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房子
文/杖化桃林
人生一世,要感激的人或物很多。人有家人外人之分,物有动物静物之别。人自不必说,亲情友情爱情,囊括了世间冷暖,人生百态;要说感激,只因为人是有感情的罢了。物却另当别论。动物也好,静物也罢,本来没有感情,确切地说没有人情;但经历了某些事情,又不得不让人心存感激,念念不忘。
老爸生前最爱讲的几个故事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湿草灭火,垂缰救主。前两个耳熟能详,后两个却鲜有人言。我也是在听了多年之后,于百度之中搜索到了出处。《搜神记》中讲三国时期有一吴国人叫李信纯,养了一条狗,颇通人性。有一天,李信纯外出会友,不想喝得酩酊大醉,回家路上摔倒在一片荒草地上睡了过去。不巧正值一群猎人放火围猎,眼看大火就要烧到李信纯身边,可他浑然不知。那狗拉他,却怎么也拉不动。于是便跳到附近的水沟把全身弄湿,然后跑回来,用身上的水将李信纯身边的草打湿,往返多次,才使李信纯幸免一死。《镜花缘》中讲前秦世祖苻坚在一次战役中,不幸战败落荒而逃。不料失足掉进了山洞里,爬又爬不上来。千钧一发之际,他的坐骑突然跪在洞边,将缰绳垂下,苻坚抓住缰绳爬上来才脱了大难。一只鸟,一只羊,本能动作,情感有余,人情不足;一条狗,一匹马,感恩戴德,救人性命,虽是犬马之劳,让人佩服与感激并存。
至于静物,别人不说,我自情有独钟;别的不讲,老房子永远矗在我心中。
老房子于1975年盖好,恰是地震前一年。5岁的年纪,屁颠屁颠跟在大人后面搬家,自然也是乐乐呵呵。村里人戏称:将来等你结了婚,这房子就是你的。什么你的我的,前院后院宽敞,东屋西屋明亮,这就是儿时的天堂。
第二年大地震,我和母亲、姥姥住西屋,外甥、二哥和老爸住中屋,两个姐姐住东屋。没有电灯,木凳上的煤油灯左摇右晃。没听说过地震,母亲说,地动了!站不起来,也不知道躲避,和母亲、姥姥紧紧抱在一起,摇晃到墙角,一直到地震平息。二哥和二姐机灵,跑到灶堂,可门栓怎么也拉不开,也直到震后才跑出去。至于三姐和外甥,梦乡依旧。老爸呢,担心着远方的大姐、隔道分家另过的大哥,震后立马派二哥去探听……
老房子是福,让全家人劫后余生。大震后余震,站在外面看着它左晃右晃,终究没有倒下。西墙山一指宽的裂缝儿,让人倒吸口凉气。
于是,老房子成了全村的骄傲,毕竟没有倒下、保存依然完好的不多。远处近处断断续续的哭声,地上汩汩冒出的黑泉,天空响雷闪电,天塌地陷一般。大地震,留给了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难忘的还是老房子。没有倒,还可以住,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假如真的倒了,即便全家人安然,老爸又拿什么再盖?
挺立着,经风霜雨雪,过十岁二十,嫁出了二姐三姐,送我上学,送母亲上路,送老爸进城。
记得和父亲一起,赶马车走十几里到芦苇地拉碱土铺房顶,冬天的风,晴朗的天,母亲在家做熟了饭等候。记得三八节母亲病故,纸钱、白布、哭。记得接老爸进城,大包小裹,老爸轻轻把门上锁……
第一年挣工资,买几捆油毡铺在房顶,一铺就是十年。第十年挣工资,买了焦炭水泥打顶。老爸调侃着说:谁能想到我活这么多年?
2009年,老房子34岁生日之际,老爸走完了八十六年的人生。天赏一岁,地赐一岁,八十八岁。天哭,地哭,全村人都跟着哭。农民本色,吃苦耐劳;农村汉子,宽厚包容。没有文化,却通情达理;没有官衔,却人人尊敬;没有财富,却德高望重。每到清明节,女儿总是忍不住地哭,叫一声爷爷,想爷爷的好,念爷爷的恩。我对女儿说:爷爷的德行,爸爸做不到……
老房子的屋,老房子的灶,老房子的米缸盛满了全家人的口粮;
老房子的井,老房子的树,老房子的篱笆开满了紫色、红色、白色的喇叭花……
老房子是根,春天花开无数,秋天落叶归根;
老房子是家,想时魂牵梦萦,念时感激涕零;
老房子是梦,天地大爱,父母在梦中……
作者简介:
杖化桃林,原名:常化林,男,1970年生,河北滦南人。先后就读于吉林大学、天津大学,获理学学士、工程硕士学位,职业为公务员。平日酷爱思索,善有感而发。所写作品题材广泛、语言朴实、文笔流畅、寓意深刻,偶有作品于各级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