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作家‖源自母亲的文学
——致何碧秀
文/老悟
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抹温柔的光影,那是煤油灯下母亲忙碌的身影与温暖的话语交织成的画面。对文字的喜爱,便是在这样温馨而质朴的场景中悄然萌芽,如同春日里不经意间探出头的小草,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一切的开始,源于那个上小学二年级的年纪,一个对世界充满探索欲的时期。妈妈突然提议让我给远在勉县的外公写一封家信,这对于识字不多的我来说,无疑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妈妈的眼神里满是鼓励,她仿佛能看到那颗即将被点燃的文学之种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为了帮助我克服这个难关,妈妈特意为我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那厚重的纸张和密密麻麻的字迹,成了我通往文字世界的钥匙。
每当夜幕降临,家中的煤油灯便散发出昏黄而柔和的光芒,将小小的房间笼罩在一片温馨之中。妈妈坐在一旁,手里忙着针线活,嘴里则念叨着要对外公外婆说的话。我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一字一句地斟酌、查找、书写,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翻开那本沉甸甸的字典,像寻宝一样寻找正确的答案。那一刻,字典不仅是工具,更是我与未知世界对话的桥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妈妈的意思组词造句,书信的内容也渐渐变得丰富而有文采。每当看到妈妈脸上洋溢着的欣慰笑容,以及外公外婆和舅舅回信中的夸赞之词,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喜悦。那些夜晚,煤油灯下的时光,不仅教会了我写信,更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与力量。
岁月流转,我从作业本上的铅笔字,一步步走到了报刊杂志上的油墨铅字,每一步都离不开妈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我开始意识到,妈妈的爱是多么博大而深远,它不仅滋养了我的心灵,更为我铺设了一条通往文学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文字表达情感,更懂得了生活的真谛与人性的美好。
如今,当我回望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感谢妈妈,用她那看似平凡却又无比伟大的方式,激发了我对文字的热爱;感谢一路遇见的诸多老师,他们不仅传授给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所有的遇见,无论是风雨还是晴天,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源自母亲的文学梦想,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爱与希望,让这份爱如同煤油灯下的光芒,温暖而持久,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简介】老悟,真名:伍宏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汉中市汉台区作协会员长诗《从长安到敦煌》入选香港《中学生选读篇章》课本。有诗文发表、入集、出版。
平台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