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文/杜兴臣/邹曼
摘要: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比较多,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等等方面。但作者认为,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家庭教育的质量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作者从父母需要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合格家长开始,到介绍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老师的各种方式方法,最后,到孩子的教育需要提高到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统一起来的高度上来。
关键词:合格家长、方式和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造就千百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一项长期的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级各类学校、亿万个家庭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阶段,家庭教育的质量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个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需要每一个父母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每一位父母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教师的一些素养,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习近平同志在思政课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教师提出六点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想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做父母的也应该使自己具备这些素养,用这些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合格的家长,才能造就合格的人才。为了培养合格的家长,广东省博罗县石湾镇关工委、 妇联在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 2013年以来,在全镇举办家庭知识培训班,开展家长读书会,家长学习体验分享班等,鼓励家长持续学习成长,将有关家教的新理念、 新知识、新方法传授给上万名家长,使众多家长转变了育儿观念, 增长了育儿知识,提升了育儿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直接、最深刻,也最长远。为了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每一位做家长的父母都应该自觉地不断地学习育儿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2.放下“家长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不能什么时候都是以家长自居,对孩子居高临下,我说你听,我打你通。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粗暴的教子方式,往往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在中华文化历史中,似乎“棍棒教育”是家长的特权。然而,在如今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 过去那种简单的粗暴的打骂教育方式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而奉行着温和的亲子陪伴。平时很注意和孩子平等地交流,耐心地沟通。了解孩子在想什么,他想要干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要告诉他(她)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 报载山西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晚上趁他父母熟睡时,用刀捅死了爸爸,把妈妈捅成了重伤。原因就是他父母不让他玩游戏。在电视里大家都看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妈妈开车接孩子回家的途中,在高架桥上,孩子突然从车上下来,从桥上跳下身亡的悲剧。原因就是这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同学发生点冲突,孩子感到委屈,而妈妈还一味地责怪孩子,酿成了悲剧。这是典型的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情况,缺乏沟通的结果。因此,每一个父母, 平时就应该平等的跟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孩子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话也愿意跟父母说,避免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
3.重视德育教育,当好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
习近平同志早就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家都知道“立德树人”的道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必须把“爱国、 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并努力去践行,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 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再一次强调,我们办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一代又一代社会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老教育家斯霞讲过一句很值得我们思考的话,她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已经发生的子女杀父母的事件,时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每一个做父母的,要当好第一任教师,就要经常教育孩子知道感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培之恩,感谢党和国家,感谢社会和人民。从小逐步树立热爱党、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意识,立志把自己锻炼成长为一个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
4.要保持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学校教育相向而行,给孩子注入健康成长的正能量。
孩子从上一年级起,不管是小学阶段、中学阶段还是大学阶段, 做父母的并不是就万事大吉,无事可做了。必须经常关心、关注孩子的进步和成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及时向学校尤其是向班主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要向学校反映孩子假期在家的表现。这才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帮助和教育。
5.下大力气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 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要使青少年真正做到这四个学会,不只是学校老师的任务,同时也是家长主要是父母的责任。德国著名教育家、幼儿园运动创始人福禄贝尔曾说过:“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父母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教会孩子“学会学习”。作为父母你不一定对每一门课都熟悉,都精通,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起,让孩子学会适应学习环境,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好问,爱动脑筋,善于思考,还怕他(她)学不好吗?其实家长也应该意识到,孩子是学习的主体,父母也代替不了他的学习。父母的任务就是要他早早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逐步摸索出科学的学习方法,锤炼出勤奋的学习品格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教会孩子“学会生活”。教会孩子学会生活,这一条往往被家长所忽视,根本不重视。不少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就使孩子失去了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于是出现了浙江宁波某高校大一学生江宁(化名)从家里带600双袜子上学的现象,穿脏一双扔掉一双。于是就出现了一位学生家长哭着要求武汉大学校长给刚入学的女儿宿舍装空调的诉求,并且还振振有词地说:“ 我女儿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为什么不能给新生寝室装空调?”许多好家教说明,在家里让孩子从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比如扫扫地、洗洗碗、扔扔垃圾, 洗洗自己穿脏的袜子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养成勤劳的习惯,使孩子逐渐意识到我也是家庭的一员,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第三,教会孩子“学会交往”孩子离开家庭,走进学校,走向社会,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的,都有一个与人交往的问题。
在学校必须要与同学与老师交往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发育,还有一个与异性接触交往的问题。这就需要父母和学校老师给予及时的关心、关注和正确引导。要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要乐于助人,多做好事,多做对学校对集体有益的事,切不可简单的限制和压制。
第四,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教孩子“学会做人”,这不只是家长的责任,也是学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 学会做人,不只是某一个生长阶段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学会做人,要明确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学会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早在80年前,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大家向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时就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选集》 第二卷621页)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来说,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要求的,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意识地不懈地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对党、对国家、对社会、 对人民有用的人,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要使孩子逐步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关键要教育孩子不断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过去我们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现在,无数事实证明,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些青少年走上了绝路,成了电信诈骗团伙的成员,甚至成了杀人犯。一些党政领导干部成了贪污腐败的变质分子,成了人民的罪人。无一不是失去了革命的理想信念,背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结果。可见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明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因此, 必须把“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 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统一起来。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赴法国勤工俭学那是为了改造中国,为了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我国无数的专家学者出国留学特别是“两弹一星”的科学家完全是为了新中国的伟大航天事业而学,他们回国后,把自己的毕生经历和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伟大的航天事业,给后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今天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送出国外留学,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这些都要考虑到国家的需要, 有目的地去学习、去深造,学成回国后才会有更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为国家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像有些家长那样什么专业能挣大钱去学什么专业,结果学成回国后,找不到对的专业、 心仪的工作,只好在家混日子,甚至走上邪路。我们的广大家长应该有坚定地信心和毅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使广大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里茁壮成长。我们的青少年就一定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简介:
杜兴臣:出生于1936年6月,河南省获嘉县。
1957——1960年在河南省新乡师专读中师。
1959年4月入党,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1960年9月——1965年6月在北师大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
1974年7月被调动到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
1976年7月,因家庭困难调到当时的燃化部(石油、煤炭、化工三个部)河南省太康县干校当教员、培训干部。
1979年9月,因干校分家,随石油部调到河北任丘华北油田党校搞教学。
1985年被评为副教授。
1992年提前退休至今。
2012年获河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
2016年获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称号。
作者简介
女,姓名:邹曼,民族:汉族,学历:大专。人生格言: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