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至 吃 饺 子
作者:刘汉江
在我的老家,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至于为何会有这样的风俗,我没有做过考证。但并不影响我对这个节日和吃饺子的钟爱,因为饺子是我最喜爱的一种食品。
老家有句俗话叫:大冬大似年。老家的人把这个节日分作两天,冬至的前一天叫小冬,第二天叫大冬。小冬的这天中午要准备些酒菜烧化纸钱祭奠先人,大冬的早上先喝上一碗用南瓜、红豆熬成的汤,再开始吃下好的水饺。
水饺是头一天晚上包好的。饺子皮是小麦面擀成的,或大或小全凭自家的喜好,饺子馅是大多用青菜、豆腐、茨菰、香干、虾米等剁成碎末调配,条件好的人家也会放些肉丁、蘑菇等,这样饺子会更鲜更好吃。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过冬很少能吃到有肉的饺子。但一家人在油灯下热热闹闹的和面、做馅、擀皮的氛围还是很温暖、很快乐的。
我上高二的那年冬至,我们班上有十几个住宿生无法回家过节。父母知道这个情况后,很慷慨的对我说,我们家多做些饺子,用油煎好后带到学校给同学解解馋,过个节瘾。大冬的那天一大早,母亲就早早起床,先煎了一锅饺子,用一个竹篮子装好,再盖上两条毛巾保温,让我送到学生宿舍分给没有回家的同学,这些同学吃到了热乎乎的饺子都很感动。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同学聚会,同学们还常提起这件事。
说来也巧,就在今年冬至后的第二天,当年的老同学黄玉明找我办事,回忆起同学的时光,他又想起了这件事,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还说,他家里还有不少冬至已经包好的饺子,执意邀请我去他家吃饺子,我推辞不过。到他家不久,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子,我夹起一个咬了一口,纯肉馅的,很肥腻,无任如何也比不上当年我母亲亲手包的那种蔬菜饺子好吃……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