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思遐想
杨振喜(开封)
天上长云变幻多,人间风气景如何?
闲游野外寻诗句,飞渡轻舟逝潋波。
梦想山林重叠翠,复将日月换莲荷。
平添足色留春语,峻岭松声奏凯歌。
对这首《深秋遐思》进行的点评和扩展:
杨振喜先生的这首《深秋遐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思考的深秋画卷。
“天上长云变幻多,人间风气竟如何?”开篇以天空中变幻莫测的长云起笔,引发对人间风气的思考,这种以自然之象类比社会之态的手法,巧妙地奠定了整首诗深沉而又略带忧思的基调。
“闲游野外寻诗句,飞渡轻舟逝潋波。”诗人闲游于野外,在大自然中寻觅诗意的灵感,而轻舟飞渡,潋滟的水波逐渐消逝,画面极具动态感,仿佛让我们看到诗人在这秋景中自由而惬意的身影,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梦想山林重叠翠,复将日月焕塘荷。”在诗人的梦想中,山林依然是重重叠叠的翠绿,而日月的光辉能够再次焕发出池塘中荷花的生机。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致永恒不变的向往,以及对生命轮回、生机再现的期盼!
“平川竹色留春语,峻岭松声奏凯歌。”平川上的竹色仿佛留存着春天的话语,峻岭间的松声如同奏响了胜利的凯歌。竹色与春语的结合,松声与凯歌的呼应,营造出一种刚柔并济、充满希望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在深秋的景致中徘徊思索,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又有对梦想的追求,将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紧密相连。通过对云、舟、山林、塘荷、竹色、松声等元素的描绘,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深秋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对自然、对理想的深深遐思。它不仅仅是对深秋景色的简单描绘,更是诗人情感与思考的寄托!
深秋遐思
杨振喜(开封)
天上长云变幻多,人间風气竟如何?
闲㳺野外寻诗句,飞渡轻舟逝潋波。
梦想山林重叠翠,复將日月焕莲荷。
平川竹色留春语,峻岭松声奏凯歌。
珍珠令·遐思秋与春(张炎体)
芦花一夜秋風吵,知多少?任意看、丹英苍老。为甚不重开,若开春不早。
梦里桃源花更俏。不声问、蜜蜂先到,先到。另外有流莺,枝头摇脑。
登川城头览古得句
杨振喜(开封)
城头千岁柏,历尽酷风霜。
惜日枝枯瘦,如今叶郁香。
树高云此起,冠大影斜长。
万物知天意,人情晓热凉。
首联“雨霁见南山,晴空色瓦蓝”,点明时间为初冬雨后,描绘出雨过天晴后,南山在晴空下清晰可见,天空呈现出瓦蓝的色彩,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一幅雨后初晴的开阔景象,给人以爽朗之感,且用词质朴平实,自然地引出下文。
颔联“楼中翁寂寞,窗外菊盎然”运用对比手法,楼内的老人寂寞孤独,窗外的菊花却生机盎然。一静一动,一孤寂一鲜活,在鲜明的反差中,既营造出一种静谧又富有生机的氛围,又暗示出生命的不同状态与情感的交织,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也为诗人后续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
颈联“踏水寻诗去,沿河拾句还”,诗人由眼前景产生诗兴,外出寻诗觅句,“踏水”“沿河”两个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在初冬雨后的闲适与悠然,富有生活情趣,体现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使诗歌的情感基调变得积极起来。
尾联“欣观天上月,今夜为谁圆?”诗人以欣喜的心情观赏天上的月亮,却又发出“为谁圆”的疑问。此句既承接了前文外出寻诗时的愉悦心境,又在这月圆之夜,在淡淡的欣喜中融入一丝对人生、对世间情事的思考与感慨,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升华,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了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由景及人,由情及思,情景交融,在简洁的文字中展现出初冬雨后的独特景致与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语言质朴却不失韵味,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初冬雨后偶书
杨振喜(开封)
雨霁见南山,晴空色瓦蓝。
楼中翁寂寞,窗外菊盎然。
踏水寻诗去,沿河拾句还。
欣观天上月,今夜为谁圆?
诗评:焦庆林

●焦庆林。汉族。黑龙江省大庆人。华东石油大学化学专业毕业。鼠年出生。自幼喜爱文学,从十四岁发表处女作至今,创作千余篇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现任《鲲鹏华韵诗词社》社长。《竹笺林诗社》词主审《十二花田》编委,《清韵书香苑》主审,太行诗院高级学校副校长,舍得之间诗院诗评老师。紫罗兰文学总社特约诗评。

荔苑京华文学社管理团队:
社长:黄星耀
主编:依然
副职: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