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云梯山、水帘峡
宋文东
11月23日,我与20几位驴友环游云梯山、水帘峡。那天,天气晴好,万里无云,是入冬后难得的好天气。8点,众驴从燕山立交桥出发,不用1小时便顺利地抵达南山的梯子山村。在一家停车场停好车,众驴穿过村子,往山根出发。梯子山村不大,位于降甘峪的南端,有20几户人家,依山傍河,古树众多,空气清新,宛若世外桃源。经过河沟边那棵主干上有个大洞且歪倒在沟里的古栗子树,每次来我都要给它拍个照,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这次也不例外。见我拍照,驴友月牙说,牛哥给我拍一张。我说,最好不要跟古树一起照相。月牙说,我不在乎。

到了山根下那块刻有“云梯山庄”四个字的立石前,我给好梦提议,在这里拍个合影吧,免得到了山上,人员一分散,再集合全队伍就有点难了。

拍完合影,众驴开始爬山。山路边有棵软枣,此时已经过了收获的季节,显然这是主人不要的了。辰桑摘了几颗,品尝后说,真甜。我也尝了一颗,觉得这甜味跟柿子有点类似,怪不得软枣树多数都嫁接成了柿子树呢。我来过多次梯子山了,对这棵软枣树却没有一点印象,真是不应该。山根下那眼无名泉不见淌水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记得春天来时,还有人在取水呢。

山坡上立有一块牌子,上面写有“禁止进入”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众驴皆明白这是林业部门为了防止山火设立的。但除了令人反感以外,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其实在莱芜尚未划入济南之前,梯子山作为济南第一高山,其原生态的美景早已成为济南驴友的第一打卡圣地,相信济南的驴友没爬过梯子山的实在不多。济南驴友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即能够爬上梯子山顶的便是合格的驴友。从我的爬山经历来看,如果你能够在1小时之内爬上梯子山顶,那么攀登济南周边的大小山峰基本上都不在话下。虽然林业部门严防山火没有错,但到处拉铁丝网、竖牌子阻拦,这也不让进,那也不让爬,这些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有点过分。

山坡比较陡峭,但每升高一段距离,便会有一处小平台,像梯蹬似的,大概这也是梯子山名称的来历吧?每到一处梯台,驴友们便会歇一歇,补充点水,相互分享水果、小食品,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其乐融融。豌豆花每次爬山都会带一大杯咖啡,众驴分享之后,就像打了一支兴奋针似的,爬山也更有劲儿了。

经过50多分钟的攀登,众驴陆续地登上了山顶。回嘱山下的小山村,淡烟蒙蒙,屋舍俨然,古木萧萧,一片冬日景象。侧耳细听,好像连一声鸡鸣狗吠的动静也没有,村子安静得就像睡着了似的。
山顶的南端,悬崖边上有丛巨石,突兀嵖岈,看起来危如累卵。君哥等10几位驴友都攀爬上去拍照,玩得不亦乐乎。我因为有点恐高,虽然来过多次,却一次也没上去过。不过我并不感到遗憾。

众驴从巨石那里返回来,继续爬梯子山北峰。北峰边上有块牌子,上面写有“登高揽胜”四字。我就纳闷了,下面山路上立个牌子禁止登山,山顶上又竖块牌子鼓励“登高揽胜”,真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

到北峰南面的松林里,路边有一大堆垃圾,其中的降解困难垃圾居多。我不知道别的驴友感受如何,反正我是极不舒服,感到脸上毫无光彩。它们不仅玷污了梯子山这座原生态山峰的纯净,大煞这里的美景,也污染了人们登山赏景的美好心情。我觉得此事应该怪不得普通的游客,因为他们多数人是爬不上来的。作为一位已经退休的普通驴友,人微言轻,我只能管好自己,并影响身边的同行驴友,此外我也做不了什么。

山脊上有一道长长的铁丝网,像一条蜿蜒的巨龙似的不见首尾,比当年鬼子的封锁线还要坚固。我知道铁丝网的另一边是泰山管理部门管辖的地盘,拉恁长的铁丝网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十分高昂,但其作用究竟有多大甚值得怀疑。我们沿着铁丝网济南一侧的一条驴道往梯子山南峰迤逦前进。
梯子山南北峰之间有个垭口,这里也是一道风口。记得夏天来时,别处无风,但这垭口上的松荫里,却山风猎猎,甚为凉爽宜人,驴友们走到这里都要大歇一阵子。现在尽管已是初冬,但垭口上却感觉不到风了,也是咄咄怪事。

垭口南侧山坡上有一片芦荻,荻花在微风里摇曳的身姿太美了。我上个月去章丘赵岭看红叶,曾在山上偶遇过少量的芦荻,当时我就想念梯子山的这片荻花了。我大概有几个年头秋冬季节没来看她们了,但她们不管我来与不来,都是夏叶葳蕤,秋花烂漫,一岁一枯荣。尽管现在已入冬季,但她们依然风韵不减,也许是为了等待我的到来也未可知。我今天再次见到了她们,感到很亲切。

爬上南峰,书亭看看手表说,这里海拔是976米,比北峰高点,看来这里才是梯子山的最高峰。我说,我曾经在跑马岭上看过梯子山南北两峰,几乎分不出孰高孰低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北峰是梯子山的最高峰,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因为梯子山最高峰海拔976米是标准的说法。看书亭的手表,跟我女儿给我买的那块模样差不多,我却只知道它有测试心率、计算步数、指南针以及时间功能,其他的就不会捣弄,一直放在家里睡大觉呢。
众驴都爬上南峰之后,稍稍喘口气,然后继续前进。及至大家抵达水帘峡南山时,已经晌午了。
下水帘峡的小路开始时呈“之”字形走向,比较缓和。到了那两块巨型泰山石跟前,往山下去的小路开始有简易石阶了。两块突出的巨石,插在悬崖上格外显眼,从上往下看,却显得不大,其实巨石的大部分都在下面,从上面看不到。其中东侧那块泰山石上的花纹把那巨石装扮得像只仰天长啸的狮头一般。么么走在我前头,不知道她是看出了这巨石的门道,还是感觉到了这巨石之美,她让我帮她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及至我们下到半山再仰眺巨石,感觉它是那么高大壮观,却又摇摇欲坠似的,令人悬心。

简易石阶多在连翘丛里,连翘枝条像棚厦一般遮盖着石阶,很多地方,我们都得低头弯腰才得通过。今年春天,我们曾经来看过连翘花,可惜来得早了点,这里的连翘尚未大规模地盛开,仅有稀稀拉拉的一点,令人颇为失望,可能与这里的气温过低有关吧?其实也用不着失望,毕竟来日方长,今年看不到,不等于明年也看不到,希望一直都在。记得英国诗人雪莱说过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相约,等明年春暖花开,我们还会再来。

下到谷底,有两条路可以回到梯子山村:一条是登跑马岭,但山高路陡,且较远一点;另一条沿着水帘峡往上走,经跑马岭与梯子山之间的垭口下山,垭口较矮,距离也近一点,能省不少力气。我看出了众驴显然都有点疲态,便决定走垭口。
经过一处较为狭窄的地段,只见两边石壁直立,拔地插天,犹如一道石门一般。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与窦建德的队伍作战,行军至此,见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便诱敌至此,一举歼灭。此处便称为“石门”。济南南山有很多地名、泉名、传说都与李世民行军作战有关。如眼前的跑马岭,北面的西营、拔槊泉,都距离这里很近,淌豆泉等处能稍远一点。

离开峡谷,众驴开始爬坡。山坡上多椴树,厚厚的树叶像被子一般盖在上面,跐溜滑,加之乱石遍地,颇为难走。我们春天那次来时,就是从这里下的山,几位驴友不小心滑倒,连滚带爬的,幸好没有受伤。好在爬山比下山就要安全得多了。

爬上垭口,已经13点了,感觉又累又饿。垭口上有棵山桃,树本粗大,估计至少得有三四十年树龄了,比较罕见。可惜,我虽然在春暖花开时节多次经过这里,却一次也没有遇见桃花灿烂的美姿,大概是我与这棵桃花没有缘分吧?
下到山底,再次见到那块像鱼眼的泰山石,却发现它换了个位置,显然有人动过它。我翻出手机里的存照,证实了我的判断。我一直替这块泰山美石担忧,也不知道它被多少窃贼惦记着呢。只是一两个人要运走它也没那么容易。但我还是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它,因为它属于梯子山,也属于大自然。

(本文部分图片借用了同行驴友之摄影作品,在此致谢!)
2024年11月28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