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漫步千户苗寨(下)
——贵州旅居有感之六
文/刘玉伟
漫步西江千户苗寨,走在那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上,那早已被磨得光滑明亮的石板,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寨的辉煌历史,街道两边比比皆是的商铺,也见证了村寨民众昨日的苦难和今日的幸福。有一群穿着校服的小学生从我们身边跑过,他们胸前的红领巾也成了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几个小朋友手里也拿着各种各样小食品,一边吃着,一边说说笑笑地朝回走着。
1号风雨桥是西江千户苗寨里最大、最高、最好、也最结实的一座风雨桥。中间是过各种车辆的,两边人行道是游客走的。因为游客太多,上观景台的车站上早已排起了长队。我们坐上景交车后,车子有顶棚,但没有两侧的车窗,都是敞着的,车子沿着景区的道路,慢慢地朝苗寨对面山坡上的观景台开去,街道两边的商铺、民房、风景一览无余。观景台不是很大,则是观赏西江千户苗寨全景的最佳位置。因此,靠观景台的边上,早就挤满了拍照打卡的游客。游客们都很有秩序地拍照,当他们都离开后,我们几个就赶紧站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像树杆一样的栏杆前,摆出各种姿势,留下一张张难忘的照片。观景台上还有一个花亭,是游客们遮风避雨的地方,那里比观景台的平台还要高出很多,站在上面,向前方俯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西江千户苗寨的全景图,整个苗寨以穿坊吊脚楼、田园风景与农耕生活为背景。巍峨壮观的吊脚楼群,层层叠叠,麟次栉比,气势恢宏。白水河如玉带缠腰,将西江千户苗寨一分为二,像一对巨大的牛角,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建立在70度的高坡上,真的是蔚为壮观。
我们又乘坐景交车从观景台下来,1号风雨桥的左边,就是苗寨的田园观光区。梯田从山脚到山上,一片连着一片,远远望去,巍巍壮观。我们去的时间,正是苗家人收割稻子的时候,有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有的稻田还没有开始收割。我们听当地开商铺的汉民讲,苗家人在种稻子的时候,还在田里养鱼,鱼儿吃下稻花,养成了稻花鱼,鱼在田里游动,除了杂草,又养肥了水稻。到了收割的季节,稻壮鱼肥,家家户户都“鱼稻双收”。我又抬头朝远处看了看,一片片金黄的水稻与美丽山水,与苗家的吊脚楼,与近处的商铺酒店互相映衬,就是一幅幅最美的山水彩色画卷。
漫步西江千户苗寨,映入我们眼帘的都是层层叠叠的吊脚楼、它们依山傍水、互相搀扶,当那缕缕炊烟在寨子上空袅袅升起,千户苗寨的人间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让所有人都陶醉其中。苗族农耕、民俗、银饰、服饰、饮食、歌舞及其遗风古俗在西江千户苗寨的大街小巷、村村寨寨世代相传。
夜幕降临时,西江千户苗寨繁星点点,灯火辉煌,景色璀璨。白水河两岸琼楼玉宇仙阁,恰似天上人间。我们刚走进千户苗寨,就看到有五六个准备在这里直播的俊男靓女,已经找好了最佳的位置。当千户苗寨里所有的灯光都亮起来后,他们面对手机在不停地讲述着他们看到、听到、闻到的所有趣闻乐事。为了让苗寨夜晚的灯光秀更加的璀璨夺目,景区工作人员还巧妙地运用蓝、白、黄、绿、紫等各色灯光,挂在景区各条道路、树杆、河道等不同的地方,漫步其中,仿佛进入梦幻般的世界。
漫步西江千户苗寨,你会感到这里保留着最纯粹的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人文气息,是保留苗族原生态和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西江千户苗寨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苗族同胞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积累与沉淀的宝贵财富。因此,这里才有了“露天博物馆”,“中国最美的苗寨”等美称。西江千户苗寨早在1982年就被贵州省政府列为贵州东线民族风情旅游景点,1992年被贵州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带动经济发展,2023年西江千户苗寨共接待游客464.89万人,带动雷山县1.1万户3万余人实现脱贫增收致富,全县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信感显著增强,西江千户景区成为国内外发展乡村旅游的典范。
漫步西江千户苗寨,那巍峨壮观的吊脚楼群,那绚烂多彩的苗族服饰银饰,那摇曳多姿的歌谣舞蹈,那纯朴自然的风俗习惯,使西江千户苗寨成为汇聚苗族文化遗产的宝库。雷山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这15项在西江千户苗寨都有多样的体现和扎实的根基。因此,雷山县和西江千户苗寨也被誉为“中国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和“苗疆圣地”。这里年平均气温在14——16度,可以说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旅游和旅居的好地方。凡是来过的人都知道:有故事的人,应该去趟西江千户苗寨,记得带上和你有故事的人;没有故事的人,更应该去趟西江千户苗寨,因为那里,正在发生故事。
刘玉伟,2024年11月30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