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庭 大国家
作者:苑 枫
曾听过香港著名演员成龙演唱的一首歌《家是最小国》。歌词是:“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全词22句,写尽了家国天下的情怀。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可谓明心明志。
这让我忽然想起,小时候读私塾,读一本小薄本书《修身》,开篇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即先齐其家,后治其国,而后平天下。”后又读《礼记·大学》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当时四书没读完,先生不开讲。现在想起来,两文如出一辙。都是深入解读个人与家、国的关系,岂不就是励志教育么?而且明确提出要想立大志,必须得修身齐家,即个人修养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国家治理,则是天下太平的基础,没有国家的太平,就不会有世界人类的向往,怎么能而后平天下呢?非大智(志)者,达不到平天下的目的。可见,任何有大志的人都必须励精图治,修养身心,一步一步走向希望的顶点。这一理念,几千年来,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把个人抱负、民族理想,融为一体。这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体现了小家与大国的紧密联系,利益一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诚如孟轲《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亦即修身才能齐家,齐家才能治国。愚以为读书万卷,其实字里行间就两个字“家国”,所谓家国天下。所以一个家庭,一个国家要想兴盛强大,必须注重教育,从孩子抓起,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第一。记得《后汉书·陈蕃传》的名句:“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亦即小事不为,何以成大业。告诫人们:成功往往始于对小事的认真对待和精细处理。还记得建国初期,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亦即简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直至后来的“五七指示”。都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小学有少年先锋队,佩戴红领巾(红旗的一角)。中学有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青少年学子们以此为荣,以此为誉。树雄心,立壮志。在得到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到实践中锻炼成长,这也是《实践论》的观点。正所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青年。事实证明,迄今,那些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大都成为了国家干才。国之栋梁。要么怎么能担得起国之重任呢?

而不知曾几何时,学生不但没有“农忙假”,就连教室的走廊,校园的操场,分担区一概不清扫,连操场上的一棵草都不薅。回家也不干家务,真的是锹镐不动。一改回归到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了。问问今天的中学生,他们分得清小麦和韭菜么?。哪里还能成为劳动者呢?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创造世界”的观念在学生中已悄然无存了。诚然时代不同了,进入现代化了。但劳动精神不可不有啊!艰苦奋斗精神不能不有啊!不能不说这是当前教育的缺憾! 其实,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都高扬爱国如家的观念,体现了小家与大国的紧密关系。蒙学丛书的《治家格言》、《三字经》、《弟子规》、《劝报亲恩篇》等等。爱国爱家是美好的传习。试想中国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按毛泽东的话说:“战争之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窃以为这个伟力就是爱国爱家。所以才有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枪林弹雨,视死如归。正如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台词中顾祝同对蒋介石颇为迷惘而又滑稽的说:共军打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主动送粮,抬担架……而我们(国民党)的军队打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把粮食藏起来……。这就是民心所向,爱憎分明。也正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论也,一个人和,即谓胜利之本。

战争如此,社会生活,国家建设亦如此。资料显示: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央马列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于2020年3月8日的文章《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介绍:收到浙江日报,红旗出版社寄来的徐永春的摄影作品集《家国天下……十户人家七十年》清样稿,嘱咐我作序。文中说他是九十高龄跟踪摄影第一人。辑录了农民生活变化的喜与悲。他从黄岩农民叶根土、余杭农民汪阿金、龙泉扫盲模范李招娣、兰溪种田状元胡香、金华青年陈启达等家庭生活变迁中,看乡事乡情乡愁,看共和国的命运,奋斗与文明进程,不乏泪水,汗水,笑声与歌声。从小家到大家,从个人到国家的艰难创业与家国情怀。 尤其是抗美援朝老兵,感动中国标兵,人称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式的朱彦夫。他在长津湖战役中,失去四肢,艰难抢救回来一条生命。本该终生享受国家高规格的待遇,颐养天年。然而,他毅然不要国家待遇,坚决回到沂源县张家全村老家,带领全村人开荒山,造田地,让家乡脱贫致富。他一天书没念,却用嘴叼着笔写出《极限人生》与《男儿无悔》两部励志大作。实践了好男儿家国情怀的大志。堪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 记得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此为文脉绵亘,精神归属。”岂非家国天下之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高论吗。彰显了国家领袖的赤诚、挚爱、勤勉、忠谨的初心。
迄今,笔者的周围的老哥们,老姐妹们,虽然都是普通百姓,退休一族,没有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远大气,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但无不在关注国家的复兴大业。尤其议论贪腐之类的话题不绝入耳,但并非所谓的仇富心里。恰恰如孔子《论语·季氏》所说的:“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这又何尝不是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呢?古今之论家国者,何其相似乃尔。
苑枫 2024年11月23日11时零5分 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