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是教育家?
1
谁是教育家?谁是著名教育家?谁是伟大的教育家?这三个问题一直牵动着中国教育人的神经末梢,是应该有个答案的时候了!
2
在中国,有一种怪现象,唱了几支歌(尤其是成名那首),便可以被称为歌唱家;跳了几段舞(尤其是成名那段),便可以被称为舞蹈家……唯独干了几十年教育的那些人,若被称为教育家,就有大逆不道之嫌,就有人振振有词地质疑:“只有孔子、陶行知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教育家,你算老几?”我的天呀,人家孔子、陶行知,是伟大的教育家,好吗?我们这些芸芸众师,可不可以称为“一般教育家”或“渺小的教育家”呀?
3
在欧美国家很寻常的称谓,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稀缺资源。“先生”一词,在欧美国家,从几岁到百岁以上的男性都可以叫“先生”,但到中国,“先生”就只能指学识高、德行好的人(包括女人)。“教育家”(educator)一词,在欧美国家,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叫作“educator”,但在中国,“教育家”是指有教育理念体系、教育理论体系、教育实践体系的人。
4
我们认为高不可攀的“教育家”,在英语中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词:educator(教育工作者,教师)。在英语中,educator中的e是ex的变体,是“出来”的意思;duc是一个拉丁字根,意为“引、导、诱”;or是名词后缀,表示“-人”。合起来说,就是能把人的潜能引出来、导出来的人,就可以称为“教育家”。由此看来,教育家,其实是“导育家”,以此类推,教育是导育;教师,是导师;教材,是导材;教室,是导室;教案,是导案;素质教育,是素质导育;快乐教育,是快乐导育;创新教育,是创新导育……
5
孟子(孟轲)小时候,家住墓地旁,他和邻居的小伙伴们成天模仿葬礼仪式,这让孟母忧心忡忡。因此,她决定搬家,选择了靠近市场的地方居住。但在市场旁,孟子又开始模仿起了商人的行为,这也是孟母不希望看到的。于是,她决定再次搬家,选择了一个靠近学校的地点居住。在学校旁,孟子开始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有了学习的行为,孟母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决定居住下来。孟母通过三迁,把孟子的自爱、自育意识引了出来、导了出来,然后再通过孟子的自爱、自育能力,极大地点燃了自己真善美的潜能,成了亚圣。因为会引导,孟母成了伟大的教育家;因为会点燃,孟子也成了伟大的教育家!
6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工匠。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道:“爸爸,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就拿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苏格拉底不解地问。“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父亲答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雕刻的真谛是唤醒,同理,教育的真谛也是唤醒!苏格拉底的父亲理所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
7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肯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纽约大沙头小学校长皮尔•保罗的这句话改变了一名淘气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诞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不堪、充满着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天堂”。因此,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了诸多不良影响,读小学时,逃学、打架、偷窃,是常有的事。一天,当他从教室的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保罗将他逮了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信心满满地说了上面的那句激励赏识语。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但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座灯塔在他心里高高耸立。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灰尘,语言不再难听刺耳,行动不再拖拖拉拉,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是不按州长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的,直到他51岁那年,最终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保罗的一句话激励了罗尔斯40余年,他不是教育家,谁又是呢?
8
赏识是金,一次赏识,能使严冬变暖;赏识是玉,一次赏识,能改变人的一生!赏识犹如清澈的涓涓细流,能流入人的心田,让心田永不干涸。赏识犹如阳光雨露,能滋养人的心苗,使心苗茁壮成长!史丰收读小学时,听老师讲:“大家注意,算算术,要从低位算到高位,但读的时候,要从高位读到低位!”史丰收边听边想:能不能既从高位算起,又从高位读起呢?于是他起身告诉了老师他的想法。老师非常赏识他的想法并高度赞扬了他。老师说:“要是既能从高位算起,又能从高位读起,是多少了不起的想法!你能不能把它发明出来,为国争光!”老师的一句赏识语激励了史丰收,若干年后,他发明了“高位速算法”,不但成了世界著名的心算专家和口算专家,还为国争了光。如果他的老师不是赏识他而是谴责他的话,老师可能就会这样说:“你懂什么呀!这是祖先制定,世代相传,沿袭至今的规定!这是科学!你就别瞎闹了!好好跟着学吧!”如果这样,就没有史丰收今天的成就了!这就叫作:赏识出天才,谴责出庸才!会赏识激励的这个老师,不是教育家,又是什么?
9
为什么情人眼里会出西施?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最近,我终于想通了:世上没有嫁不出的女子,再丑的姑娘都有人盯着。因为有情人总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情人。别人认为是“牛粪”,有情人却认为是“鲜花”;别人不屑一顾,有情人却爱不释手;别人看的是缺点,有情人看的是优点;别人把缺点无限放大,有情人把优点无限放大。有情人于是开口大唱:“你的眉目之间锁住我的爱恋,你的唇齿之间留着我的誓言,你的一举一动左右我的视线,你是我的诗篇,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只要为师的拿出哪怕十分之一,甚至是1%的时间和精力来“读”学生,并学会爱护他,呵护他,尊重他,理解他,赏识他,激励他,夸奖他,他就会成为天才!这就叫作:情人眼里出西施,老师眼里出天才呀!会培养天才的人,难道还不是教育家吗?
10
谁是教育家?
那些会引导疏导,会唤醒点燃,会激励赏识他人(或自己)的人。
11
谁是著名教育家?
那些特别会引导疏导,特别会唤醒点燃,特别会激励赏识他人(或自己)的人。
12
谁是伟大的教育家?
那些把引导疏导、唤醒点燃、激励赏识他人(自己)做到极致的人。
13
谁是教书匠!
那些只会“填进去”“灌进去”“照本宣科”“教死书,死教书”的人。“教书匠”与“教育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14
在中国,要回答谁是不是了不起的“先生”或“教育家”,其实只要在词前加一个“大”或“著名”或“伟大”即可,如:大先生,著名教育家,或伟大的教育家。
15
一个人认定谁是不是教育家,与他的认知结构、心智模式、视域宽窄、情感亲疏等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您看,这位君的一席话,就超过了“我”苦读十年的书,这位君,难道还不是教育家吗?
16
什么是哲学?有一位长者告诉我“哲学,就这边行不通,折(哲)过来再想一下,就能通的学问。”我认为,这位长者,就是教育家!
17
我今年62岁,不是26岁!我成功的秘密是: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行万里路,还要阅人无数;阅人无数,还要跟上成功者的脚步,跟上成功者的脚步,还要有: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监督,众人关注,菩萨保佑,自身奋斗。毫无疑问,其中的“高人”一定是教育家,因为他让“我”茅塞顿开了!此外,“自身”也是教育家,因为高人、贵人、小人、众人、菩萨,都不如“我自身”的教育与奋斗。
18
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自育,
最好的教学是自教自学,
最好的管理是自管自理,
最好的评价是自评自价。
自教自育、自教自学、自管自理、自评自价,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谁接受了这种教育,谁就是世界上了不起的人,谁当然就是教育家!
19
父母不要靠,老师不要依,自己人生自安排,自己快乐做自己;
志要自己立,书要自己习,自己学习自己抓,自己就是好老师;
路要自己走,饭要自己吃,自己事情自己做,自己开辟新天地;
能做到这些“自”的人,不仅是好老师,也是响当当的教育家!
二、如何做教育家?
1
用“名”做教育,还是用“命”做教育,是教育名家与著名教育家的最大区别。
2
教育家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也没必要什么都知道,但有一条他(她)必须知道,那就是:点燃唤醒、引导疏导、激励赏识。
3
再聪明的老师,若是只会“教”,最多“教”出与自己一样聪明的学生。再说,许多老师还不是最聪明的,最聪明的人一般都去读“非师范专业”了!真正的“教”在于“导”。只要“导”,即使不太聪明的老师,也可以“导”出很聪明的学生,而“导”,不正是教育家的行为吗?
4
教育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文化观、课程观、课堂观、学生观、教学观、管理观、质量观,最好形成体系。
5
教育家看学生是奇迹,是因为他就是奇迹;教书匠看学生有问题,是因为他就有问题;教育家看学生是天才,是因为他就是天才;教书匠看学生是蠢材,是因为他就是蠢材。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人生。
6
一个合格的教育家都要做到:心中有光,眼中有人,口中有情。
7
教育家不是一刀切的人,而是要从个体出发,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8
教育家应有四个“视”:视家长为上帝,视孩子为天使,视教育为生命,视质量为灵魂。
9
教育家是为学生服务的行家里手。为学生服务的原则是,放心放胆放权放手,义无反顾地将发展的自主权无条件交给学生,凡是学生能自己做的,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命题,甚至是学校管理,都教给学生去做,绝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瞻前顾后、自以为是。为学生服务的流程是: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教育家闪亮登场。
10
中国之所以缺伟大的教育家,是因为没人提出独特而鲜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并形成体系。
11
陶行知之所以被称为大教育家,是因为他提出了一整套“生活教育体系”,其光芒依然在照耀着后人的后人的后人。因为,教育离开了生活,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12
教育家,请遵循:勿操纵,宜尊重;勿洗脑;宜引导;勿填鸭,宜疏导;勿奴役,宜解放;勿掐断,宜点燃;勿泯灭,宜唤醒;勿羁绊,宜松绑;勿钳制,宜放手;勿笼养,宜放生;勿冷漠,宜发现;勿谴责,宜赏识;勿异化,宜转化;勿扭曲,宜通和。

孟国泰简介
教育思想家及实践家,“三湖教育论坛”主要创办人,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三标课堂”创始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奠基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936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构者、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被誉为“教育创新英雄”“当代新教育三大体系建构者之一”。
《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光明日报教育家杂志》《中国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部课程中心网站》《中国文化报》《德育报》《新教育》等50余家新闻媒体均对孟国泰教育思想及教育实践做过系统报道。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