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读写苦后甜
文/沈五群
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是一个土里土气的乡巴佬。然而,我却执迷不悟地坚持读书写作,梦想将来写两本书,当一个作家得瑟得瑟。
读书写作恰似沏一壶好茶细细品,在回味无穷的淡雅熏陶下,我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踔厉前行的蹊径,悄然尝试执着追求的艰辛之旅。
难忘1965年9月,正上五年级的我,按照老师命题作文的要求,写了一篇题为《金秋的早晨》的作文,洋洋洒洒长达1100多字。这篇文章从“雄鸡拍打翅膀引亢高歌,唤醒了一轮鲜红的朝阳”开头,采用深入浅出、层次分明的细节描写,把乡村金秋早晨的诸多景象,描述得异彩纷呈别具一格。
那一天上午的作文课,李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以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纵情朗诵我的这篇作文,顿时赢得了全班同学雷鸣般的掌声。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簇拥着我来到教室外,四个身强体壮的男同学,居然伸手分别抓住我的胳膊腿,亲昵地把我反复托举起来以示祝贺,引来一片羡慕、赞扬而开心的笑声。
从此以后,我便把美好的梦想藏在心里,迷上了读书写作,开始了执着地追求。
那时候,乡村家家户户都很穷,除了大年初一吃顿饺子,其他日子都是糠菜充粮维持日常生活,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买书看。
无奈的我,只好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阅读。
1972年春,在高中毕业理想座谈会上,单纯的我说出了要当一个作家的理想,立马引起个别同学的反感和嘲笑。我不以为然,暗下决心一定要奋力拼搏,力争梦想成真。
高中毕业考试,尽管我各科的成绩名列前茅,但却依然摆脱不了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命运。
从这年三月开始,我在家乡的广阔天地春种秋收,持续长达1000多天。
在那吃大锅饭拉大队的日子里,我依然坚持利用农闲时间读书写作,从而引起个别村民的背后议论,指责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
令我感动而欣慰的是,南邻家那位被誉为“村花”的姑娘,却力排众议支持我这个“书呆子”追求梦想,并且耐心说服她的父母,终于在1976年腊月,与我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成为我风雨兼程的伴侣。
为依靠我们的双手,搭建起一个温馨的幸福小家。做为一家之主的男子汉,我深知自己肩头责任重大。为扭转困境,我毅然决然去一家县办砖厂从事重体力劳动,好挣血汗钱来养家糊口。
刚到砖厂上班,我的工作是从场地往砖窑里拉砖坯。
拉砖坯虽说异常艰苦劳累,但其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来说分别高于其他岗位。因此,一心想多挣钱贴补家用的我,心里顿时平衡而坦然,觉得苦点累点没有啥,反正身上有的是力气。
思想支配行动。心里想通了,浑身上下就有用不完的劲。每天一上班,我总是拉起重达一吨多的铁架车,一溜小跑进窑门,熟练地把砖坯递给装窑师傅。
甭看我长得单薄有点黑瘦,但我在广阔天地锻炼了三年多,恰似淬火的钢铁一样坚强有韧性,并且拥有不可估量的爆发力。因此,不管拉坯场地是远还是近,不管是上白班还是上夜班,我总是率先完成定额任务,经常受到带班长和厂领导的表扬。
与此同时,我仍然不忘初心,仍然坚持在工余时间读书写作,并把身边的好人好事、趣闻轶事写成消息或小品文,义务书写在黑板报上,每月义务更换一次内容,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交口称赞。
1978年“五一”前夕,刚下夜班吃罢早饭,我便及时前来更换黑板报。正好全县企业开展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各有关企业的主管领导,便按时来到砖厂办公室门口集合。
这些个联查干部,远远看到我站在长板凳上,手捏粉笔熟练地书写黑板报,便不约而同前来围观。
一见有人围观,我便抖擞精神,把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书写得龙飞凤舞。
于是,围观的人们便一个个啧啧称赞,纷纷夸我粉笔字写的哒哒棒。
此时,我们砖厂的王厂长也含笑走来,分别与前来联查的县领导亲切握手,表示热烈欢迎。
“王厂长呀,你们砖厂真的是藏龙卧虎啊!瞧这黑板报写的,从标题内容到整体布局,还有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简直就是狗撵鸭子呱呱叫呀!”
“美中不足的是,这位写黑板报的小伙子,怎么身穿满是泥点汗渍的工作服上班?是不是有点略失文雅?”
“嗯、嗯,这位小伙子不是科室人员,而是一名拉坯工。他刚下夜班,来不及换衣服就来尽义务喽!”
“真的假的,一位拉坯工居然有这能耐?看来贵厂真的是人才济济呀!这样好不好,请您发发慈悲,把这个小伙子借调给我,好几个企业搞宣传,正发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呢。”
一位戴着眼镜的县领导,面露喜色郑重与王厂长协商。
“不行啊马主任,我们厂务会昨天刚刚研究确定,要调这位小伙子到厂办室,实在是抱歉啊!”
善于应酬的王厂长,立马婉言谢绝。
出乎意料之外,我刚刚换好黑板报,人事科的潘主任,便春风满面走来通知我,让我立马到企业办室报到。
倏地从最苦最累的生产一线,引人羡慕地调到企业办公室,可说是平步青云。
如鱼得水的我,第一次尝到了读书写作的甜头。
为执着追求梦想,我在工作之余博览诸多报刊和作家名著,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同时,我捕捉灵感创作诗歌,把信封剪去右上角,向有关报刊投稿。
1978年冬,我在刚复刊的《邢台文艺》杂志上发表一组处女作诗歌,收到8元稿费,更加激发了我执着追求梦想的激情。于是,我自费参加了中国诗刊社第二届函授班,借以提升自己整体素质,分别在《百泉》《清风》杂志、《邢台日报》《邢台晨报》发表诗歌上百首。
1987年春天,在《邢台晨报》社资深编辑王坚克老师的推荐支持下,我如愿以偿来到农村科实习。在靳宗敏、董海勇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我果断扭转单一的消息写作,尝试进行评论、通讯、新闻特写和散文、故事等文学作品创作。
难忘1994年元月,我在刚刚创刊的《牛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旅游的稿子,立马引起县旅游局的关注和重视,很快便把我从企业调过来,专职从事全县的旅游宣传工作,让我再次尝到了读书写作的甜头。
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我执着追求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
1995年10月29日,我创作的一篇题为《冀南明珠灵霄山》的散文,在《中国旅游报》醒目位置发表后,接连又在《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农民报》和《旅游纵览》杂志等省级以上报刊,先后发表旅游专稿上百篇。
在全力以赴干好旅游宣传工作的同时,我卯足了劲踔厉向前,一靠勤奋耕耘,二靠刻苦钻研,三靠爱岗敬业,终于熟练掌握了工作总结、会议纪要、请示报告、领导讲话、旅游规划和资源考察报告等各种公文体裁的写作技巧,脱颖而出成为单位的多面手,从而被誉为旅游行业的“老黄牛”,赢得了历届局领导的一致好评,多次被《邢台日报》《牛城晚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多次被县委宣传部评为年度先进个人,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嘉奖。
2011年7月,我被《邢台县志》编辑部聘用为。文化、旅游、人物和综述等栏目的编辑,竭尽所能撰写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卷县志的初稿,经省市主管部门严格审核付梓。
2018年冬,我被中共邢台县委组织部聘用为邢台县党史第三卷撰稿人,呕心沥血苦战12个月,在县档案馆查阅上百份原始资料,撰写出45万字的党史初稿,然后精心修改压缩成25万字,经省市主管部门审核后,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
2017年元月,我把历年发表在报刊上的旅游稿件,汇编成一本《美在太行》而付梓。
2019年,我和女儿沈彩虹合作,编著了一本《太行追梦》散文集,由邢台报社副总编甄忠慧作序,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终于美梦成真,被中国散文学会吸纳为会员。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一晃而过。我由青葱岁月步入古稀之年,一路走来执着追求梦想,顽强拼搏终于美梦成真。其中诸多苦辣酸甜五味杂陈,真的是一言难尽,真的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方才知晓啊!
【作者简介】沈五群,邢台市信都区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曾在《中国旅游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广西日报》《旅游纵览》《老人世界》《燕赵农村报》《邢台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著有《太行追梦》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