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革命先驱傅烈英雄事迹
傅烈生平事迹1899-1928.4.3
中国人民革命不朽的英烈,中华民族不死的灵魂。
江西临川上顿渡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任秘书,在平定海南岛军阀邓本殷的叛乱中,带领政工人员率先南下,向群众宣传革命军队的严明纪律。1926年7月,在北伐途中第三军进攻南昌遭遇不利,一时间队伍乱作一团,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引导部队有序撤退。1927年,赴四川先后创办了《川潮》《四川通讯》《学生时报》等刊物,为四川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3月31日,四川军阀刘湘残酷镇压重庆社会各界人士爱国集会,中共重庆地委书记杨闇公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被捕杀害。中央决定傅烈任四川临时省委书记。8月,傅烈在重庆建立四川临时省委。9月,主持召开临时省委会议,制定四川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0月,临时省委在重庆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严明的纪律规定。这次会议,为巩固和发展全川党组织打下了政治基础,截至12月底,党员发展到600多人,成立了2个市委、8个县委和10个特支。1928年2月,临时省委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由他起草的《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在省委和傅烈的领导下,四川的武装暴动如雨后春笋般爆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巴蜀革命浪潮。3月9日下午,傅烈与参加中共巴县县委成立大会的8名共产党人一起被捕。敌人企图按图索骥,将地下党组织一网打尽。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傅烈斩钉截铁地说:“砍断我的头颅,也休想从我身上得到你们想要的片言只字!”在狱中,虽然备受折磨,但傅烈心中最惦记的还是党组织。他两次不顾个人安危将需要转移的材料和后续的安排等重要信息通过地下党员传递出去。生死临别之际,他写下两封家书。一封告诉父亲:“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一封告诉妻子:“你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并在信中赋诗:“拼将五尺头颅血,争得神州遍地红。” 1928年4月3日,傅烈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从容就义,年仅29岁。
傅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共江西省委首任组织部部长、中共四川省委首任书记兼军委书记。
1920年5月,他与赵世炎等爱国青年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由李维汉、李富春组织发起的工学世界社,成为第一批社员。在斗争中傅烈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共产主义者,成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的筹集人之一。周恩来任“少共”旅欧支部书记,傅烈任直属巴黎支部书记。
1927年四川发生“三三一”惨案,杨闇公、冉钧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群众斗争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党中央派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傅烈前往四川,委以“重建党的组织, 开展武装斗争,打开新局面”的重任。8 月,傅烈带着周植贡、刘大元、钟梦侠等同志,历经艰险,在西南重镇重庆建立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临时省委书记。9月,他主持召开临时省委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消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四川的影响,确定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他整顿遭到破坏的党组织,登记党员,重建重庆、成都两地的直辖市委和万县、宣汉、达县、涪陵、蒲江、南溪、绵竹7个县委以及13个特支、4个通讯点。巴山蜀水重新飘扬起“斧头、镰刀”的战斗旗帜。
1928年2月,临时省委在铜罐驿举行扩大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傅烈任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他作了题为《四川暴动行动大纲》的报告。会后,他深入川东各地,秘密组织农会,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小型分散的游击队,开展抗粮、抗租、抗捐斗争。后又对各个游击 队加以整编,建立起一支有几千人的川东游击队,点燃了声势浩大的 “万(县)达(县)大暴动”,并很快蔓延到全省各地,使得四川反动当局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3月9日下午2时,傅烈在重庆兴隆巷8号参加巴县县委成立大会时,不幸被捕,军阀王陵基亲自审讯:“你不怕死?”傅烈大义凛然地回答:“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同党有多少?”“全四川人都是!” 王陵基气急败坏地拍着桌子叫嚷:“给我用刑,用重刑!”
在狱中,敌人将煤油灌进傅烈的嘴里,用铁丝穿透拇指吊打他。傅烈手指被扯断昏死过去,被冷水冲醒过来后,仍然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我交待同党的名字,这是我们党的秘密,你砍我的头,我也不说!”凶恶的敌人对他使尽种种酷刑,也未能得逞。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宁死不屈。
4月3日,傅烈在重庆朝天门外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临刑前,他给妻子陈才用留下一封信,交待她“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信末留下两句诗:“拼将五尺头颅血,争得神州遍地红。”表达了他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傅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共江西省委首任组织部长、中共四川省委首任书记兼军委书记。
傅烈出生于临川上顿渡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傅善庆,在镇上开办了一家“傅启顺米栈”,家境殷实。作为家中独子,傅烈一直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子承父业。
1919年6月,傅烈到上海吴长泰机米厂做学徒。当时五四运动爆发不久,傅烈被上海各界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行动深深吸引,决心投身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1920年5月,傅烈与赵世炎等爱国青年一起,赴法国勤工俭学,参加由李维汉、李富春组织发起的工学世界社,成为第一批社员。
1921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为了争取学习、工作、生活等权利,发动了“二二八”请愿、“反对中法借款”“占领里昂中法大学”三次重大斗争。斗争中傅烈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一批共产主义者,成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
1923年2月,“中国少年共产党”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傅烈是社会主义青年团直属巴黎支部的支部书记、旅欧总支部委员。
1924年,傅烈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由一名普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10月,傅烈与聂荣臻、蔡畅等二十余人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1925年夏,傅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10月,随军平定盘踞海南岛的军阀邓本殷的叛乱。1926年春,接受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的派遣,领导情报小组,在广州、黄埔、东莞、石龙等地搜集情报,使区委在同国民党右派斗争中掌握了主动权。7月,随军参加北伐。11月18日,北伐军攻占南昌后,傅烈任江西省政府秘书兼第三军政治部秘书。
1927 年四川发生“三·三一”惨案,杨闇公、冉钧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党的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群众斗争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党中央派在中共中央军委工作的傅烈前往四川,委以“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打开新局面”的重任。8 月,傅烈带着周植贡、刘大元、钟梦侠等同志,历经艰险,在西南重镇重庆建立四川临时省委,他任临时省委书记。9 月,主持召开临时省委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消除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四川的影响,确定开展武装斗争的总方针。他整顿遭到破坏的党组织,登记党员,重建重庆、成都两地的直辖市委和万县、宣汉、达县、涪陵、蒲江、南溪、绵竹 7 个县委以及 13 个特支、4 个通讯点。巴山蜀水重新飘扬起“斧头、镰刀”的战斗旗帜。
1928 年 2 月,临时省委在铜罐驿举行扩大会议,正式成立中共四川省委,傅烈任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他作了题为《四川暴动行动大纲》的报告。会后,他深入川东各地,秘密组织农会,发展党团组织,建立小型分散的游击队,开展抗粮、抗租、抗捐斗争。后又对各个游击队加以整编,建立起一支有几千人的川东游击队,点燃了声势浩大的“万(县)达(县)大暴动”,并很快蔓延到全省各地,使得四川反动当局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1928 年 3月 9 日下午 2 时,傅烈在重庆兴隆巷 8 号参加巴县县委成立大会时,不幸被捕,军阀王陵基亲自审讯:“你不怕死?”傅烈大义凛然地回答:“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同党有多少?”“全四川人都是!”王陵基气急败坏地拍着桌子叫嚷:“给我用刑,用重刑!”
在狱中,敌人将煤油灌进傅烈的嘴里,用铁丝穿拇指吊打。傅烈手指被扯断昏死过去,被冷水冲醒过来后,他仍然斩钉截铁地说:“你们要我交待同党的名字,这是我们党的秘密,你砍我的头,我也不说!”凶恶的敌人对他使尽种种酷刑,也未能得逞。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宁死不屈。
这时党组织正动员各方力量进行营救。但是国民党当局采取“宁错杀一千,不放走一个”的政策,经办此案的又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敌21军政治部主任戴弁。他将傅烈等人判处极刑。
4 月3日,傅烈在重庆朝天门外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临刑前,傅烈给父亲和妻子各留下一封家书。在给父亲的信中他说:“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我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家庭的地方,但是使你现在十分悲伤。我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给妻子的信中他写道:“你是知道我怎样死和为什么而死的,你要为我报仇,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信末留下了“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铮铮誓言!
傅烈用自己短暂而耀眼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誓言。
不久,党中央派到李鸣珂接任省委书记和军委书记。李鸣珂上任后,决心为傅烈报仇。
9月24日上午,他带着一名助手,潜伏在斌升街衙门口,等到中午,戴弁坐着四人抬的青纱大轿经过,“啪啪啪!”李鸣珂和助手两人各持手枪,突然同时从轿背向轿内开枪,恰恰打中戴弁的心脏,戴弁当场一命呜呼。
两年后,李鸣珂在另一次惩处叛徒中,与叛徒易觉先突然相遇。
叛徒先惊叫:“抓李鸣珂!”
他话音未落,李鸣珂抬腕连发两枪,“啪啪!”将易觉先击毙。但是,惊动大批军警,李鸣珂在战斗中被捕,几天后被敌人杀害。
傅烈(1899 —1928),江西临川人。1920 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转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5 年夏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1927 年 5 月调中共中央军委工作,8 月派往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1928 年 3 月 9 日被捕,4 月 3 日牺牲。
革命夫妻
——陈才用变卖嫁妆支持丈夫革命
傅烈、陈才用夫妇
1919 年 4 月,刚从临川毓灵女子学校毕业的陈彩蓉,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傅见贤结为夫妻。傅见贤与这位才貌双全的新女性情投意合,为表达对妻子的爱,傅见贤将妻子陈彩蓉的名字改为陈才用,将自己的名字傅见贤改为傅烈,希望妻子发挥才干,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也希望自己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1919 年正是中华大地风雷激荡的年代。本来,父亲让傅烈相亲结婚,是想拴住他的心,担心他在乱世中出事。然而陈才用却支持丈夫到外面去闯荡一番。这年端午节过后,新婚不久的傅烈去了上海吴长泰机米厂当学徒。在上海,他被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深深吸引,决心投身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年底,他回到临川,本打算恳求父亲筹备 300 元旅费,结果父子大吵一场,傅烈分文未得。陈才用毅然卖掉赔嫁的 5 亩地和全部金银首饰,凑齐了钱给丈夫作旅费。傅烈看着心心相印的妻子,接过她递来的 300 元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把抱起妻子转了几圈。元宵节一过,陈才用送别丈夫,哭肿了双眼。
傅烈在法国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等人,成为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国少年共产党”的筹建人之一。周恩来担任“少共”旅欧支部书记,傅烈任直属巴黎支部书记。夫妻俩虽远隔重洋,却阻挡不了相思之情,他们之间鸿雁频传,不知不觉度过了 6 年时光。1925 年学成回国的傅烈盼来了报效祖国的时机,也盼来了夫妻的团聚。
傅烈分配到广州参加革命,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共广东区委负责情报工作。陈才用也于 1926 年 3 月来到广州,与傅烈一起投身革命,参加了广东省妇女协会的工作。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傅烈随军征战沙场,攻克南昌,担任新成立的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陈才用也与蔡畅、邓颖超由广东取道上海、九江来到南昌与丈夫团聚,分配在南昌妇女协会工作。
1927 年,四川发生“三三一”惨案,大批共产党人被杀害,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傅烈临危受命,与陈才用一道抛下未满周岁的儿子,前往四川重建党组织,傅烈担任四川省委首任书记。陈才在重庆加入中国共产党,安排在省委机关担任录事工作。1928 年 3 月 9 日,傅烈在重庆兴隆巷 8 号参加巴县县委成立大会时被捕。得知丈夫被捕的消息,陈才用立即将党的文件转移到中央负责同志手里,没有让敌人抓到任何证据。然后,她日夜兼程赶回临川老家,变卖家中土地、房屋等所有值钱的东西,并得到一些亲人的支持,筹足了 5000 多元钱,匆匆赶回重庆营救丈夫。
陈才用在返回重庆的路上,得知傅烈已英勇就义的噩耗,怀着极大的悲痛,赶往傅烈就义的朝天门码头,含泪与同志们一道把傅烈的遗体安葬在重庆江西会馆附近。
傅烈在临刑前,分别给父亲和妻子陈才用留下一封绝笔信。他在给陈才用的信中说:“你是知道我怎么死和为什么而死的!你要为我报仇!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信末还留下两句诗:“拼将五尺头颅血,争得神州遍地红。”陈才用一直将它珍藏着,成为她家传家宝。
陈才用(1899 —1987),原名陈彩蓉,江西崇仁人。临川毓灵女子学校毕业,1926 年参加革命,19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东省妇女协会、南昌妇女协会、四川省委、江西省委宣传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江西省八一保育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