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岁月荏苒,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年了!回忆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其音容笑貌,仍记忆深刻,许多往事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一 样!现以此回忆短文表达对父亲的感恩和怀念!
父亲生于1922年,卒于2004年,享年83(虚)岁。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勤劳肯干很能吃苦而且十分朴实厚道的深刻形象。
我的爷爷奶奶去世早,爷爷是1943年秋季被土匪殘害致死的,当时父亲仅21岁,奶奶是1950年去世的,不到三十岁父亲就失去了双亲。我的姥爷姥娘去世也很早,大舅又是1945年抗日战争中光荣牺性的。家人亲人的相继离世对父亲的打击很大。但是父亲没有被压垮,他先后料理完爷爷奶奶的后事,从很年轻就挑起了全家六口人的生活重担。三十多亩地的耕作和多种农作务的种植管理收割,这些农活主要靠父亲一个人操持着。早年家西地还有一大片梨行,那里有几十棵老梨树,修枝授粉收摘等都要登梯子操作,卖梨和儲存也要占用很大精力。我清楚地记得,每天天不亮,父亲就怀里揣着干粮熟地瓜带点老咸菜早早地下地了,中午家里送点午饭,傍晚很晚才回来。晚上还得剝玉米摔花生,推磨磨面……真是从早到晚从不闲着。到了冬季,不管刮大风下大雪,父亲一早还出去检粪拾柴禾。父亲终年劳作,冬天时他双手都干裂出许多大口子也不得停歇,为了减少痛疼,他只好用粘胶在油灯上烧化后再去粘上这些口子,每次操作时都疼得难以忍受!我在一旁只能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苦,解放初期那几年父亲在冬季还跑到几十里外收破棉花套子,卖到棉厂,挣两个钱。有一次天刮着大北风,又下起了中雪,天都黑了还不见父亲回来,母亲和我们都很担心焦虑,晚饭早就做好了,一家人都无心吃,只盼着父亲能早一点平安回家。等了很久父亲才挑着一担子旧棉套了回来了,只见他浑身是雪,担子兩边的套子也是被大雪覆盖。母亲既惊喜又埋怨还心痛,一边用条.帚掃父亲身上的雪,一边说:回来那么晚哪?父亲却为今天路虽然跑的路远,但收的棉套子多而倍感慰心。
父亲家里家外的活都能干,包括盖房子、盘大囤、编箩筐、拖土坯等,连打个小桌子小凳子这些木匠活也会干。所以家里住的用的都是父亲亲自操办。五十年代,父亲在农闲时还经常推独轮(木制)车搞运输,以挣个零花钱。汤村处在黄河故道,村西和村东的二里开外都是著名的大沙土窩,不要说推车子,连步行走都很困难。所以父亲每次推独轮车运货中,母亲都按排我们弟兄们带着绳子提前到沙土窩帮着父亲拉车子。六十年代生活最困难时期,全家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但是我们家男孩子多,孩子长大了要恋爱结婚分家,房子必须要盖,父亲为了盖座新房子,大队却偏偏分给了一个大坑当宅基地。面对大坑,父亲很上愁很无耐。咋办?填!但填这么个大坑得需要多少土呵?大哥教书,二哥当兵,弟弟还小,正在上学。只能靠父亲一个人承担了。面对这么大个工程量,父亲没有被这个困难所吓倒,于是他忍飢挨饿推起独轮车从村东大堤上一锨鍁地装上土,再运送到大坑里把土填上。填平这么个大坑需要多少土呵?真是个天文数字。一车车,一趟趟,起早贪黑,不顾疲惫,连他自己也不知推了多少车,跑了多少趟。每看到大坑每天都在渐渐变淺变小,父亲的心目中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增添了克服身心疲劳辛苦的力量。邻居街坊既为我父亲如此辛劳顽强赞佩不已,同时也为之深深地同情和怜悯。待大坑填平又盖起新房时,中年的父亲腰板就直不起来了。村民们都说,我父亲就是成年出大力把腰就给累弯了。
父亲不仅辛劳勤奋一生,而且自己从不讲究吃和穿,即使生活好了以后也不舍得在吃穿上多花钱。平时有点好吃的都留给母亲和我们兄弟姊妹。他有一句名言:再好吃的也是过过嗓子眼(食管)呵!有一年春节我给老人带去两条大鲤魚,炸了后春节吃了一条,另一条不舍得吃,一直放着,说要等我们正月十五回家过元宵节时再吃。那年正好是暖冬,正月十五拿出来时魚早就发霉变臭了。父亲见状心痛之极溢于言表!
父亲既是严父,更是慈父。他一生言行一致,教我们当老实人做老实事,不许撒谎,别图形式外表,更不准做违法和亏心的事。他很尊敬长辈,对我奶奶和叔伯爷爷叔伯奶奶都尽力关照。对我母亲也很尊重,父母一生没有吵过架红过脸,更没有骂过人,这非常难得。父亲对我们兄弟姊妹六人都很爱护,一生既没有打过我们,也没有骂过我们。我们谁若错了就予以批评教导。父亲若脸色不好看,我们就害怕。包括对诸多孙辈也一一帮助照看管教。一九八一年由于我爱人上大学,把仅一岁半的二子汤辉放在老家让父母照料。有一次小辉不小心划火柴把一个干草垜烧光,父亲不但不训斥反而怕把汤辉吓着了!这一垛草可是父亲辛辛苦苦从地里一把把割下来后再晒干堆垛,这是用它来烧饭的呀!由此彰显出老人对孙子大慈大爱的宽阔胸怀!父亲一生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了!我不会忘记1946年冬天我还是一岁多的幼儿时父亲就抱着我踏着雪到敬武大爷家观赏驻扎在那里的解放军。我也清晣地记得年幼时父亲常为我穿衣系扣,冬天天冷时为我们扇火玻琪,早晨还没起床就为我们烤好了小地瓜。一幢幢,一幕幕,都牢牢留在我的脑海里。
父亲和街坊邻居关系处得也融洽!冬闲时他们也常来家中喝水烤火聊天。谁家有红白喜事或赶上收麦子拆房盖屋等大事,也都互相帮忙扶持。至今我很留恋小时候乡村近邻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纯朴的浓厚氛围和纯朴友情。
父亲虽是个普通农民,但他有一定文化。他上小学时成绩很好,还顺利考上了高小。由于日本侵略和抗日战争爆发,遗憾地中断了他的学业。如果他能继续上学,我想一定会成为一位很有作为的文人。父亲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我清哳地记得一九五三年他在自家买的新萝上写的那一幅工整的小楷。再加上他干活勤奋为人实在,一九五八年就按排他去西华村(中心管理村)红专学校做饭管伙房,后来又到林庄做饭,再后来又在本村专门收草喂牛,因为他会记帐算帐写便条。真亏了他在生活最困难的那几年主要在食堂做饭。我妈妈说,您爸爸饭量大,如果不去食堂得把他餓死了!当然爸爸也挨过锇。我记得1960年全村老少集体上家北地里干了一下午活,回到家里没有饭吃,全家人都饿着肚子,父亲就到枣树下检老早就落下来的很干㿁的小枣吃,母亲也难受得落泪。有一次全家人没饭吃,我感觉肠子就要打卷,肚子痛得难受,躺在床上又哭又叫,母亲安抚说:您爹到北陶镇买干粮快回来了。我们焦急地等呵盼呵,等到过午,父亲却在镇上买不到干粮(粗面玉米饼或窝窝头),仅买了两个甜瓜,为一家人充了飢。那些年的穷日子苦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呵!但是都挺过来了,侥幸的是我们家没有餓病更没有饿死一个人。
由于父亲有一些文化,对上级的政策能领会,人又本份老实,所以在历次运动中不偏不依,与村委会关系也一直很融洽。解放前那几年就安排解放军战土常住在我们家。但成立互助组初级社时,父亲有观望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他总觉得自己勤劳能干,又有一些土地,和那些人既懒怠地又少的户混在一起吃亏。母亲却持有一直得跟着上级走的开明态度,所以很快我们家也入了互助.组合作社。过去虽然经历了土改以及多次政治运动,但是父母和街坊邻居相处都是本着看人品不是看(出身)成份的原则,所以人缘一直非常好!
父亲自己有点文化,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所以坚决支持子女上学。在当时生活十分困难艰辛的情况下,都鼓励我们个个上学。1953年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午饭后,由于父亲批评我毛笔大仿没有写好,就一下子伤了我的自尊心,于是我像发了疯似地坚决不上学了。父亲耐心地一边为我研墨,一边开导我,但我还是哭着叫着执意不去。无耐,父亲索性扛起我就向学校奔去。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都很诧异。他们都说:念书总考第一的润芝怎么逃学了?父亲把我放下后我的呕气就消了!1958年我和大哥都在北陶中学上学,又赶上五九至六一年三年天灾人禍,生活实在困难。但是父亲亦然支撑我们学习。一九六四年我赶上高考,我和全家本来都寄托着我能上军校或参军,不用家里再拿钱了。未料到由于我红绿色弱,无法从军,却被哈工大录取。面对拿不出80元入校费(含车票等)的困难,咋办?不上,可惜!这可是全村历史上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呵!而且还是全国重点名校。上,钱从哪里来?经权衡利弊分析,最后确定砸鍋卖铁也得上!于是父母把家里养的猪和羊卖掉,又跑到东门口担任信用社会计的姑夫处贷款30元,这样才凑够了80元,使我顺利地跨进了哈工大的校门。当我入了校办完手续买了文具交了当月伙食费后,还剩下30元。于是我立即打回家偿还了那30元的贷款。我深知家中生活十分艰难,六年的大学.生活,我仅依靠每月18.5元的助学金,省吃俭用,再也未从家中拿过钱。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开放,大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起来富起来了。我们兄妹六人都成了家,都有了自己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不少人还参加了工作,吃上了国家发的工资。全家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父亲看到孙男嫡女一大家人,老人的晚年感到很知足很幸福!
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二十年了,但是至今我们还时常想念他,晚上做梦还常常梦见他。父爱如山,父亲一生的艰辛和对我们全家的付出我们銘记在心,感恩不尽!我又时常感到老人健在时尽孝不周,关照不够,心中常存遗憾自责。晚辈的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教侮,愿以踐行和实现您的美好期望来告慰慈父的在天之灵!
作者汤润芝,山东冠县人,1945年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74年在六机部404厂任厂团委书记时,作为带队干部带领知青下乡至湖北省枝江县新华大队。在聊城市纪委副书记丶监察局局长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为聊城市知青文化促进协会顾问。 自幼爱好书法,退休后参加了聊城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市书画研究会、中国知青书画院、中韩书画艺术交流协会等书画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和展览笔会活动,并担任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市书画研究会艺委会副主任、中韩书画艺交流协会理事和中国知青书画院副院长。作品以行楷为主,擅常榜书。作品被诸多单位和个人惠存收藏。
编辑|柴士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