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梅
程金焰(北京)
01 赏梅
六花飞舞美人风,万里银屏伊独红。
香冷蕊寒孤月皓,清阴拂地净融融。
02 访梅
移步窗前一树梅,仙宾神侣笑相陪。
浅香淡艳花滋味,瑞雪飘来共举杯。
03 邀梅
横空俊逸古梅瓶,绽放花枝满室馨。
君爱高亭修洁癖,雪窗冰槛净斋庭。
冬日阳光
张才山(湖北)
冬日阳光恰似娘,柔和温暖保安康。
抬头仰望空中鸟,举目遥观瓦上霜。
昨夜鼾声仍在耳,今朝霞影自依墙。
团团紫气东来聚,袅袅晨烟笼广场。
如梦令-退休生活,适可其乐
黄汉民(湖北)
频往社交亦累。年底更多聚会。小酌慰情时,婉拒人情无味。半醉。半醉。留得清醒可贵。
忆秦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黄汉民
悦相系。友情岁月清歌对。清歌对。吐露心声,别有滋味。
知恩图报仁荣贵。爱憎永久分明会。分明会。人生潇洒,洁身明媚。
外吟诗三首
黄汉民(湖北)
(一)
青州绿水棹悠然,靓女船头奏笛弦。
薄雾朦胧山色美,湖光景点楚天连。
(二)
荆楚古城银杏树,金光闪耀其通路。
镜头画面拍清歌,汉服秀姿靓影注。
(三)
人生信仰者精神,膜拜巡场入空门。
身着灰衫居士制,清闲自在诵经喧。
七绝*冬晨
金桓敬(湖北随州)
雾淡风寒初见霜,佳人何意着红装。
提篮打水诗情满,莲步轻移回梦乡。
渔歌子 山桂.
王明松(武汉奓山)
西山坡上叶正黄,南水桥头见芸窗。山色美,桂花香。东海南山老共长。
七绝·春
墨脉
谢池春日恨来迟,白雪欺凌杨柳枝。
欲问何时探芳信,杏花天里赋清词。
七律.广州中山纪念堂
吴国泉(广东)
历经风雨坎芳年,为命沧桑飘远天。
五彩斑斓雕绮丽,六铢锦绣启鲜妍。
乾坤气势辉金碧,馆殿精神照逸仙。
追忆功勋喧圣训,难忘事业立公先。
步韵胡均华老师《游红安天台山》:
天台邀月醉中秋
胡世谋(古月)
偷邀恒我过中秋,设宴天台对月浮。
后羿替觞空顾虑,嫦娥离席夜巡游。
了期炉里期无了,留影崖前影未留。
一记闹铃惊美梦,身如宝玉醉
(原玉)
游红安天台山
胡均华
天台一跃夏如秋,雾漫云飞绿霭浮。
欲借清凉除俗虑,却无意绪作仙游。
了心关上心难了,留月亭中月不留。
夜半艾香频入梦,楚囚垂泪向阳楼。
红叶吟
窦建中
栌枫霜染叶如丹,凋敝群芳正漫山。
似火燃烧情未尽,晚霞灿烂靓人间。
香港詩友深圳仙湖植物園采風
蔡瑞羲
古寺禪音遠,仙湖細雨濛。
桫欏搖翠影,樓閣拂清風。
草綠黃花燦,筠青躑躅紅。
同仁詩興發,一掃俗塵空。
七排·宜黄涂家寨帘前书院,题壁
张友茂(江西南昌)
涂家书院隐幽林,墨韵悠然岁月深。
画栋雕梁藏旧事,朱门绮户映新音。
阶前翠竹摇清影,槛外黄花散素心。
几缕香风穿室雅,千年啼鸟入院吟。
庭中芳草连天碧,架上芸编满目金。
往昔贤才留胜迹,我朝后辈仰高岑。
注释:
① 芸编: 指书籍。芸,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故称。
② 高岑: 指高山。又喻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戏题专辑阅读量破四千
王兴伦
无聊村叟凑庸篇,观者谁知竟过千。
少借风花彰达古,尽拿猫狗说投缘。
钟馗遇鬼剑该亮,土鳖充龟事太悬。
休怪高人指真相,尾提摔个底朝天。
贺“鄂城中华诗词楹联走进虹桥小学碧石诗会”对联
胡世谋(古月)
(上联:)
鄂府吟坛,因材施教,薪传唐宋,碧石韵池添雅墨;
(下联:)
虹桥诗会,继志开萌,文贯古今,洪都律宇现晨星。
欣闻罗积勇博导楹联讲堂开讲有寄(折腰)
胡基祥(武汉)
授玉东亭金叶涛,登堂听课尽英豪。
无缘线下亲聆韵,有幸机头练手操。
细吟分享有多得,漫摘骊珠穷碧桃。
宝剑勤磨锋利出,晚霞放眼試牛刀。
七绝. 广州 越秀山
吴国泉(广东)
晴空万里五羊碑,南海波滔转瞬移。
蝶舞飞花松柏翠,神怡景旷锦霞奇。
【跋 语】
《洛邑千载文华源流,士杰书法篆印炳焕》
张友茂 (下府岸人) 撰
观夫洛水汤汤,邙山苍苍。伊阙巍巍,龙门佛光。观其峰峦叠翠,川流之浩荡。峻岭巍峨,长河之奔放。白马寺中,钟声悠扬。忆昔夏商,定鼎此方;周室东迁,礼仪传扬。凭汉魏故城之气势,隋唐盛世之霓裳。昔者蔡邕挥毫,惊天地之妙;钟繇作书,启书道之先。羲之临池,墨染清波;献之弄翰,笔走龙潭。允所谓此地诗家书家云集,翰墨飘香。左思赋成,而至纸贵洛阳;李杜留篇,若乃情思激昂;王维妙笔,且尚田水含章。唯当古迹罗列,珍宝琳琅。唐三彩艳,牡丹之绽放焉。
至于碑帖琳琅,书法楷行端庄。更是颜筋柳骨,韵味无双。点画精妙,结构严方。撇捺似剑,横竖如梁。彼摩崖浮雕之神韵,唯佛窟石刻而流芳。洎于河洛之畔,书道传承,德艺四溢;临池不辍,墨香昭彰。洛邑千载文华之炳,书韵源远之焕矣!
况有,洛阳当代书坛领军人物尤士杰先生,师古创新,志在弘扬。历时五年,这部《尤士杰书法篆刻作品》终于付梓,乃艺林之幸事。如明灯照亮迷途,似春风吹绿荒野。愿此佳作,流传千古,泽被后人,使书道之光辉,永照世间也。惟夫士杰作品,心倾翰墨,意寄毫芒。展书卷之风华,扬华夏之荣光。书道永传,辉耀古今之岁月;书香不散,氤氲盛世之华章。墨染宣纸,气势轩昂,情融洛阳尔哉。
尤其篆书端庄,宛如古寺之钟,凝重而深宫。隶书飘逸,恰似清风拂柳,婀娜而力功。楷书规整,犹如列兵布阵,严整而有序;行书潇洒,仿若流水行云,自在而达鸿。而其篆刻之艺,刀刀见功,方寸之间,尽显乾坤高崧。朱白之印,阴阳和谐,线条刚柔并济,布局疏密宜融。如春花绽放于幽谷,似繁星闪耀于夜空耳。
惟兹何功,丹青承道?观其书法,力透纸背,如壮士拔山;其情注毫端,墨香四溢。点若繁星坠宇,横似长虹卧波。撇捺舒张,有疾风劲草之态;钩折婉转,含幽谷流泉之韵。其力透纸背,如壮士拔山;其情注毫端,若佳人泣泪。印像刻篆,孰能作之?石墨尔系,天极焉加?万寿长卷,犹天公之刃;人像印章,若卯榫之意;圣贤篆刻,以临海观天;领袖印像,唯神韵之显,之奇葩尔。至若其篆刻,刀下生花,石上留痕。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阔;细微之处,饱含乾坤之大。朱白相映,举刀刻神灵,若阴阳之调和;线条交错,似经纬之交织尔焉。
至乃篆刻印者,不仅要有高超之技艺,更赖其深厚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尽在其中。其创作过程,不仅刀法、篆法熟练掌握,更是对文化艺术之深刻感悟。以石为纸,以刀为笔,以篆为体,以意为神,以刻为法,以印为用。其作品或古朴典雅,或雄奇豪放,或秀丽飘逸,或端庄凝重。各具特色,不仅是对形式、技艺的追求,更是对精神、思想的表达和体现。
今喜得见《尤士杰书法篆刻作品》玉成,有辞赋名家张飞曾先生为此书做序;更有洛阳书界元老李进学先生为此书赐名;并获得艺坛老前辈赐题加持,许多同仁好友出力颇多,家庭关爱支持,争光添彩,岁序新景也。可谓是光芒璀璨耀于星辰,彩梦缤纷绘之锦春也。
唯愿洛阳文化,承古圣之遗风,守先贤之教诲。诗赋书法为彰,篆刻印者以为研习。愿士杰先生,再展书卷之风华,扬华夏之荣光。倘知人生之道,邈远难测,各人自有其途,各有其境。欲行其远,必善自持,方能达致千里,拥得精彩之生。书道永传,辉耀古今之岁月;墨香不散,氤氲盛世之华章。
谨此跋语,是为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