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京都爱情09
亲爱精诚370
沿着哲学之道走一会儿,又拐进一个小道,就看到了斜坡高处的栗原家。
栗原家是一种小小的两层楼的小木屋。一楼最多40平方,二楼30平方。楼上是栗原君的书房和卧室。楼下是会客厅、厨卫和惠子的房间。
惠子放下我的背包,招呼我坐下。然后去厨房忙了。会客厅里像中国一样的摆放着八仙桌椅。桌上有餐桌罩,已经摆放了一些冷盘、水果。
栗原君说:是不是看到八仙桌有点奇怪呀?郭君一定在想为什么不是榻榻米?
我点头。栗原君说:日本人的确是在榻榻米上的小桌上用餐。但是惠子考虑到郭君可能不习惯跪坐在榻榻米上用餐,所以就把菜摆上了八仙桌。别奇怪,其实日本人也用八仙桌,只不过在各种有关日本的宣传片里很少看到,这大概是为了突出榻榻米这种日本的重要标志吧。这就导致很多中国人以为日本人只用榻榻米而不用八仙桌。
哦,我说:原来是这样。其实我在榻榻米上的小矮桌上吃饭也是没问题的。只是可能要适应一段时间。
栗原君说:不用花时间适应。我家是汉学家庭,可以做到日华同频共振。只要郭君你在日本,惠子就会让你在八仙桌上吃饭。惠子在八仙桌上练毛笔字,所以八仙桌也是惠子的学习用具。
我说:真不简单啊,惠子的书法一定很出色吧。现在中国的小孩子早就不怎么练书法了。
栗原君笑说:嘘,小声点,千万别让惠子听到你说她是小孩子。连说她是“小大人”也不行。她固执的认为她是装在小孩子身体里的大人。她从八岁起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唉,这些事你们大人不懂!”
这时,惠子端了两盘菜上桌,说:我在厨房听到你们说榻榻米。其实,榻榻米起源于中国。日本有汉学家考证,榻榻米在中国早在尧舜时期就有使用迹象,而具体文献记载则源于西周。到了两汉时期,榻榻米发展到了巅峰,并在随后的盛唐时期传入日本。
我惊叹道:真没想到,惠子对中国这么了解,真的是女汉学家呀!
惠子开心的说:爸爸就没有郭君这么会鼓励人,我会努力的,不能让大家失望呀。对了,五胡乱华之后,胡人生活方式影响了汉人,唐人使用了“胡床”之后,就再也不用榻榻米了,可惜呀,中国人丢掉了生活传统。
我又赞叹:惠子竟然知道“五胡乱华”。不过“胡床”并不是床,而是来自西域胡人的一种可折叠的椅子。现在有很多专家认为,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床,即“胡床”,是李白在院中赏月坐的凳子。
惠子笑说:爸爸从来没有对我说过这个,看来以后我要多向郭君请教了。那么,按照郭君的说法,李白的《静夜思》不是坐在床上被窝里写的,而是坐在月光下的庭院中写的了?
我说:两说而已。至于是床上静思还是在中庭默想,完全凭个人感觉判断吧。
这时,栗原君拿来了一瓶酒,说:边吃边聊吧,惠子一谈起有兴趣的事情来,简直就没完没了。
栗原君倒酒的时候,我注意到酒瓶上贴了一个标签,写着“郭泉君”。栗原君说:这是惠子贴的,他怕我把这瓶她专门为郭君准备的酒喝了,所以她贴上了标签,防止我拿错了。
我又看了一眼,发现这个字体就是给我写信的字体。我忙问:惠子的书法是跟栗原君学的吗?我看惠子的字体和栗原君给我写信的字体很像啊。
惠子抿嘴笑。
栗原君说:每次我给你写信打完草稿,惠子都自告奋勇的帮我誊抄,所以郭君收到的信,那上面的字是惠子写的。
我再次赞叹:娟秀清新,白雪柳絮。扫眉之才,春风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