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如磐,岁月如歌
——致敬中国国礼书画家翟卫东教授
小陈
有没有一种热爱,
能够让你战胜病痛苦难,
亦能够让你穿透世间悲欢,
和光阴荏苒?
有没有一种热爱,
能够让你哪怕步履蹒跚,
只要站在那方舞台,
你就是那方舞台的王,
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心中的那幅画卷?
今日,
探访翟卫东教授,
我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
“热爱”带给人的震撼。
当我走进翟教授的工作室时,第一眼便被他那只受伤的右手吸引。那只手,曾因大病初愈,依然无法握紧拳头,仿佛每一根骨骼都在提醒着我它曾经的脆弱与痛苦。看着翟教授右手的情况,我心疼得几乎要流泪。毕竟,大病初愈,哪怕是简单的动作,也可能伴随着巨大的不适与痛苦。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翟教授并没有因身体的不便而停下创作的脚步。相反,随着我们聊起艺术,他的眼神逐渐闪烁起光芒,仿佛所有的病痛与疲惫都被他的热爱驱散。
“我要画画。”翟教授坚定地说。
这一句话让我心中不禁一颤。我知道,病后的人最需要的是休息,而不是拼命地投入工作。但面对翟教授那种自信与执着的目光,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愿他能顺利创作,身体不要再受到任何伤害。
我尝试劝阻他:“翟教授,您刚刚康复,还是多休息吧。”
他却微笑着摇摇头:“小陈,你别拦着我,我觉得能行。”
话语轻柔,却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在这样的坚持面前,我能做的只有静静地守护。
创作的过程并非顺利。翟教授拿起画笔时,右手的动作明显不太灵活,几次他都把画笔从手中滑落。而每次,他都急切地用左手拾起,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塞回到右手中,仿佛一旦松手,心中那份创作的热望就会消散。然而,每一次拾起画笔,他的眼神都更加坚定,动作也越来越流畅。
随着时间的推移,翟教授逐渐进入了状态,笔尖在宣纸上跳跃,仿佛所有的困顿与病痛都在这幅画卷上找到了归属。那些原本沉寂的笔触在纸上生根发芽,勾画出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翟教授的画,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奔腾不息;而在细致的描绘花草树叶时,又如同黄河的九曲回环,婉转柔美,曲折有情。
此时的翟教授,仿佛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病愈的老人,而是站在画案前的王者,他以画笔为剑,宣告着自己的回归。
整幅画卷完成得异常流畅,毫无停滞,仿佛黄河之水,奔腾入海,永不停歇。
对于一个刚刚大病初愈的老人来说,能够完成这样一幅作品,实属不易。而对于一位国礼级画师而言,这一切似乎又是那么自然与理所当然。翟教授的画,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他内心深处对生活与艺术的深情回馈,是他那份对生命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信念的具象化。
最神奇的事情发生在画作完成后。当翟教授放下画笔,他竟然奇迹般地能够握住了自己的右手。那一刻,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只曾经无法握拳的手,经过这段创作的洗礼,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活力,仿佛它在这一过程中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力。
回程的路上,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翟教授的乐观从容、笑对人生的态度深深感染了我。面对病痛与困境,他没有选择屈服,而是选择了坚持自己最热爱的事业,选择了用艺术去回应命运的挑战。这种坚定与热爱,令我感到无比敬佩与钦佩。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翟卫东教授致敬。
这不仅是一位国礼级画师的艺术创作,更是一位艺术家对生命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勇敢追求的表现。作为孔孟之乡唯一的啦礼书画家、清荷轩主,翟教授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智慧。今天,他再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热爱”——那是一种即便病痛来袭,依然无法阻挡的力量;是一种即便光阴荏苒,依然能够穿越时空,回响在人心深处的情感。
谨以此篇,致敬翟卫东教授。感谢您的艺术,感谢您的热爱,您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