹,以后 要好好照顾妹妹。我礼貌的叫了一声:娘娘!大哥!原来,那个比我大两岁的大哥是娘娘的孩子。谁知十年后我们恋爱了,十五年后我们成了夫妻 ,明年2025年是我们结婚五十周年金婚。
我们1975年结婚,丈夫在内蒙边防部队服役,我在呼市工作两地分居。所以,就没有急着要孩子。1980年我们有了孩子 ,孩子的到来给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也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挑战。我的好多同学也在呼市安了家,他们夫妻两个人同在呼市工作,就是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把孩子送到天津由父母带。他们劝我说:把孩子送到天津吧,你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怎么行呢?我说:我行。我们双方父母也多次写信,要来呼市把孩子接到天津帮我带,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们夫妻在各自的家庭都是长子和长女,我不想带头给父母增加负担,我一定能自己把孩子带好。
孩子的到来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无论条件怎样我都要努力的把孩子带好。难忘冰天雪地我背着孩子走在上下班的路上;难忘孩子生病,我一个人深夜抱着孩子去医院;难忘去托儿所接孩子,当孩子亲吻我的脸那一刻,我的心都被融化了,一天工作的疲劳烟消云散;难忘领着孩子的小手去公园,儿子挣脱我的手跑着,蹦蹦跳跳的样子。儿子是上苍赐给我的宝贝,岁月流逝孩子长大了,成年了,工作了。祝福我的儿子一生平安!
1960年我们搬家后,我在天津市和平区华安街小学上学。我是二年级转到二年二班的,我的学校,我的同学,特别是我的班主任刘莲清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老师个子不高,白白净净的,戴着一副紫红色镜架的眼镜,说话温柔带锋芒,教学和管理学生很有经验,同时刘老师很喜欢我。离开学校后我们一直有联系,有时间我就去看望她,直到2016年刘老师九十岁离世。有几个要好的同学几十年一直有联系,我们是同学,是发小,是缘分。
我小学毕业考入了天津市的重点中学天津女六中,女六中每年初中、高中在全市只各招200人。有幸考入女六中,又在一个班成为同学也是缘分。我永远记得我的学校,教室和同学们。直到相识快六十年了,(我们是1965年入学的,到明年2025年整整六十年)我们每年都要聚会几次,每天都在微信见面。
1969年上山下乡,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天津到内蒙武川庙沟土城村插队。我们是同学,又一起到内蒙插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特别是1970年我生病的二十天,她们如同亲姐妹一样的照顾我,让我终生难忘。从翩翩少年到古稀,几十年的情意,姐妹的缘。
还有土城村的父老乡亲们,是上山下乡让我们相识,是他们热情朴实的教我们干农活和对我们生活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这些远离父母和亲人们的知青感动,才有了我们对第二故乡的眷恋,对那里父老乡亲们的思念。
特别是土城村民秀女,她比我小三岁,她家在我们房前住。当我因病躺在土炕上,最痛苦无助的时候。秀女收工后直接到我的身边问:你可点了哇?(就是你好点了吗的意思)在白面紧缺的情况下,秀女为我端过热汤面,这一切让我铭记于心。几十年的心愿回土城看秀女,才有了我已经出现呼吸困难、心衰的症状,2023年 9月16日丈夫用轮椅推着我,开启了天津到土城的任性之旅、冒险之旅、圆梦之旅。
2023年9月17日我和秀女终于见面了,当我们拥抱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半个多世纪的分离,五十多年的思念。往日如影,段段片片在心中。我为秀女带去天津特产,留下现金表心意。离别的拥抱还是泪流满面,期待我心脏手术成功后再来土城看秀女。
我1986年12月4日从内蒙呼和浩特市调回天津,1989年我37岁单位体检,确诊我是心脏房间隔缺损先天性心脏病。那时的治疗是开胸手术,当时我首先想到的是父母。因为我是早产,父母小心呵护的把我养到十七岁,内蒙插队、工作十七年。现在刚刚调回天津,告诉父母我需要做开胸的大手术,父母怎么能 接受呢?不,我不能再让父母为我担心了。所以,我做出决定封锁我患病的消息,只有我丈夫一个人知道。几十年没有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辛劳出现了心衰的症状。决定手术前看秀女,从土城回来手术。
2023年10月25日,我在天津胸科医院做了心脏介入房间隔缺损封堵手术,手术成功。我的手术只用了二十分钟,而且没有任何的痛苦和不适。我从住院到手术遇到了医德高尚,仁者仁心的好医生。还有,三十四年前的手术治疗是开胸;现在是介入手术治疗,伤口只有一公分,从住院到出院只用了四天时间。所有这一切都是上苍的安排,感恩缘分,感恩神灵的护佑。
2024年8月8日,我手术后重获新生内蒙再行。我心脏跳动正常,呼吸顺畅,丢掉轮椅,轻松快乐奔土城。我为秀女带去天津特产和几块衣料,临别留下现金。在秀女家住了两天,每天秀女都高规格的招待。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回忆往事,看今朝,从天亮到深夜 。
8月10日我们带着秀女为我们准备的莜面乘车离开土城,不知为什么当长途汽车开启时,我竟然哭出了声……。土城,再见了!我已年过古稀,也许今后不再来了;我十七岁就离开父母和家乡来到了这里,在这里我从孩子到成年;这里有我青春的足迹,汗水和泪水;有我忘不掉的情景,事情和人们;这里有我对父老乡亲们的情,有我对这块土地的爱……。是上山下乡让我有缘与乡亲们相识,让我有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上山下乡让我与庙沟知青相识,我们庙沟共有天津知青111名,主要来自天津十八中(男生学校)和我们天津女六中(女生学校)。不是一个学校的,因插队到了一个地方,同饮一口井的水,同在一块地里流汗,这就是我们的缘分。大家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渠道离开了庙沟,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几十年的情意在心中,大家以大队或者插队的村为范围经常相聚。特别是2019年我们插队五十周年时,我组织参与了纪念活动。那天参加纪念活动的有56人,纪念活动热烈、温馨、成功,让所有参会知青难以忘怀。
2024年是我们庙沟知青插队五十五周年,我组织参与了纪念活动。参加纪念活动的有8人,我们庙沟知青,我的好友文英她们班同学正巧也要聚会,(原天津女六中初中一年一班,我是二班的)所以,就安排与我们庙沟知青插队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一起吧。我们包了一个房间两桌,聚会气氛热烈温馨,让我们难以忘怀。随着我们年龄的老去,参加纪念活动的人会越来越少,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自然规律。愿我的知青战友们都健康长寿!
插队两年两个月的1971年6月12日,我选调到内蒙呼和浩特市饮食服务公司综合饮食服务部(简称大楼,因为这是一个集理发、洗浴、旅店、照相、餐厅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单位。)餐厅做了服务员。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四个月,时间不长,记忆深刻。因为,那里是我结束知青岁月的第一份工作。大楼的领导郝久和、佟志和、宋振和(大家称他们是三和);餐厅的领导是面案的陈师傅、服务组的汤常兰;我的师傅陈月英。每天中午11:00餐厅开门,顾客蜂拥而至;后厨面案、红案的擀面杖刀板声;灶台师傅炒菜炒勺的敲击声;要菜师傅的吆喝声;收款会计算盘的啪啪声,这一切构成了动听的交响曲,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是缘分安排我做了一年四个月的餐厅服务员,让我认识了那些人们,经历了那些事情,感恩上苍的安排。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从军,二是从医。怎奈上山下乡让我的愿望破灭了,我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离乡背井做农民。两年两个月的知青岁月,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糊里糊涂从土城到呼市,从事餐厅服务员工作,做了端盘子的姑娘。我很想上学,但没有指标。改行更是没有希望,更不要说从医的愿望了。
在餐厅老老实实做服务员,穿上白上衣,戴上白帽子,手拿抹布,端盘子,收碗筷,迎来送往接待顾客,穿梭在餐厅。1972年10月中旬的一天,餐厅领导陈师傅通知我说:咱大楼准备培养一名“红工医”(与农村的赤脚医生性质是一样的),经大楼领导研究决定让你去,11月1日脱产学习、实习。听到这个意外惊喜的消息,我愣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
1972年11月1日我开始脱离大楼餐厅服务员的工作,到呼市卫校听课,到呼市医院实习。后经呼市卫生局对厂矿企业单位“红工医”进行统一考试,我获得了护士职称。学习结束回到单位,领导安排决定在餐厅二楼靠楼梯的房间做大楼的医务室。房间不大,我一个人打扫了房间,大楼后勤为医务室粉刷了墙壁,门窗刷了新油漆,整个房间焕然一新。
领导让我写大楼医务室基本检查、治疗等购物计划,并且安排大楼库房管理员付纪锁(集宁知青选调到大楼工作)协助我工作。我拉了购买清单,大楼领导签字批准。于是,我和付纪锁开始购物、进货。正在此时,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急需护士,经公司党委、卫生科决定调我到公司医务所从事护士工作。我们为大楼医务室所购买的所有物品,由我转给大楼库房管理员付纪锁查收。从此,我结束了在大楼的工作。
1975年1月,我正式调到呼市饮食服务公司医务所从事护士工作。与此同时我的档案由服务员变更护士,我由职工改干部。医务所是机关单位,所以病事假一律不扣工资。我们医务所先后(因有调走和调来的)共有所长两名(张、李),西医大夫五名(吴、满、张、丁、王),中医大夫五名(贠、苑、靳、高、余),外科医生一名(李),检验医生一名(秦),药房调剂三名(韩、孟、陈),护士四名(刘、左、王、陈),会计、出纳、挂号三人(罗、李、乔)。
我1975年1月正式调公司医务所从事护士工作,至1986年12月调回天津,在医务所工作十二年,是我人生的二十三岁至三十五岁,我人生最充满精力,最难忘的岁月。是我的那些同事见证了我的工作和生活,理解我十二年军嫂的艰辛,他们支持帮助我,我们一起相处温馨的日子终生难忘,也是我们今生今世的缘。 我1986年12月4日离开呼市,开始和呼市医务所的同事通信联系。后来,随着我的下岗,呼市医务所的解散就中断了联系。2019年8月,我随老伴到内蒙鄂尔多斯市参加他们部队战友聚会。8月4日我们到呼市,到呼市我就急着找医务所的同事们。单位没有了,我到呼市人保部门查找,到呼市公安局户籍科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宝英姐、燕和小平,并于8月6日相聚,这是我们分开三十三年后的重逢。感恩缘分,感谢上苍的安排。2023年9月19日,2024年8月11日我们两次在呼市相聚。如今古稀已过奔耄耋,我们姐妹们每天在微信相见。远隔千里,姐妹心相连。
1986年12月我由呼市调到天津市药用玻璃厂保健站做护士工作,1993年全厂下岗,我在这个工厂工作七年。时间虽短,但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工人们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这个厂子是生产针剂安瓶的,高温的车间,玻璃化水、拉丝、截丝,制作成规格各异的安瓶。每每想到如同炼钢炉一样的高温和满地玻璃渣的车间,工人们就是在那样的环境工作,真的让我对厂里的工人们肃然起敬和心疼。那么大的厂子,很多人都不认识就下岗了。之后只有和后勤科室的几位同事有联系,并且每年都相聚。短暂的同事情,友谊在心中,感谢缘分。
下岗后为了生计到处求职 ,一个偶然的机会,从1996年开始在医院从事特护工作十五年,直到2011年10月。特护实际就是和医院的护工做的一样的工作 ,只是在观察患者病情和做副治疗更专业一些。十五年,我在天津的二十二家医院,为三百三十九名危重症患者做特护工作。
是外婆说的话,是我的良心和职业操守 ,让我在这十五年里,把我的专业知识和 爱心无私的奉献给了我的患者。难忘开颅手术后昏迷患者的高热肺感染,当我从患者的气管(患者气管切开)、鼻腔和口腔吸出大量的痰液,看到患者呼吸顺畅,监护仪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我很欣慰,哪怕患者的痰液噴到白大衣、帽子和眼镜片上;当看到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深度昏迷患者清醒的那一刻,我和家属一样高兴的直流泪;当我用注射器从半植物人状态患者嘴角注入流食,看到患者慢慢咽下,并且嘴在回味时,我无比欣慰,因为她尝到了人间美味,我的辛苦又算什么呢;当我为昏迷患者从肛门掏出球状粪便时,看到患者“一泻千里”,我很快乐,因为排出积便患者这架人的机器就运转正常了,我的脏与臭算什么。感谢上苍的安排,让我有十五年的特护经历,让我做了一名护士应该做的天使之事。
在十五年的特护工作期间,我这个没有学历只有职称的护士,在具体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专业护理知识和实际护理技巧。并且有幸认识了曾经支援过“三线”,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文霞大姐(陈老师),她时常传授护理经验,给我支持和鼓励;还有正直热情的锡兰妹妹。我与她们保持着联系,愿友谊长存。
父母老了,身体虚弱。甚至住院手术,脑萎缩糊里糊涂是需要子女陪伴的。因为我家离父母家距离较远,所以我选择留在父母家陪伴二老六年。弟弟妹妹们都很孝顺,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努力多陪伴父母。感恩上苍赐予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对父母尽孝的机会,欣慰父母平静的走完了他们的人生之路。愿天堂的父母永远安好!愿二老护佑子孙平安!
2015年10月4日,我们女六中同班同学相识五十周年在天津水上公园相聚。全班五十人,那天相聚三十多人。从1969年同学们分开,大家各自东西,在聚会之前同学们奔走相告,努力的找着自己的同学。当姐妹们见面的那一刻,真的太激动了,那是半个世纪的重逢。现在想起来,当时的画面就在眼前。感恩缘分,感谢同学们。
第二天,也就是2015年10月5日内蒙武川庙沟知青聚会。我看到很多十八中(男生学校)的同学与我们女六中的同学是夫妻,我有了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想法。因为,这两个学校相邻,十八中的校门正对女六中学校的后门。上山下乡我们去了内蒙和西藏,恋爱的季节我们选择了邻校的同学作为终生伴侣。无论边疆的艰苦生活还是下岗再就业,疾病缠身几十年不离不弃。我成立了网上微信十八女六夫妻群,2015年11月15日、2016年10月16日、2017年10月15日、2018年10月20日、2019年10月20日共组织了五次聚会。后来,因为新冠病毒疫情和大家年龄都大了没有再组织聚会。祝你们每对夫妻老来相扶相助共度古稀迎耄耋!
2021年后半年,由几位武川知青发起建武川知青家园的号召。大家积极捐款,并且建了网上武川知青群。在此期间我相识了很多知青朋友们,也找到了失联半个多世纪的知青朋友们。让我欣慰的是我网上认识了北京知青玉佩姐姐和武川知青武祥大哥,他们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做事认真负责,有能力有担当,有爱心,他们是我敬重的朋友。2023年9月18日在呼市玉佩姐姐为我们接风,还拉来了我的老同事月梅姐姐;2024年8月12日又是玉佩姐姐做东,并且组织了一个很隆重的聚餐,我第一次与武祥大哥大嫂见面。这次聚餐还有武川县的党委书记、作家、书法家、武川中学的校长等,我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面,聚会热烈、温馨让我难以忘怀。感恩上苍的安排,感谢玉佩姐姐。祝好人一生平安!
2022年由武川好友、龙风文学院凤莲院长介绍,我参加了网上龙风文学院第十一期的学习。在侯、秦二位院长和好友苗老师的耐心帮助下,我的古诗词学习有所进步,并且学期毕业,还被评为优秀学员。2023年9月16日我们夫妻到内蒙,是秦、侯二位院长亲自到呼市车站接我们,并且为我们武川、土城之行全程开车陪同。这两位从来没有见过面的朋友,对我们如此的贴心让我感动。感谢缘分让我们相识,感谢朋友的真情。祝一切安好!
2022年底经朋友介绍,网上认识了“都市头条”网上刊物社长建国兄弟。我爱写东西,是建国兄弟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我的多部作品在“都市头条”和“启程文学”两个网络平台发表。我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我的写作根本,把朴实无华感人至深的心路历程展现。宣传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承上启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影响教育我们的后代子孙。愿我们的国家更好,人民安康。感恩上苍让我遇到建国这个贵人,感谢兄弟的一路支持与帮助。祝平安幸福一生!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缘分都受历史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大自然的、文化教育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所有的遇见和经历都是有理由的,都是我们该遇到和该经历的,也都是上苍的安排。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和接受。打击、痛苦、失败是历练,让我们更加坚强;如意、幸福、快乐是我们的享受。得意时不忘形,挫败时不气馁。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上苍赐予我们今生今世所有的缘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面对人生所有的苦与乐。愿所有人的生命心理和肌体都健康!
于2024年12月4日离开内蒙三十八周年纪念日 (全文70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