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圣才(辽宁)
【镜花词•名片】
清理库房,名片积、万重如雪。心微动,往事如烟,情思难绝。五载春秋交游广,一纸名片情谊结。却奈何,多数已难寻,空悲切。
岁月转,人易别。故事在,情难灭。欲重连,却叹信息成灰灭。寻觅间,或可创新法,情再接。
线上聚,心相接。故事展,谊长存。愿君知,此中深情未冷却。莫让那,旧日缘分,随风而逝。
年末清理库房时,在一种特别的氛围里,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每一角落都藏着过往的痕迹。当我踏入这片被遗忘的空间,目光被一箱箱整齐码放的名片所吸引。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各自的故事,仿佛是一本本未完待续的相册,记录着那些曾经交集过的面孔与时光。
轻轻翻开一箱,指尖滑过一张张薄薄的卡片,那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合作伙伴,甚至是擦肩而过的缘分留下的印记。每一张名片,都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有的热烈如夏,有的温婉如春,有的则简短得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转瞬即逝却留下温暖。
我细细端详着这些名片,有的已经泛黄,边角微微卷起,那是岁月不经意的抚摸;有的则依旧光鲜亮丽,仿佛刚从印刷厂出来不久,带着一股新鲜的气息。它们不仅仅是纸与墨的组合,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那些日子里,我们曾并肩作战、笑语盈盈的见证。
然而,当我试图通过这些联系方式找回那些熟悉的面孔时,却发现许多号码已成空号,邮箱也已废弃。这份失落,就像是在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照片,却记不起照片中人的名字和故事。那些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联系,终究还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模糊在了记忆的深处。
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名片,它们是否还能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否还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似乎更习惯于在虚拟的空间里相遇、相识,而这些实体的名片,是否已经成为了时代的遗物,只能静静地躺在库房里,等待着被遗忘?
不,我不愿意让这份记忆就这样消逝。我开始思考,或许可以通过一种方式,让这些名片重新焕发光彩,让那些曾经的故事得以延续。或许,我可以创建一个线上平台,让每一张名片都有一个属于它的故事板块,让持有者或是知道其故事的人,能够在这里分享、回忆,让情感得以衔接,让友谊得以延续。
想象着这样的场景:某天,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偶然间浏览到了这个平台,看到了自己多年前留下的名片,以及围绕它展开的点点滴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于是,一段尘封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一段久违的情谊得以重拾。
这些名片,它们不仅仅是纸质的印记,更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的见证。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每一张名片背后的故事,用爱去连接每一个曾经相遇的灵魂,让这份记忆,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注:创作灵感来源于知名作家王世安先生的故事。)
【作者小传】
王圣才,号文禅怪杰,祖籍山东蓬莱琅玡王姓,1973年生于大连长兴岛农家寒门。本科学历,高级评茶师。现任中国农工党民主党甘区副主委,连续三届区政协委员,两度获评优秀政协委员。在《前进论坛》《农工党刊》《高新诗刊》《都市晚报》《今日头条》《顶端新闻》《齐鲁晚报》等报刊平台上发表诗文多篇。投资策划并参演公益电影《灵爱知光》,呼吁“反堕胎,珍爱生命”。酷爱传统文化钟情古体诗词,文学创作启蒙于著名作家王世安先生。笃信参研中华禅学与阳明心学,修习“率真随性直指如来禅”,系临济宗正法眼藏白衣弟子,倡导“数字演禅,文禅并举、入世悟禅”的理念。人生格言:“秉持良知,行善济世;尚有余力,必报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