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495》「飘舞的剑」(7038辑)

晨间寄语
前两年曾经写过职业要饭人。要饭、要钱,既叫乞丐,也叫“叫花子”,全国通用。在一个叫“小王赶大集”的帐号上,一位自称要饭要了65年的老人,声称“热了不要、冷了不要”,心情好才去要。博主问他去过国外要没有?他说去过新加坡,新加坡人和台湾人讲话差不多,不好听,也不好要,有20多年没去了。
老人脖子上挂着个小皮包,面前摆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肉汤,左手端着小碗酒,右手筷子夹着一砣咬去一半的热猪肉,嘴上说着现在的行情不好了,要钱没有往年好要的话。博主问,这碗猪肉汤多少钱,他说30来块钱。又问他今天要了多少?他说一千块。再问他月收入多少,他说有万把来块钱。按照他“热了不要,冷了不要”的说法,以出勤出工日计算,其月收入应该少不了。
老人满脸皱纹,看上去上了年纪。我们把他的话真假掺半,以他的对答如流,其到处要钱想是走过很多地方的。不然,博主怎么会听说他到国外去要过?中国的乞丐各式各样,且不说原因背景,但背负历史,由来已久。以其当作职业求生的人,一定有他的经验和窍门。老人说他一直不想干活,但从来不缺钱花,喝的酒以箱计算,抽100块钱一盒的烟嫌“杠”。问他人生意义是什么?他的回答很直接:“嗨,什么人就是混着吃喝,挣着二毛钱。”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没有准确的回答。但人有各种追求,趋利与物质,是生存的要素。我相信“信仰”的力量,乃至有社会、有政党、有国家。而概念转换到具体的人,这位老乞丐似乎有他的道理,也道出了人性的本质。
我昨日写了“形形色色是个通用语”的话,行业的形形色色,首先是要适应和习惯。我给这位“老乞丐”以冠名,他不讳“一直不想干活”的说法,不讳直言“要了65年”,不感觉半点形惭,一句话:拉得下脸、揣得住面子,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就为“混着吃喝”…唔唔…?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社会就像个万花筒,我们在筒里看世界,并在其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得知人的形形色色…唔唔…?
新的一天,早安!
2024.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