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在童年的心动里
文/奇石
家乡在哪里
如果不曾尽兴喜欢玩耍
哪有影像被记忆储存
发小们早已经别她而去
那房子街道环境
早已经不再是记忆里的模样
那大榆树
早就被贪婪惦记去了无数回
那家乡的大杨树也被挺直的小山杨树替代了无数回
欲望折磨着成长
越是贪婪越绝望
那粗壮大树组合的神奇小树林
是智慧社交传播的阴凉
如今
早已经不见了
去哪听鸟们自由欢乐的歌声
没有善良淳朴的友好聚集散播美好
那家乡就不会表现出最有感染力的亲切
记忆里的
老爷爷老奶奶们都走了
最愿意帮助邻居打扫挺院子
那个独居老奶奶
总爱拿出好吃的给我们
我们太调皮
总逗老奶奶多大年龄了
老奶奶不厌其烦的用异乡的口音告诉我们
我都吃屎了
我都七十了
我们这个省份的人
平均年龄七十五六岁
今天你多大
还有多少年你就到七十
今天虽然可以更好的享受科学技术和物质丰富
可我们能不能长生不老
能不能永远健康
不懂感恩
自私不知足的人
心里永远贫穷
缺少格局层次
人品
能好到哪里
我们也会逐渐变成叔叔婶婶阿姨爷爷奶奶姥姥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顺
心年轻
天真一点
什么都不再算计计较多开心
顺其自然
身心会更健康
朋友玩伴也会不少
生活一定会更简单快乐
到了故乡
总是会去记忆里找寻妈妈年轻时候的影子
家家的那大铁锅总是在学生们放学回来的时候飘出饭香
路过谁家
就能闻香知味
大体猜得到
谁家做了什么饭菜
小时候盼望着
长大
恋爱结婚
去挣钱
进家第一问
都习惯了
那是看不到妈妈时就问爸爸
我妈呢
惹得爸爸挑理
那蜡烛的火苗
跳动着多少童年希望的温暖
为了节约总是在天黑的时候就早早吹灭灯火
听妈妈讲瞎话
讲励志善良勤奋守信讲原则的道理
在假日里最热闹
孩子们在娱乐嬉戏里历练智慧体验社交积累经验
越是调皮捣蛋越有趣
我当上了孩子王
体验到了权利
时光匆匆
都没想好都该做什么
怎么做
我们就快老了
看到历经沧桑的儿时玩伴
脑海总是浮现出他们童年的模样
今天的脸有些老
本不该属于他们
他们应该永远年轻朝气蓬勃激情四射
永远有好运气
不知道为什么
今天的我们
似乎觉得自己那么陌生
不怎么认识自己
不愿意承认现在的自己是自己
记忆里的印象
自己应该更像高富帅的白马王子
可那校花班花
野菊花们
都已经不在婀娜多姿
不再矜持害羞
失去了那种心动的艺术感染美
时代发展变化太快
一切变得陌生
来不及认识思考
就当上了主角
不知不觉
就被去当看客了
那大自然在和我们开玩笑
还是因为我们只是衰老
但心还没成熟
不懂天意
越是自以为是
越是囚己虐心桎梏折磨自己
童年
回不去
那还在的老房子也不觉得很亲切
偶然回首才发现
我们在找童年的乡情
童年模式的玩伴
她不在别处
只能在
在自己的心里
如果那时没有渴望
没有顽皮的交集互动记忆
你不曾牵我的手
我们不曾是相互拥抱过的好朋友
我的心遇到谁都不会很激动
时光已经把很多欲望幻想抹去
成熟了的我们不在幻想
有爱的地方
都是好风景
有爱
就是诗和远方
我依然惦记家乡
那里曾有儿时梦想
童真的秘密
在那里埋藏
我们曾玩住家看狗角色
我扮演爹
你演绎的娘淋漓尽致的模仿
仿真生活
练习着未来担当
故乡呀故乡你到底在哪里
儿时盼望长大离开
今天已经长大也离开了故乡
可惺惺念念的故乡到底又是什么
那是
不想长大和发小一起有梦的童年
长大就是烦恼
童年
有父母亲爱护
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
那才是无忧无虑的
最自由快乐
被爹妈爱着的孩子
最幸福
我想念家乡
更想念
妈妈
【作者简介】奇石 男 东方人 热爱生活 爱好广泛多趣 好奇 。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