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言古风/悼念李万春同学
李 庆 和
发小驾鹤去,同学弃沧桑。
战友留容貌,亲朋诉悲殇。
故园枫叶稀,乡愁欲断肠。
借问沂蒙山,奔家投何厢?!
时光临冬月,万物皆苍凉。一夜寒冽风,桑田覆浓霜。清晨倚栏远眺,碧空万里晴朗。忽一阵清脆铃声,一个悲伤的变故传入耳畔:李万春同学去世了。令人震惊,令人悲伤。
万春同学是我的发小,是我的战友,还是我本村本族的大叔。我小时候跟着他(他比我大两岁),在水库洗澡,河塘捕鱼,夹谷山捉鸟,其乐融融,幸福满满。求学时他早于我入校,升初中时(他们班因文革多上了半个学期),我们合成一个班,他吹拉弹唱,能歌善舞,体育场上的健将,成天青春漾溢,充满阳光,引人侧目。我们还未毕业,他肄业教学,但72年底我们一起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他在我们团三连服役,由于我们有文化的功底,他善长文体,是连队建设的骨干,第二年就被连队任命为班长。在援老抗美筑路的艰苦岁月,他吃苦在前,不畏艰险,带领全班一次又一次攻坚克难,胜利完成了各项任务。多次受到营、连嘉奖。
万春战友壮志未酬,卸甲归田,继续执教,缘于超生二胎,离开了他心爱的教学事业。但他意志坚强,从事个体事业,先后做过服装生意,卖过煎饼,硬是在奋发图强中,供出两个大学生。晚年他回乡居住,家中房屋修缮一新,环境优雅,夫妻恩爱,儿女事业有成并孝顺,幸福知足。但他闲不下来,养花种菜,喂鸡养狗,其乐无穷。特别是他热爱公益,村里的端午粽,九九重阳节饺子宴,少不了他的身影。重大节日,他与李秀用老师、袁堂通同学等带领的文化班子,走村串巷,为村民送去了精神食粮,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了十里八乡村民们的赞扬。
我们纪念李万春同学、战友,应学习他的优良品质。一是学习他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无论是在顺境逆境中,不气馁,不彷徨;二是学习他热心公益活动,助人为乐,践行大爱,情暖村庄;三是学习他为人诚实,性格敞亮,不拘小节,胸怀宽广。呜呼,一代骄子,驾鹤西去,亲人悲痛,村民怀念,同学追思,战友悼念。因相隔千里,我不能回乡送老同学一程,谨以一首小诗,后缀絮语,以表追思,与发小们、同学们、战友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