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导航
文/鑫垚
小的时候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有一个问题总也想不明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猫捉老鼠、老鼠怕猫是原本就存在的、天经地义的客观事实,为什么在那部动画片中,老鼠满脑子是鬼主意在捉弄猫,而猫也时常在吃老鼠的亏,看得人窝火又憋气。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美国的动画片,美国人的思维与中国人自然是不一样的。
后来,我又看了一部中国出产的关于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蓝皮鼠和大脸猫》,看这部动画片时心情好了许多,起码猫不再受老鼠的气,不再被老鼠欺负,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但仍有一个想不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在那里大脸猫被塑造成了一个又懒又馋的形象,到处爱出风头还不愿意担责任,而蓝皮鼠则是一只聪明伶俐、爱动脑筋的老鼠,虽然它不再出鬼主意捉弄大脸猫,但脑子的灵活性和智商的高度一点也不比《猫和老鼠》中的老鼠差,猫跟它比起来仍然处于下风。
有人说,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导航,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父母师长为他导航了怎样的方向,长大后他就会朝着那个方向去航行。譬如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的母亲从小为他定位的导航就是精忠报国,所以他宁可冤死在风波亭也要被十二道令牌召回。譬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小的时候她的母亲为她设置的导航系统是读圣贤书,所以他通过读书明理成为亚圣。再譬如孔子也是父亲早亡,由母亲抚养长大,孔子的叔梁纥虽然不是日后孔子成就的那样的圣人,但也是古代圣王的后裔。他们家族一向重视礼仪仪表,要求继承人一定要样貌端正,佩剑外出,以示家族威望。孔子本来有个哥哥,但腿有残疾,叔梁纥认为他不能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想再有一个儿子,才又娶了孔子的母亲生下了孔子。所以,尽管在叔梁纥去世后,族人把他们母子赶了出来,母亲也宁愿没日没夜的织布,哪怕累晕在织布机上也要送孔子去跟随名师读书、学圣人之礼,为他定位了这样一套导航系统,终成一代圣贤。
在古人的传统观念里,倘若一户人家清贫本分,没有什么根基与背景,也没有什么深远的目光和广阔的方向,那么这家人教育自己的后代往往会告诉孩子们要安分守己、诚实守信,所以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孩子大都也是安分守己、诚实守信的。若是一户人家祖上有些威望,曾受过一些教育,有些见识与志向,那么这家人教育自己的后代往往会为孩子们设置一个读圣贤书的导航系统,以古代先贤为标杆定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是懂礼仪、明事理的。
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在看动画片中度过幼年和童年,在那些以猫、老鼠、喜洋洋、灰太狼、熊大、熊二等等动物构成的动画片的熏陶下,孩子们也多多少少会带了些兽性吧。对于那些老鼠比猫聪明,猫要常常被老鼠捉弄的情节,又会为他们设置一套怎样的导航系统呢?
作者:鑫垚
简介:原名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毕业于牡丹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与学友创办文学社,并出版报纸《镜泊学魂》,自2003年起开始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