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推介】
·
长征中的女红军
(纪实文学)
·
(路福贵)
·
我在八十岁以后,曾经两次重走长征路。特别是在2019年10月26日,我到遵义市的赤水河边,千年古镇土城。这里不仅有世界独一无二的“女红军街”,还有世界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
·

漫天红霞映照下的贵州赤水河
·
在女红军街的沉思
土城,曾经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我看到漫天红霞,映照着古老的街道,有不少百年老屋门上挂着蔡畅、贺子珍、邓颖超等女红军名字。原来是1935年1月24日,中央红军进抵土城,老街上住了女红军战士,群众称这条街为“女红军街”。联想到当年红军刚刚经过湘江血战,现在又走过黔北的高山大峒,崇山峻岭,整个红军艰苦备尝,再看到女红军的名字,让我这耄耋老人热泪盈眶,灵魂震撼!
·

赤水河边土城的女红军街
·
长征,在人民领袖毛泽东的笔下,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美国另一位作家索尔兹伯里说:“红军长征不仅属于中国,而是属于全世界”。而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学者们,推选上个一千年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100个事件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入选。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线的整个人类精神的丰碑。而就是在这个“整个人类精神的丰碑”中,女红军以柔弱的肩膀,承载起革命重担和民族大义,为坚定信仰而战,超越战事无常和生理极限,历尽苦难,淬火成钢,奏响了红军长征交响乐中的最高亢的巅峰天籁之音。
·

·
1934年9月中旬,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接到中央组织局主任李维汉的命令:草拟一份随红军主力一起行动的女红军名单,要求总数不超过30人。李维汉告诉她:“组织上决定挑选一批身体好、会做群众工作的妇女干部……妇女部先出个名单给我,总数不要超过30人。”还明确告诉她,中央领导同志的夫人和在中央直属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女同志可以不考虑,由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军队工作的女同志也不用考虑,由总政治部决定。
·

作者在习水县土城镇“女红军街”
·
经过严格筛选和把关,最终确定参加长征的女同志共有32人: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钱希均、陈慧清、廖似光、谢飞、周越华、邓六金、金维映、危秀英、杨厚珍、吴富莲、钟月林、甘棠、肖月华、危拱之、李建华、王泉媛、李桂英、谢小梅、曾玉、刘彩香、邱一涵、吴仲廉、彭儒、黄长娇。出发时,彭儒、黄长娇因故留在苏区,最后只有30名女红军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征程。
·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
世界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
土城,还建起了世界唯一的女红军纪念馆。展馆共分两部分,分别介绍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女红军的长征事迹。馆中展出了2000多位女红军中具有代表性的45位女红军的传奇故事。纪念馆介绍: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有: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贺子珍等30位;红二方面军有李贞、陈琮英等22位;红二十五军有周东屏等7位。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人数最多,张琴秋、林月琴、汪荣华、王定国等,共约2000余人。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妇女独立师。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下辖两个团,平均年龄20岁。这是中国红军史也是世界军事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女性军人建制。
·

土城女红军街的蔡畅旧居
·
但是,中华大地红色文化博大精深。随着对红军长征研究的深入,历史资料更加全面。
2020年8月15日,长征女红军精神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希胜在会上介绍,过去常说,各路长征女红军人数分别是,红一方面军30人,红二方面军26人,红四方面军不少于2000人,红二十五军7人;各课题组经过调研后认为,红一方面军不少于230人(原来说的30人应是长征女红军中的女干部),红二方面军57人,红四方面军不少于8000人,红二十五军仍为7人。红一、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课题组为62位长征女红军立了传,在介绍她们生平事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她们在长征中的重要贡献。
·

长征中的邓颖超
·
贺子珍舍身救战友
长征中,女红军们与男同志一样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嚼树皮……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长征中的女红军以特殊的革命意志,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壮丽一页。她们不仅是英勇的战士,而且是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鼓舞士气、宣传群众,救死扶伤、给养筹运的各种后勤工作中,她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康克清、刘英等是做宣传工作的模范,蔡畅经常高唱《马赛曲》等激励大家的斗志。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能歌善舞,更是被誉为“赤色明星”。她不仅会作词,长征中与陆定一一起创作了《打骑兵歌》、《两大主力会合歌》等,还带出了一批文艺队伍。
·

·
其中,最让人灵魂震撼的是贺子珍舍身救战友的英雄壮举。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到了贵州盘县附近的五里排。突然,一架敌机俯冲下来。休养连指导员李坚真急忙大喊:“快卧倒!”敌机连续扔炸弹,一部分担架上的伤病员急需转移。在攻打娄山关时腿部负伤的团政委钟赤兵正躺在担架上动弹不得,他的警卫员已经牺牲在担架旁了,他的处境非常危险。
·

毛泽东与贺子珍
·
贺子珍发现钟赤兵正暴露在敌机的威胁之下。她奋不顾身地跳出小沟,把担架向隐蔽处拖去。然而,敌机又一次俯冲下来,机枪猛射,扔下炸弹。在这危急关头,贺子珍毫不犹豫地扑在了钟赤兵的身上。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钟赤兵没有再受伤,而贺子珍却伤痕累累地倒在了血泊中昏迷不醒。17块炸弹碎片嵌入了她的头部和背部,鲜血流淌。警卫员吴吉清背起贺子珍,奔向担架,接着骑马去总卫生部请来李芝医生。
·

贺子珍在女红军街的旧居
·
当时缺乏麻醉药,医生和战友狠了狠心,咬着牙,几个人按住她,用夹子把弹片一块块地取了出来,而深入体内的弹片难以取出,其中一块弹片嵌入头部,成了“永久的记忆”。经过几天的抢救,贺子珍才从昏迷中醒来。而她醒过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询问钟赤兵的情况。然后,又嘱咐大家,千万不要把她受伤的消息告诉毛泽东,以免他牵挂。毛泽东听说贺子珍为了掩护战友而身负重伤,便立即把自己的担架和警卫员派给了她。贺子珍不同意,一再说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大家行军,主动向组织提出把自己寄放在老百姓家中。可是大家哪里肯丢下她呢,大家轮流抬着她前进。
后来等伤势稍好一点,她就再也不肯让大家抬,自己走,一直走到陕北。
·

·
吞针牺牲的吴富莲
堪比绞肠牺牲的陈树湘
所有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中,第四方面军的女红军最多。1933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批妇女投入革命。在总指挥徐向前和川陕省委的领导下,挑选出400多人,在四川省通江县组建了“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营”。该营下辖4个连。第一任营长陶万荣,政治委员曾广澜,时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直接领导妇女独立营的工作。从此,红军的第一支正规妇女武装诞生了。
成立不久,便在通江县鹰龙山打了一个大胜仗,消灭了川军田颂尧一个团,受到了总部首长的嘉奖。同期,邻近的苍溪县也建立了妇女独立连,长赤县建立了妇女独立营,1934年2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也在旺苍坝成立。1934年11月,广元县妇女独立营与长赤县妇女独立营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2团。
1935年2月,为迎接中央红军共同北上抗日,把从苏区各地撤到旺苍来的妇女工作人员集中起来,连同原来的两个妇女独立团共2000多人,整编为妇女独立师。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
·

四方面军女子独立师师长张琴秋
·
她们参加长征,与男同志一起行军打仗,冲锋陷阵,甚至刺刀见红。他们在反刘湘的“六路围剿”中,配合友军消灭敌军两个团。由于她们的草鞋上经常比男性军人多了两朵红色线球,以致吓得川军看见红色就胆战心惊。1935年4月3日,妇女独立师1团担任守卫剑阁阻击敌军任务。经过两昼夜激战,敌军被歼灭,俘获敌军旅长在内百余人。妇女团一营一连护送500多名伤病员冲过腊子口时,遭遇敌人骑兵袭击,全连近百名官兵有七十余人英勇捐躯,伤病员安然无恙。
·

红军女子抗日先锋团政委吴福莲旧居
·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胜利会师。1935年8月,中央决定组织左、右两路军经草地继续北上抗日,经过长征,特别是三过雪山草地,妇女独立师人员有比较大的牺牲减员。
1936年秋,红四方面军奉命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西路军遭到了数以万计马家军的轮番进攻。年仅25岁的吴富莲义无反顾地挑起妇女先锋团政委的重担,年仅23岁的王泉媛被任命为先锋团团长。
·

·
1937年3月,妇女先锋团为掩护主力东渡黄河与中央红军会合,奉命佯攻张掖,钳制敌人。妇女先锋团由西路军各部的千余名伤病员和疲惫不堪的女战士组成。在吴富莲的率领下,妇女先锋团很快在实战中,成为一支坚强的战斗队。永昌的守城、高台的激战、倪家营子的肉搏,都有妇女先锋团冲杀的身影。吴富莲率部与敌人进行了九昼夜的周旋,出色地完成了钳制敌人的任务,但也被凶残的马家军重重围困。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吴富莲和王泉媛不得不把真相告诉大家:妇女团已面临绝境,愿意下山的可以独自逃命。然而,没有一个人愿意下山。她们打响了最后一次战斗,班长张富指,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有的女战士用剪子切断了气管,有的战士手挽着手,高唱着《国际歌》,从山头上跳了下去……
吴富莲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最后还是倒在了阵地上。最后,坚贞不屈的吴富莲吞针自杀,年仅25岁。其悲壮堪比湘江战役中绞肠自杀的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
团长王泉媛(23岁)被俘,受尽屈辱,三年后逃脱,找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未被承认。直到1989年被国家确认红军战士待遇、选为县政协委员后,她已经是76岁高龄。
·

王泉媛 原女子独立团团长
·
红四方面军中的女红军,人数最多,在长征中损失最大,平安到达陕北的只有300多人。但是,她们和整个西路军一样,仍然是共和国胜利丰碑底座的基石。西路军的历史是悲壮的,妇女独立师又是悲壮历史中最让人灵魂震撼、心头发烫、热泪盈眶的高峰篇章。
·

·
1939年,毛泽东为《中国妇女》杂志创刊号题词说:“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方东,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到之之法,艰苦斗争,世无难事,有志竟成。有妇人焉,如旱望云,此编之作,伫看风行。”毛泽东的这幅题词,对广大妇女作了高度评价。
·

·
中国工农红军中的女红军们,把自己的理想铸进了长征这座伟大的历史丰碑。(1921.8.20)
·

北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的长征女红军雕像
·
(此文源于1921.8.21“红网论坛”)
·
参考视频:《女红军血战马家军》

·
【本文作者简介】路福贵(1933.5-2022.12),又名路富贵,笔名陆明,河北丰源县人。1949年5月参加革命,随冀东解放区南下干部工作团入湘,1949年入团,1952年入党,历任中共湖南省邵阳县委干事,邵阳县委纪检委秘书,办公室主任(县委委员),邵阳地委常委秘书,中共绥宁县委副书记,邵阳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城步县、新化县革委副主任,湖南省建委办主任,省环保局副局长等职。离休后,被湖南省委聘为“党史联络员”。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路富贵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肖殿群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