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系列作品
孟家楼、耿家楼,风雅无限濯锦亭
侯林 侯环
街巷,乃城市的骨胳与血脉,而名士与建筑,则是骨胳与血脉的支撑,有了它们,城市文化才变得鲜活且流动起来。济南向有《济南地名漫谈》《济南老街史话》《历下老街巷》等书,对发掘济南老街文化甚有裨益,然其中名士贤达多有遗珠之憾。今据读书所得,予以补录,使夫读者看到,济南作为名士之城,在那些看上去普普通通不为人知的小街僻巷里,都会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名人遗踪和风雅旧事。因自即日起,特在风香历下开设《老街巷里的济南名士》栏目,以飨读者。
自古以来,济南便是楼观之城。
金元诗文大家元好问在其《济南行记》中说:“大概承平时,济南楼观天下莫与为比”。这之后兵燹丧乱,许多楼观成为荆榛瓦砾。尽管如此,济南楼观之美仍然没有消失殆尽,“虽高甍画栋,无复其旧,而天巧具在,不待外饰而后奇也。”
明代,大明湖上,便有诸多美丽的私家楼观在。我们今天要谈到的,是济南名宦孟醇与其孟家楼、濯锦亭、烟雨亭,以及耿熠与其耿家楼的风雅过往。

今大明湖 王琴摄影
之一,孟家楼高人孟醇
明代嘉靖年间,在济南北门内会波街,有孟家楼,此为济南名宦孟醇之故宅。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宫室》:“孟家楼,北门内会波街,孟观察醇建。”
在济南历史上,尤其是明代,许多名士缺乏必要的资料。这与明代崇祯《历城县志》编辑的较为粗疏有关。清乾隆《历城县志》在《列传三》“杨承恩”后,有《按》,称:“《旧志》人物传,每传仅数语,亦有历官甚显而无传者。其‘选举’条下,间缀一二语,不能成传。”然后,乾隆《历城县志》举例说:万历进士董元学,嘉靖举人孟醇等人,便属于此种情况。
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八《选举》“孟醇”:“嘉靖辛酉科(注:四十年,1561)举人,云南佥事。侏儒滑稽。善摄生。好亭榭。”

书影: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八《选举》“孟醇”
又据明《历乘》卷九《贡举表》:“孟醇,云南佥事,为人滑稽,善摄生,寿九十而卒。”
没有发现更多的资料。看来我们也只能就此加以分析研讨了。
其一,侏儒滑稽。
说明孟醇个头矮小,但富于智慧,其表现为能言善辩,言辞流利,诙谐幽默,能力超强,这与咱们济南的另一位同时代高人刘亮采十分相似。若不然,孟醇仅凭一个举人身份,且如此相貌不扬,能官至云南按察司佥事?这只能是能力与智慧的超强表现。济南名士、延绥巡抚王见宾,那是何等人物,唯独喜与孟醇交往,匝月一聚,敲棋煮酒,此亦足见孟醇在家乡之影响力非同一般。
其二,善摄生。
摄生,即养生,保养身体。《老子》:“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孟醇显然是位养生专家,特能领会摄生之根本要义,不然,焉能活到九十岁高龄!孟醇家有缙绅坊,大书“登瀛”二字,好是潇洒,那不是要羽化登仙了!
其三,好亭榭。

大明湖亭
王象春《齐音》有《濯锦亭》诗,正吟孟醇所造之名亭也。诗与笺注如下:
濯锦亭
檐牙直饮水中间,风送书声淑气还。
只有此亭高且敞,雨晴欹枕看华山。
亭乃孟观察宾竹所构,在府学之北,北向湖心,见华山如笔卓,苍翠逼来,直堪袖取。去此亭东西四五步,华岫便隐去不得复见,明湖、华山得两兼者,城中无二地也。观察年九十余,步履如飞,豪饮欢话,盖地仙矣。余初至无泊,馆此月余,每早起栉沐既成,必向华岫再拜,爱而敬之,不能自禁。

书影:王象春《齐音》
孟观察宾竹,宾竹,孟醇之字。观察,指道员。明清尊称道员为观察。孟醇曾为云南按察司佥事,例兼分巡道。故以观察称之。
王象春在诗里说,濯锦亭的亭檐倒影在大明湖的水中,清风送来阵阵的读书之声。在这里,只有这个亭子高耸且敞亮,在亭中,不论阴晴都可以倚着枕头欣赏到华不注的倩影呢!
而在以下的笺注中,诗人有更为详尽的解说:这濯锦亭是孟醇观察所筑造。它在府学文庙北面,正北对着大明湖的湖心,在这里观看华不注山犹如一枝卓立的笔,而且,青山的苍翠扑面而来,真想将它装在袖子里带回家去呢。此亭的奇妙在于,由此亭向东四五步,或者向西四五步,美丽的华不注便看不到了。这濯锦亭真是绝妙之地,能够既欣赏到大明湖又欣赏到华不注的,在济南城中只有这里,没有第二个地方(笔者注:恐怕也只有亭榭专家的高人孟醇观察,有着这样的选址智慧与审美眼光,而且想得到、做得出。)这亭主孟醇呀,年龄已经九十余岁,却依然健步如飞,且能饮酒健谈,实在是一位住在人间的仙人呀!
最后,王象春谈到自己的亭中岁月,原来是,他刚刚来到济南时,没有住的地方,便在濯锦亭住了一个多月,每天早上洗漱之后,他必向华不注拜了又拜,这是热爱,也是尊敬。总之,是禁不住的审美情感。

大明湖历下亭 王琴摄影
王象春谈到此亭在府学文庙北面,此处应是明代济南的鹊华桥街。
好亭榭的孟醇除了濯锦亭,还在湖边造了一个“烟雨亭”,应该是与濯锦亭作伴的。只是,濯锦亭靠湖水更近一些(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建置宫室》:“烟雨亭,鹊华桥西,明孟观察醇所构建。其临水者曰濯锦……。”)
烟雨亭,多么好听的名字,他一定有感于“明湖烟雨”“鹊华烟雨”的浓浓诗意,而为此亭命名的吧。
之二,耿家楼贤吏耿熠
而在烟雨亭的西面,还有一楼,名耿家楼,系万历间济南名士耿熠所建。据明崇祯《历城县志卷四建置宫室》:“耿家楼,烟雨亭西。耿郡丞熠筑。”
烟雨亭西,约略相当济南贡院之北,贡院后街的位置吧。
据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耿熠传”及乾隆《历城县志》中关于耿熠家族的记载,耿熠,字肖桥。历城人。耿熠高祖名耿信,明永乐三年光禄寺署丞,历庆阳府知府。耿熠之父耿尚文,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官蠡县知县。耿熠气度恢弘,才资敏茂。万历四年山东丙子乡试以第十一名中举人。官至广平府同知。

道光《济南府志卷四十九》“耿熠传”
耿熠初官陕西任环县令,廉平勤干,三年报最(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升徽州知州。他救济凋敝百姓,纠察贪婪官吏,被称为“贤吏”。终广平府同知。济南人称“耿郡丞”。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