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十八章 土地上的阳光事业

乡里开会,沟庙村是最后一批上光伏项目的村子,乡里干部说,光伏,通俗易懂说法就是利用太阳能发电,可以说是土地上的阳光事业,好事。
开完会后,正杰回村和大家商量。一些村干部说,又脱贫又摘帽了,这事干不干都中。有的贫困户吃你做的饭,最后连锅都砸了;有的是好事喜事,叫人一搅和,变成了孬事……村干部议论纷纷。
正杰摆摆手,说:“好事,咱给他们彻底办好,分配合理,群众还是拥护的……至于觉悟低的、好坏不分的,只是极少数极少数。它不占农用地,不用村里投资,不担心技术问题。——不像养牛养羊,天天得喂,还得放。
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分红。因为它是个扶贫产业,受益对象为村集体和所有贫困户。其他贫穷村都是一半对一半。”
大民说:“咱开个贫困户代表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
“还是晚上七点开吧。”正杰说。
晚上,贫困户来了八个代表。大家坐定,正杰传达了乡里的会议精神,重点是光伏项目的介绍和收益分配,问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提提。
沉默好一会,没人吭声。墙角冒起一溜青烟,老支书张全生开始吧嗒吧嗒地吸旱烟。
“老支书,你讲讲。”正杰点将了。
“党的政策就是好,三百六十天,天天想着,让我们富,让我们兜里鼓。大伙儿打心眼里谢党谢政府。刚才,你说是光……光啥呀?”
“光伏,就是利用光照来发电。光照越强,发电越多。”
“光伏,我当是老光棍光亮的哥光福了。”
有人在哧哧地笑。
“笑个屁,我来开会前也走了几家,大家觉得不费事,还能得到钱,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怕到底,成个镜中烧饼,都叫猫吃了,不见一分洋;二怕分配不均,看人下菜碟,生一肚子气。”
正杰示意他坐下,说:“老支书说得好。我看大家对光伏收益集体和贫困户各占一半没啥意见,各户的收益分配都取平均数。
“这好,有的不怕贫,就怕不均。下来干啥?”谁问了一句。
“下来就是签申请协议书,登记卡号。协议书上说是一季度分一次红。现在是八月底,咱抓紧时间建,阳历年底,就能分到红。将来建的时候,不要人为干扰施工,另外,加强牲畜管理,禁止进入施工现场。建成以后,也要加强管理,人畜都不能进入。明天中午,贫困户带上身份证、户口本、一卡通,到这儿签申请协议书。”
“这个屁,我敢放。咱这代表都来了,都回去捎捎话:一定支持光……光伏,谁要捣乱,谁要管理不好你家的吃嘴东西,我上门和他较真!”全生说。
“发那电跑哪儿?会不会电死地,电死树!”有人问。
“又是你这个老板悬!(老实过度)”大民喝斥道。
那人一低头,赶紧溜了。
第二天,一家家贫困户都来了人,个别是委托亲戚朋友。每人一份《三川县王寨乡到户产业扶贫光伏项目申请协议书》。正杰宣读完毕后,问大家,有没有问题?都说没有。
正杰让大家选出一位代表出来签字,复印六十五份,让各家带回。各户登记户主的姓名、身份证号、一卡通的卡号。正杰拿出了自己的老花镜,供人使用。
“这地儿,选在哪里?”
正杰征求过村干部意见,征求过贫困户的意见,大家基本上倾向放在西岭下的滩地上。这里是沙石滩,缺土,不长庄稼;还没啥大树,净是些小树毛毛和野草,作为摆放光伏板的场地,好拾掇,只需要把几块大石头挪个地儿。
一天,几个大家伙过来了,有推土机,挖掘机,把卧在草丛里的大石头,“啃”出来推走了,很快便整出了一块阳光充足的平地。村里的贫穷户,有人要求要下河滩帮忙,都因安全问题,被施工方婉言拒绝。蓝色的光伏板运来了,被服侍到钢架上,朝向南方,去拥抱阳光。
阳光下彻到蓝板上,亮晶晶的,村里多了道美丽的风景线,它和不远处涧溪里卧牛似的巨石顾盼生辉,共同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三个月后,分了红。村里人说,美好的东西来了,刘根民分了红,夫妇俩游潼关了一回,和儿媳妇鳖躁(斗气、吵架之意)了几天。为啥?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翟柏坡,微信名般若,洛宁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思客》签约作者。百余篇作品见于《奔流》《牡丹》《洛阳日报》和微信平台,文集《我爱我土》由中国文化出版社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